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寶寶肚臍的護理至關重要,常見問題包括臍炎、臍疝、臍肉芽腫、臍帶脫落延遲、肚臍出血等。 1.臍炎:表現為臍部紅腫、有分泌物,多因細菌感染。需保持局部清潔干燥,使用碘伏消毒,嚴重時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克洛等。 2.臍疝:肚臍部位有突出物,通常在寶寶哭鬧時明顯。多數可自愈,若疝環較大,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3.臍肉芽腫:臍部有紅色肉芽組織增生。可先用碘伏消毒,若無效,可能需硝酸銀燒灼或手術切除。 4.臍帶脫落延遲:超過正常時間臍帶未脫落。可能與結扎不緊、感染等有關。注意觀察,必要時就醫處理。 5.肚臍出血:少量出血可消毒按壓止血,若出血較多或持續,應及時就醫。 總之,家長要密切關注寶寶肚臍的情況,保持清潔衛生,如有異常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處理。
2024-10-20 19:2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徐玉芳
宜城市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照顧新生兒的肚臍須注意,是否有臍帶處潮濕,或由臍帶處不斷滲血,或滲出清黃色的液體,或顆粒狀糞便等異?,F象。幫寶寶洗完澡以后,以棉花棒擦拭干凈肚臍部位的水分,保持干燥,有任何問題時,應請教醫生診治。
2024-10-20 19:2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親,是臍疝了哦,寶寶大聲哭鬧的原因造成的,平時寶寶哭的時候多哄一下吧,減少寶寶哭鬧,便秘,咳嗽的情況,一般是會自行好的,可以選擇一個寬口徑的松緊帶把肚臍壓下去的,注意松緊合適。
2024-10-20 19:2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這樣的話,多數考慮是由于臍疝導致的,最好是去醫院細查,最好是避免孩子哭鬧嚴重
2024-10-20 19:25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臍帶,是連接胎兒和母親胎盤之間的“紐帶”,是胎兒與母體間的一座橋梁。從胚胎期起,通過臍帶,胎兒從母體中汲取自己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同時,也將自己體內的代謝產物,通過臍帶排泄出體外,一旦寶寶降臨人間,隨著臍動靜脈的關閉,臍帶便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而被結扎。母子分離后,新生兒的臍帶端用線結扎或用器械鉗夾后剪斷臍帶。殘端逐漸干燥,經1~3天后,殘端脫落、收縮,形成臍窩。在臍帶的殘端脫落的過程中及脫落后,會出現一些問題,要求家長學會觀察和護理,否則,會引起臍炎、臍疝和臍息肉等臍部疾病。在斷臍后至臍部完全長好的一段時間內,臍部易成為細菌入侵的門戶,對新生兒來說,病從“臍入”是常有的事。新生兒臍部一旦感染,引起局部炎癥,病原體就容易入侵尚未完全閉合的腹壁內臍血管,若不及時處理,易引起全身感染,就有可能發生敗血癥,新生兒敗血癥的臨床癥狀往往不典型,不像成人那樣出現高熱,可能只是表現為少吃、少哭、少動,神態淡漠,黃疸加深等。易被經驗不足的家長所忽視。那么,觀察臍部時要注意哪些情況呢?首先,要觀察臍帶殘端外包的紗布是否有滲血或出血,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一般有兩種可能:一是臍帶扎得不緊,或殘端干縮而臍帶中的血管腔還沒有完全閉塞。第二種情況是發生新生兒出血癥。新生兒出生后2~5天,機體合成凝血因子的能力較差,以及肝功能不成熟,所以容易出血,除臍部創傷面容易出血外,還常見到以便血或嘔血為表現的消化道出血。此時,應去醫院診治。其次,在臍帶殘端脫落的前后,應每天清洗創面,可用棉簽蘸75%的酒精涂擦臍部殘端,再用消毒紗布包緊,保持臍帶殘端干燥。尿布不宜遮蓋臍部,以防尿液弄濕、污染臍部,即使殘端已經脫落,在2~3天內,每天仍應用酒精棉簽擦洗臍窩。清洗時,必須用手指將臍窩分開,充分暴露其底部,因為有時膿液會藏在臍窩內。如果發現臍帶殘端處有膿性分泌物或臍周皮膚發紅,說明臍部有感染,應去醫院醫治。在寶寶的臍部疾病中,最常見的就是臍炎,產生臍炎的原因,有的是洗澡時臍部沒有保護好,污水進入,引起感染;要注意,搽爽身粉時必須避開寶寶的臍部;有的是潮濕的尿布覆蓋在臍部,因為潮濕的臍部是細菌的良好培養基,一旦污水進入,細菌便會大量生長繁殖,引起臍炎。在臍炎的早期,臍帶脫落面發紅,有膿性分泌物,傷口遷延不愈,炎癥若不能及時控制,臍帶皮膚便發紅并深及皮下,細菌通過尚未完全閉合的臍血管進入血液循環并流達全身,便會造成敗血癥,危及小生命。所以,一旦發現臍周皮膚發紅,就應用75%酒精清洗,再涂以“龍膽紫”液,保持臍孔干燥。若出現發熱、厭食,應及時去醫院診治。感染程度較輕的臍炎,炎癥僅僅局限在臍部,炎癥刺激臍帶脫落留下的創面,使組織增生,形成一小團像新鮮牛肉般的肉粒,這在醫學上稱之為息肉。息肉表面常會有些液體滲出,使臍孔濕漉漉,息肉很脆,一碰就會出血,所以分泌物呈紅色、帶血。肚臍息肉應請醫生診治,用10%硝酸銀涂抹,再撒上消炎藥。若息肉呈球狀,醫生會用絲線結扎。預防本病的關鍵,在于保持臍部干燥。臍疝,也是寶寶的一種臍部疾病,臍帶脫落后,臍部薄弱,加之腹直肌前后鞘在臍部尚未合攏,當寶寶咳嗽、腹瀉和哭鬧掙扎時腹內壓增高,腹腔內部分腸管便從臍部膨出到皮下,形成圓形局限性腫塊,這就是臍疝。稍大的寶寶在靜臥位時,臍疝消失。新生兒的臍疝不會因為平臥而消失,不過,用手輕壓卻可使疝納還入腹腔。臍疝大多能自行愈合,但與疝環大小有關。一般來講,疝環直徑小于1厘米的,大多在1歲內可自行閉合而不須治療,若疝環大于1厘米,年齡超過6個月的寶寶,可用半只乒乓球,將球的凸面對準臍疝,外面再囊以布條沿腰腹部扎緊,1~2個月后可望能痊愈,若不見效,2歲以后做手術修補。
2024-10-20 23: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