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竇性心律不齊是指竇房結發出的激動不規則,心動周期顯著快慢不均。其成因多樣,包括生理性因素、呼吸性因素、藥物性因素、病理性因素及心臟疾病等。 1.生理性因素:如年輕人、兒童等,在情緒激動、運動后可能出現,一般無需特殊處理。 2.呼吸性因素:呼吸頻率變化影響迷走神經張力,導致心跳快慢改變,這是正常生理現象。 3.藥物性因素:某些藥物如洋地黃、嗎啡等可能引起竇性心律不齊。 4.病理性因素:如發熱、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等,需治療原發疾病。 5.心臟疾病:心肌炎、冠心病等心臟疾病也可能導致,要針對具體疾病進行治療。 竇性心律不齊多數情況下無需過度擔憂,但如果伴有心慌、胸悶等不適,或懷疑存在心臟疾病,應及時就醫,進行心電圖、心臟超聲等檢查,以明確原因,并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2024-10-21 13:0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竇性心律不齊本身一般不必治療.活動后心率增快則消失. 從醫學上講,竇性心率不齊分兩類,一類是呼吸性,一類是非呼吸性,前者主要是與生理性變化有關屬于正常的,不需要進行治療.后者多半出現在某些心臟病中,同時伴有心電圖的其他改變容易發現.單純的呼吸性竇性心率不齊是屬于正常的,但是不能夠代替所有的檢查,如果其他的檢查都正常的話就可以不用管它. 竇性心律不齊常見于年輕人,通常不必治療,活動后心率增快則消失.對有癥狀者使用提高心率藥物如阿托品,異丙腎上腺素等.[編輯本段]臨床表現 竇性心律不齊很少出現癥狀,但有時兩次心搏之間相差較長時,可致心悸感.其實,“竇性心律不齊”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是病.“竇性心律不齊”以兒童,青少年最常見,成年人也不少見.因此,被診斷為“竇性心律不齊”的人,可以注意一下自己心率的加速和減速跟呼吸之間有沒有關系.只要沒有任何其他癥狀,就不需要治療,完全可以從事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現在不少醫生也注意到“竇性心律不齊”給人帶來的恐慌,于是在診斷時會寫作“竇性心律”.此外,精神緊張等因素也可能造成“竇性心律不齊”,這種情況也不需要治療.
2024-10-21 13:0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治療原則1.竇性心動過緩如心率不低于每分種50次,無癥狀者,無需治療. 2.如心率低于每分鐘40次,且出現癥狀者可用提高心率藥物(如阿托品,麻黃素或異丙腎上腺素). 3.顯著竇性心動過緩伴竇性停搏且出現暈厥者可考慮安裝人工心臟起搏器. 4.原發病治療. 5.對癥,支持治療. 用藥原則1.大部分病人在消除病因或誘因后,癥狀可消失. 2.有明確的原發性疾病時應積極治療. “竇性心律不齊”是最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是由于來自竇房結的信號并不完全規整所致.但是,這種“心律失常”大多數屬于“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這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它的特點是隨呼吸的變化而變換,吸氣時心率可增加數跳,呼氣時又可減慢數跳,其快慢周期恰好等于一個呼吸周期,屏氣時心律轉為規則.這種隨呼吸變化的“竇性心律不齊”是完全正常的,不必擔心,也不用治療. 因此,被診斷為“竇性心律不齊”的人,可以注意一下自己心率的加速和減速跟呼吸之間有沒有關系.只要沒有任何其他癥狀,就不需要治療,完全可以從事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2024-10-21 13:0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竇房結發出的激動不規則,心動周期顯著快慢不均,稱為竇性心律不齊。臨床上,竇性心律不齊分以下幾種類型:? (1)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是竇性心律不齊中最常見的一種。多發生于兒童、青年及老年人,中年人較少見。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發生機理是由于在呼吸過程中,體內迷走神經與交感神經的張力發生變化,使竇房結自律性也因之發生周期性、規律性改變。吸氣時交感神經張力增高,心率增快,呼氣時迷走神經張力增高,心率變慢。心率快慢變化的周期恰等于一個呼吸周期,停止呼吸時心律轉為規整。其心電圖特點如下:? P波為竇房結發出的“竇性P波”(Ⅰ、Ⅱ導聯中正向,aVR導聯中負向),其形態恒定。②心率的快慢隨呼吸變化而變化,吸氣時心率增快,呼氣時心率減慢,其快慢變化的周期恰等于一個呼吸周期。? ③在同一個導聯中,R-R間距或P-P間距差異達0.12秒以上。? ④P?R間期大于0.12秒。? (2)非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 非呼吸性竇性心律不齊較少見,具體原因還不十分清楚,有人認為與生氣、情緒不穩定、或使用某些藥物(如洋地黃,嗎啡等)有關。其心電圖特點如下:? ①P波為竇房結發出的“竇性P波”(Ⅰ、Ⅱ導聯中正向,aVR導聯中負向),其形態較恒定。 ②P波頻率變化與呼吸無關,心率有時突然增快。? ③在同一導聯中,P-P間距或R?R間距差異達0.12秒以上。? ④P?R間期大于0.12秒。? (3)竇房結內游走性節律:? 激動的發生點在竇房結內移動,因此,心電圖上的P波形態、大小與方向逐漸發生變化,其心電圖特點如下:? ①P波是竇性P波(Ⅰ,Ⅱ導聯中正向,aVR導聯中負向)? ②P波形態、大小變化不一致。? ③P?R間期發生長短變化,但都已超過0.12秒。? (4)與心室收縮排血有關的竇性心律不齊:? 與心室收縮排血有關的竇性心律不齊,是由于心室收縮排血異常致竇房結血液供應不均勻,從而造成竇房結的自律性發生改變。? (5)異位心律誘發的竇性心律不齊:?異位激動,尤其是發自心房的異位激動,有時可使竇房結的激動提早發生,繼之竇房結受抑制,因而發生一過性異位激動所誘發的竇性心律不齊。由于呼吸時胸腔的擴大和縮小而引起的呼吸性心律不齊,常見于兒童和青年人,多無病理意義,不需要治療,也見于心臟病人。與呼吸無關的竇性心律不齊,多見于老年人和心臟病患者。
2024-10-21 16:12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竇性心律不齊是指竇房結發出的激動不規則,心動周期顯著快慢不均。其成因多樣,包括生理性因素、呼吸性因素、藥物性因素、病理性因素及心臟疾病等。 1.生理性因素:如年輕人、兒童等,在情緒激動、運動后可能出現,一般無需特殊處理。 2.呼吸性因素:呼吸頻率變化影響迷走神經張力,導致心跳快慢改變,這是正常生理現象。 3.藥物性因素:某些藥物如洋地黃、嗎啡等可能引起竇性心律不齊。 4.病理性因素:如發熱、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等,需治療原發疾病。 5.心臟疾病:心肌炎、冠心病等心臟疾病也可能導致,要針對具體疾病進行治療。 竇性心律不齊多數情況下無需過度擔憂,但如果伴有心慌、胸悶等不適,或懷疑存在心臟疾病,應及時就醫,進行心電圖、心臟超聲等檢查,以明確原因,并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2024-10-21 17: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