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哺乳期媽媽奶水少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如吸吮不足、營養缺乏、情緒壓力、乳腺管堵塞、睡眠不足等。 1.吸吮不足:寶寶吸吮次數少或吸吮時間短,會減少對乳頭的刺激,影響泌乳素分泌。應增加寶寶吸吮次數和時間。 2.營養缺乏:飲食不均衡,缺乏蛋白質、水分等營養物質。建議多吃豬蹄湯、鯽魚湯等富含蛋白質和水分的食物。 3.情緒壓力: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會影響內分泌。媽媽要保持心情舒暢,適當放松。 4.乳腺管堵塞:乳汁淤積造成堵塞。可通過熱敷、按摩等方式疏通乳腺管。 5.睡眠不足:休息不好影響身體機能。媽媽要保證充足睡眠,規律作息。 總之,哺乳期媽媽奶水少不用過于焦慮,通過調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心態、合理飲食等方法,多數情況下可以改善。如果仍無改善,應及時就醫。
2024-10-21 13:2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要想成功地進行母乳喂養,需要媽媽在生理,心理,營養等各方面都做好準備,也需要家庭成員特別是丈夫的支持,同時一定要了解正確地進行母乳喂養的知識和技巧將鯽魚一尾去鱗,內臟,豬蹄一只切成6-8塊,一起放入鍋中,加水燉至熟透,肉湯同吃!如果寶寶吸奶量少還可以用吸奶器吸取!在喂給寶寶
2024-10-21 13:2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志全 主治醫師
河北醫科大學附屬平安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哺乳期媽媽上班后由于寶寶的吸允刺激減少,會導致奶水分泌不足,建議親上班的時候帶上一個吸奶器,把母乳擠出來帶回家第二天白天給寶寶吃,晚上回家以后也要多讓孩子吃,這樣可以刺激母乳的分泌。如果中午有時間回家的話最好回家喂喂寶寶,如果不能回家就要擠奶啦。另外親也要多喝湯水,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好的心情。母乳是孩子最好的食物,能多喂一天就多喂一天哦。
2024-10-21 13:2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母乳減少一般有以下幾方面原因:1,精神情緒因素起一定作用,如焦慮,悲傷,緊張,不安都可使乳汁突然減少.因此,母親應該有一個寧靜,愉快的生活環境.2,過份的疲勞和睡眠不足可使乳汁突然減少,母親要充分的休息,保證睡眠.3,生病也會使乳汗減少.4,每次哺乳不能完全排空或每日的哺乳次數過少,使乳房內乳汁積郁,會抑制乳汁分泌.5,吃了一些刺激性的食品等.建議你針對原因調整鯉魚通乳湯鯽魚歷來被民間用作通乳的食物,配以通氣上達,下乳汁的通草和補血通乳的豬蹄,具有補中益氣,通乳的功效.適于產后乳汁不下,乳少者食用.原料:鯽魚500克,通草20克,豬前蹄200克,料酒10克,精鹽3克,味精2克,蔥段10克,姜片10克,胡椒粉2克.制作:1,將豬蹄弄干凈,放沸水鍋中焯一下,去掉血水,洗凈;通草洗凈.2,將鯽魚去鱗,鰓,內臟,收拾干凈,洗凈.3,鍋置火上,放入適量清水,放進豬蹄煮一段時間,加入鯽魚,通草,料酒,鹽,胡椒粉,蔥段,姜片,煮至豬蹄,魚肉熟爛,撈出姜,蔥,用味精調味后即成.4,豬蹄一定要收拾干凈,去掉毛,刮洗干凈,可先放在清水中浸泡30分鐘,去除血水等.肉丁香干炒青豆此菜營養豐富,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鋅及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E,尼克酸等多種營養素,有利下奶.原料:豬瘦肉,豆腐干,青豆各50克,胡蘿卜100克,植物油15克,醬油10克,甜面醬,白糖各5克,姜片2克.制作:1,豬肉洗凈,切成小丁;青豆洗凈;胡蘿卜,豆腐干洗凈,均分別切小丁.2,炒鍋上火,放油燒熱,下姜片稍煸,再下肉丁,炒至變色,加青豆,胡蘿卜丁,炒至快熟時,放豆腐干,加甜面醬,醬油,白糖,旺火快炒,炒熟即成.3,旺火快炒菜時,如嫌太干,可略加水炒至熟.
2024-10-22 05:08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哺乳期媽媽奶水少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如吸吮不足、營養缺乏、情緒壓力、乳腺管堵塞、睡眠不足等。 1.吸吮不足:寶寶吸吮次數少或吸吮時間短,會減少對乳頭的刺激,影響泌乳素分泌。應增加寶寶吸吮次數和時間。 2.營養缺乏:飲食不均衡,缺乏蛋白質、水分等營養物質。建議多吃豬蹄湯、鯽魚湯等富含蛋白質和水分的食物。 3.情緒壓力: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會影響內分泌。媽媽要保持心情舒暢,適當放松。 4.乳腺管堵塞:乳汁淤積造成堵塞。可通過熱敷、按摩等方式疏通乳腺管。 5.睡眠不足:休息不好影響身體機能。媽媽要保證充足睡眠,規律作息。 總之,哺乳期媽媽奶水少不用過于焦慮,通過調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心態、合理飲食等方法,多數情況下可以改善。如果仍無改善,應及時就醫。
2024-10-22 06: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