-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腳部扭傷后,應立即停止活動、進行冷敷、包扎固定、抬高患肢,并及時就醫。同時要注意觀察癥狀變化,避免加重損傷。 1. 立即停止活動:扭傷后繼續活動會加重損傷,應原地休息,避免受傷的腳負重。 2. 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扭傷處,每次 15 - 20 分鐘,每天數次,可減輕腫脹和疼痛。 3. 包扎固定:使用彈性繃帶適當包扎扭傷部位,給予一定的支撐和限制活動,但不要過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 4. 抬高患肢:將受傷的腳抬高超過心臟水平,促進血液回流,減輕腫脹。 5. 及時就醫:醫生會通過檢查判斷扭傷的程度,如是否有骨折、韌帶撕裂等,并給予相應的治療。 6. 觀察癥狀變化:注意觀察疼痛、腫脹、淤血、活動受限等癥狀是否加重,如有異常應及時復診。 腳部扭傷后要采取正確的處理方法,不要掉以輕心。早期處理得當有助于減輕癥狀、促進恢復。如果癥狀嚴重或持續不緩解,一定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4-10-21 13:2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踝關節外側的韌帶拉傷,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崴了腳;韌帶是連接兩塊骨頭的組織,韌帶拉傷的部位會出現腫脹和淤血,韌帶拉傷是由于外力使關節活動超出正常生理范圍,造成關節周圍的韌帶拉傷,部分斷裂或完全斷裂,這稱作關節韌帶扭傷.關節韌帶扭傷后,局部腫脹,疼痛,壓痛,有皮下出血的可看見青紫區.早期正確處理關節韌帶扭傷非常重要.因為韌帶組織不易再生恢復,如果處理不當或誤診而轉成慢性疾病,可能遺留功能障礙,且以后易再次扭傷.韌帶損傷常見癥狀為局部腫脹,疼痛,瘀斑,肢體活動受限等.病因病機為外力作用,損傷筋肌骨骼,導致經絡阻礙,氣血凝滯.損傷后受傷部位淤血腫脹,經絡不通,氣血阻滯.可用中醫膏藥外敷,舒筋活血,消腫止痛,活血散淤,祛風散寒,并通過皮膚傳導至經絡,筋骨,激發肌體的調節功能,可迅速消除腫痛,促進功能恢復而快速達到治愈目的.治療期間一定要減少活動,主要以休息靜養為主.
2024-10-21 13:2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用力蹬腿,用手掰住大腳母指
2024-10-21 13:2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腳部扭傷后,應立即停止活動、進行冷敷、包扎固定、抬高患肢,并及時就醫。同時要注意觀察癥狀變化,避免加重損傷。 1. 立即停止活動:扭傷后繼續活動會加重損傷,應原地休息,避免受傷的腳負重。 2. 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扭傷處,每次 15 - 20 分鐘,每天數次,可減輕腫脹和疼痛。 3. 包扎固定:使用彈性繃帶適當包扎扭傷部位,給予一定的支撐和限制活動,但不要過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 4. 抬高患肢:將受傷的腳抬高超過心臟水平,促進血液回流,減輕腫脹。 5. 及時就醫:醫生會通過檢查判斷扭傷的程度,如是否有骨折、韌帶撕裂等,并給予相應的治療。 6. 觀察癥狀變化:注意觀察疼痛、腫脹、淤血、活動受限等癥狀是否加重,如有異常應及時復診。 腳部扭傷后要采取正確的處理方法,不要掉以輕心。早期處理得當有助于減輕癥狀、促進恢復。如果癥狀嚴重或持續不緩解,一定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4-10-21 16:39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經驗:1,腳剛崴后,用韭菜洗凈,搗成糊狀,兌白酒少許,涂抹在受傷部位,受傷的腳盡量保持不要再繼續活動,有條件的可以用繃帶等捆綁固定,這樣可以降低腫脹的程度.2.