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梁云云 主治醫師
南昌市第三醫院
三級甲等
婦產科
-
你好,從你目前所描述的這種臨床表現分析,嬰幼兒晚上睡覺愛出汗,一般多考慮為盜汗,和孩子自身體質虛弱有一定關系,已和孩子缺鈣有一定關系,這種情況建議你去正規醫院的兒科門診,在醫生的綜合評估下來選擇合理性的用藥,一般常用的藥物有,虛汗停顆粒,黃芪口服液等,為了保證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定要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合理性的用藥
2018-07-15 17:4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小孩子在睡眠中出汗是常見的,并非都是體質虛弱,身體有病的癥狀.不少家長認為是孩子體質虛弱,因而虛汗不斷.其實,有相當部分的小孩是生理性多汗.生理性多汗多見于頭和頸部,常在入睡后半小時內發生,1小時左右就不再出汗了.所謂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發育良好,身體健康,無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家長往往習慣于以自己的主觀感覺來決定小兒的最佳環境溫度,喜歡給孩子多蓋被,捂得嚴嚴實實.孩子因為大腦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而且又處于生長發育時期,機體的代謝非常旺盛,再加上過熱的刺激,只有通過出汗,以蒸發體內的熱量,來調節正常的體溫.此外,小兒在入睡前喝牛奶,麥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會引起出汗.有的家長在孩子入睡前給其喝牛奶,麥乳精等,小兒入睡后機體大量產熱,主要通過皮膚出汗來散熱.另外,室溫過高,或保暖過度也是小兒睡眠時出汗的原因,這些都屬于生理性的出汗.病理性出汗是在小兒安靜狀態下出現的,如佝僂病的出汗,表現為入睡后的前半夜,小兒頭部明顯出汗.由于枕部受汗液刺激,嬰兒經常在睡覺時搖頭與枕頭摩擦,結果造成枕部頭發稀疏,脫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環狀脫發,醫學上稱之為“枕禿”,是嬰兒佝僂病的早期表現,只要及時補充維生素D和鈣,佝僂病就可以得到控制,出汗也就會自止.假如小兒不僅前半夜出汗,后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多數是有病的表現,最常見者是結核病.結核病還有其他表現,如低熱,疲乏無力,食欲減退,面頰潮紅等.結核病的病兒白天活動時易出汗稱為虛汗,夜間的出汗稱為盜汗.如懷疑孩子感染了結核,應做肺部X線檢查或做結核菌素試驗以便及時診斷,及時治療.體質弱的小兒常常在白天活動時或夜間入睡后,在頭,胸,背部成片狀出汗.往往是由于喂養不當或消化吸收不良而發生營養不良造成的.護理上要注意調整喂養方法,促進小兒食欲,增加蛋白質,脂肪及糖的攝人量.必要時可采用中醫中藥調理脾胃不合.因此,對小兒睡眠中的出汗,應仔細區別,必要時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發現異常及時治療.對于缺鈣的小兒,應同時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因為維生素D的主要功用是促進鈣,磷的吸收和儲備,使人體組織液中保持鈣,磷的一定濃度,鈣,磷得以正常地沉著在骨骼上.人體內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是太陽的照射,皮膚中含一種叫做脫氫膽固醇的物質,經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后,能變成維生素D3.有的家長擔心陽光照射可使孩子變黑,所以盡量不讓孩子曬太陽,這種錯誤的育兒觀念不利于孩子的生長發育.嬰兒滿月后,可抱到戶外進行日光照射,開始時每日10-15分鐘,以后逐漸延長時間,最好每日在戶外不少于2小時.補充足量的維生素D,最好的辦法就是曬太陽,可以說,小兒不僅僅是缺鈣,還有缺“曬”.皮膚里的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可轉變為維生素D,促進鈣的吸收,使骨骼堅硬.具體情況應視季節而定,嬰兒皮膚嬌嫩,應注意保護.夏季可選擇在樹陰下或打把傘,或在太陽剛出來,日落前進行;春秋季節可常帶孩子到戶外玩耍.冬季在風和日麗時可多帶孩子戶外活動,曬曬太陽,以中午前后為佳.此外,還可適當補充維生素D,通常為400國際單位/天.早產兒應提早在出生后2個星期開始補充,足月兒則在滿月后開始.生后3個月內可用到每天800國際單位,以后減至每天400國際單位.同時適量添加鈣粉.2歲以后,小兒生長速度減慢,戶外活動增多,一般無需再服用維生素D.由于季節的原因,在深秋,嚴冬和初春季節,日照的時間很短,小兒曬太陽的機會少,就需要補充維生素D.一般每日400單位就可滿足需要.我們常用濃縮魚肝油滴劑,每瓶10毫升,含維生素A50萬單位,維生素D5萬單位.一般嬰幼兒每次用2-3滴,1日3次(相當于維生素D400,800單位),一般情況下1瓶魚肝油可用20天左右.服用魚肝油的同時,應加服鈣劑.l歲以內每日需服用500毫克,1-10歲800毫克,10-13歲1100毫克,即可滿足生理需要.
