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血小板減少癥是一種血液系統疾病,指外周血中血小板計數低于正常范圍。其發生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免疫因素、感染因素、藥物因素、遺傳因素、原發血液疾病等。 1.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產生抗體破壞血小板。 2.感染因素:某些病毒如肝炎病毒、巨細胞病毒感染,影響血小板生成。 3.藥物因素:如磺胺類、解熱鎮痛藥等,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4.遺傳因素:存在遺傳基因突變導致血小板生成障礙。 5.原發血液疾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 總之,血小板減少癥的病因較為復雜。一旦發現血小板減少,應及時就醫,進行全面檢查,明確病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輸注血小板等。患者需遵循醫囑,定期復查。
2024-10-20 19:1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必須徹底弄清病人的服藥史,以排除對敏感病人增加血小板破壞的藥物。約5%接受肝素治療的患者可發生血小板減少,為保持動靜脈輸注導管通暢,即使應用極少量肝素沖洗,也可發病。其他藥物較少誘發血小板減少癥,例如奎尼丁,奎寧,磺胺制劑,口服抗糖尿病藥,金鹽以及利福平。病史中還有很重要的內容,病史中可能引出提示免疫性基礎疾病的癥狀(例如關節疼痛,雷諾氏現象,不明熱);提示血栓性血小板減少癥的體征與癥狀;10天之內輸過血提示可能是輸血后紫癜,大量飲酒提示酒精所致血小板減少癥。5%孕婦分娩期可發生輕度血小板減少癥。由于感染人類免疫缺陷性病毒(HIV)的患者常伴血小板減少癥,可與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癥相鑒別;由此可以得出其他HIV感染癥狀的危險因素和病史。
2024-10-20 19:1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什么是血小板減少癥?血小板疾病是由于血小板數量減少(血小板減少癥)或功能減退(血小板功能不全)導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血小板數低于正常范圍14萬~40萬/μl.血小板減少癥可能源于血小板產生不足,脾臟對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壞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釋(表133-1).無論何種原因所致的嚴重血小板減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血:多發性瘀斑,最常見于小腿;或在受輕微外傷的部位出現小的散在性瘀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腸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陰道出血);和手術后大量出血.胃腸道大量出血和中樞神經系統內出血可危及生命.然而血小板減少癥不會像繼發于凝血性疾病,建議及時的到醫院檢查和治療。
2024-10-20 19:1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血小板疾病是由于血小板數量減少(血小板減少癥)或功能減退(血小板功能不全)導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而引起的.血小板數低于正常范圍14萬~40萬/μl.血小板減少癥可能源于血小板產生不足,脾臟對血小板的阻留,血小板破壞或利用增加以及被稀釋(表133-1).無論何種原因所致的嚴重血小板減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血:多發性瘀斑,最常見于小腿;或在受輕微外傷的部位出現小的散在性瘀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腸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陰道出血);和手術后大量出血.胃腸道大量出血和中樞神經系統內出血可危及生命.然而血小板減少癥不會像繼發于凝血性疾病
2024-10-20 19:14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血小板減少的癥狀如下: 1、急性型常見于兒童,占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病歷的90%,男女發病率相近。起病前1~3周84%病人有呼吸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因此秋冬季發病最多,起病急促,可有發熱,畏寒,皮膚粘膜紫癜。如患者頭痛,嘔吐,要警惕顱內出血的可能。病程多為自限性,80%以上可自行緩解,平均病程4~6周。少數可遷延或數年以上轉為慢性。急性型占成人ITP不到10%。 2、慢性型,常見于青年女性,女性為男性的3~4倍。起病隱匿,癥狀較輕,出血常反復發作,每次出血持續數天到數月,。出血程度與血小板計數有關,血小板>50×109/L,常為損傷后出血;血小板在(10~50)×109/L之間可有不同程度自發性出血,血小板小于10×109/L常有嚴重出血,病人除出血癥狀外全身情況良好。發現癥狀請及時治療,中藥卷柏紫癜方就是一種比較不錯的中藥,對于血小板減少這種癥狀比較徹底。沒什么副作用,純天然產品。
2024-10-21 07: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