傷后24小時內切忌按摩,應反復冷敷3至5次,每隔2小時1次為佳.這是由于扭傷后24小時內局部毛細血管尚處于破裂狀態,冷敷會促進血管收縮,也可以使用一些噴霧劑幫助止血止痛.3.24小時后改用溫水熱敷,每日2次即可.24小時后熱敷能活血化瘀,促進瘀血吸收.4.崴腳后,最好是及時找專科醫生就診,以免留下后患崴腳,是人們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事情,醫學上稱做“足踝扭傷”.這種外傷是外力使足踝部超過其最大活動范圍,令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甚至關節囊被拉扯撕裂,出現疼痛,腫脹和跛行的一種損傷.由于正常踝關節內翻的角度比外翻的角度要大得多,所以崴腳的時候,一般都是腳向內扭翻,受傷的部位在外踝部.不少人是先使勁揉搓疼痛的地方,接著用熱水洗腳,活血消腫,最后強忍著疼痛走路,活動,為的是別“存住筋”.但實踐證明,這樣處置崴傷的腳是不妥當的.因為局部的小血管破裂出血與滲出的組織液在一起會形成血腫,一般要經過24小時左右才能修復,停止出血和滲液.如果受傷后立即使勁揉搓,熱敷洗燙,強迫活動,勢必會在揉散一部分瘀血的同時加速出血和滲液,甚至加重血管的破裂,以致形成更大的血腫,使受傷部位腫上加腫,痛上加痛.人們常說的“存住筋”,實際是損傷以后軟組織發生粘連,影響了功能活動.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損傷的中后期.所以,受傷后幾天內的活動受限,一般都是因為疼痛使活動受限,而不是粘連所致的“存住筋”.那么,崴腳以后怎樣處置才正確呢?1.分辨傷勢輕重.輕度崴腳只是軟組織的損傷,稍重的就可能是外踝或者第五跖骨基底骨折,再重的還可能是內,外踝的雙踝骨折,甚至造成三踝骨折.輕的可以自己處置,重的就必須到醫院請醫生診斷和治療.所以,分辨傷勢的輕重非常重要.一般來說,如果自己活動足踝時不是劇烈疼痛,還可以勉強持重站立,勉強走路;疼的地方不是在骨頭上而是筋肉上的話,大多是扭傷,可以自己處置.如果自己活動足踝時有劇痛,不能持重站立和挪步,疼的地方在骨頭上,或扭傷時感覺腳里面發出聲音,傷后迅速出現腫脹,尤其是壓痛點在外踝或外腳面中間高突的骨頭上,那是傷重的表現,應馬上到醫院去診治.假如限于條件一時去不了醫院,也可以暫時按照下列辦法處置,然后盡快到醫院診斷治療.2.正確使用熱敷和冷敷.熱敷和冷敷都是物理療法,作用卻截然不同.血得熱而活,得寒則凝.所以,在破裂的血管仍然出血的時候要冷敷,以控制傷勢發展.待出血停止以后方可熱敷,以消散傷處周圍的瘀血.細心的讀者一定要問,怎么才能知道出血停止了沒有呢?原則上是以傷后24小時為界限,還可以參考下面幾點:一是疼痛和腫脹趨于穩定,不再繼續加重;二是抬高和放低患腳時脹的感覺差別不大;三是傷處皮膚的溫度由略微高于正常部分,變成相當差不多,這些都可作為出血停止的依據.3.適當活動.在傷后腫脹和疼痛進行性發展的時候,不要支撐體重站立或走動,最好抬高患肢限制任何活動.待病情趨于穩定時,可抬高患肢進行足踝部的主動活動,但是禁做可以引起劇痛方向的活動.等到腫脹和疼痛逐漸減輕時,再下地走動,時間宜先短一些,待適應以后慢慢增加.4.正確按揉.在出血停止前,以在血腫處做持續的按揉為宜,方法是用手掌大魚際按在局部,壓力以雖疼尚能忍受為宜.時間是持續按壓2~3分鐘再緩緩松開,稍停片刻再重復操作.每重復5次為一階段,每天做3~4個階段較合適.出血停止之后做揉法,用大魚際或拇指指腹對局部施加一定壓力并揉動,方向是以腫脹明顯處為中心,離心性地向周圍各個方向按揉,每次做2~3分鐘,每天做3~5次.5.合理用藥.出血停止以前,不宜內服或外敷活血藥物,可用“好得快”噴灑傷處,內服云南血藥.出血停止以后,則宜外敷五虎丹,內服跌打丸,活血止痛散等.后期可用中草藥熏洗.如果手邊沒有中成藥,也可以把面粉炒黃,用米醋調和敷在患處,來代替五虎丹,效果也比較理想.用一小撮花椒,一小把鹽煮水熏洗,代替中草藥效果也不錯.
2024-10-21 16: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