2016-05-26 06:5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寶寶睡覺不踏實、哭鬧的原因和對策1、缺微量元素,血鈣降低引起大腦及植物性神經興奮性增設導致寶寶晚上睡不安穩,需要補充鈣和維生素D,如果缺鈣,寶寶的鹵門就閉合得不好;如果缺鋅,一般嘴角都會潰爛。2、太熱、太冷3、太干燥,有鼻屎4、睡眠前玩得太興奮,按時睡覺:在寶寶入睡前0.5~1小時,應讓寶寶安靜下來,睡前不要玩得太興奮,更不要過分逗弄寶寶。免得寶寶因過于興奮、緊張而難以入睡。不看刺激性的電視節目,不講緊張可怕的故事,也不玩新玩具。要給寶寶創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室溫適宜、安靜,光線較暗。蓋的東西要輕、軟、干燥。睡前應先讓寶寶排尿。5、注意肛門外有無蟯蟲。6、很多媽媽看到寶寶晚上哭醒會以為孩子餓了,然后就給孩子喂奶,其實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這樣做反而會造成孩子有晚上睡醒了要吃奶的習慣。7、積食、消化不良,上火或者晚上吃的太飽也會導致睡眠不安。建議喂粥、面等固體食物應在臨睡前至少兩三小時喂,睡前再喝一點奶。8、母乳寶寶的戀奶。(這個很多母乳寶寶都存在的情況)9、晚上一定要喂奶的話,要注意:盡量保持安靜的環境。當晚上喂奶或換尿布時,不要讓孩子醒透(最好處于半睡眠狀態)。這樣,當喂完奶會換完尿布后,會容易入睡。逐漸減少喂奶的次數,不要讓孩子產生夜間吃奶的習慣。10、如果寶寶因為夜里想尿尿就醒,本人覺得應該給他用尿不濕,這樣不至于因為把尿影響寶寶睡覺。如果有用尿不濕的話,一定是尿不濕包得太緊。11、發現孩子有睡意時,及時放到嬰兒床里。最好是讓孩子自己入睡,如果你每次都抱著或搖著他入睡。那么每當晚上醒來時,他就會讓你抱起來或搖著他才能入睡。12、不要讓嬰兒含著奶嘴入睡,奶嘴是讓孩子吸奶用的,不是睡覺用的,若干孩子含著奶嘴睡著了,在放到床上前,請輕輕將奶嘴抽出。13、寶寶哭鬧,不要及時做出反應,等待幾分鐘,因為多數小孩夜間醒來幾分鐘后又會自然入睡。如果不停地哭鬧,父母應過去安慰一下,但不要亮燈,也不應逗孩子玩、抱起來或搖晃他。如果越哭越甚,等兩分鐘再檢查一遍,并考慮是否餓了,尿了,有沒有發燒等病兆等。如果寶寶沒有其他不適的原因,夜里常醒的原因很大一部份是習慣了,如果他每次醒來你都立刻抱他或給他喂東西的話,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建議寶寶夜里醒來時(應該都是迷迷糊糊的),不要立刻抱他,更不要逗他,應該立刻拍拍他,安撫著想辦法讓他睡去。一般如果處在迷糊狀態的寶寶都會慢慢睡去。大了,有時候夜里也醒,還哼哼唧唧的。一開始老要去抱他,然后他就完全醒了,要好久才重新入睡。后來想是不是做夢呢,于是就在旁邊看著他,不去驚擾他,果然,一會兒,沒聲了,繼續睡了。14、被子或者睡覺姿勢不舒服祝寶寶健康快樂!
2016-05-26 07:02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您好,小兒多汗主要見于以下三種情況.
2016-05-26 07:09
第一:比較常見的就是缺鈣,可以通過微量元素或者骨密度檢查來明確診斷.
第二:中醫上講孩子多汗,多見于脾虛的孩子.
第三:有可能是正常現象,汗腺分泌由植物神經(迷走神經)控制,睡著后,迷走神經興奮導致出汗多,一般以頭,面部出汗為多,但是睡后一兩個小時內就會緩解.1、建議做一個微量元素檢查看看,如果經查低鈣的話,可以適當補充鈣劑看看。
2、同時方便的話,可以看看中醫,是否有脾虛的情況,適當試用中藥治療看看。3、平時建議孩子適當的參加體育鍛煉,增加體質,飲食上要做到營養均衡,防止孩子出現其他微量元素缺乏的情況。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所謂生理性,是指孩子發育良好,身體健康,無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其原因是因為小兒的大腦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而且小兒正處于生長發育時期,機體的代謝非常旺盛,如果再外加一點興奮和刺激就會出汗,以蒸發體內的熱量,維持正常的體溫。家長往往習慣于以自己的主觀感覺來決定小兒的最佳環境溫度,喜歡給寶寶多蓋被,捂得嚴嚴實實。寶寶在過熱的刺激下,只有通過出汗來調節體溫。此外,小兒在入睡前喝牛奶、麥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會引起出汗。生理性多汗多見于頭和頸部,常在入睡后半小時內發生,1小時左右就不再出汗了。
2016-05-26 07:16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一般都是睡著時半小時到一小時,后來就不出了這個是正常的啊.小孩子出汗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兒童汗腺較發達,生長發育旺盛有關系的啊.汗腺分泌由植物神經(迷走神經)控制,睡著后,迷走神經興奮導致出汗多,一般以頭,面部出汗為多,但是睡后一兩個小時內就會緩解.如果睡后一直出汗,而且量比較大,有可能是植物神經功能性紊亂,部分可能是缺鈣所致,所以最好還是檢查看看是否是缺鈣啊.當然飲食還是可以調理的啊.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
2016-05-26 0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