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恥骨聯合分離是指骨盆前方兩側恥骨纖維軟骨聯合處發生的錯位或間隙增寬。其原因多樣,包括妊娠分娩、外傷、激素變化、先天結構異常、骨關節炎等。治療方法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 1.妊娠分娩:女性在孕期,尤其是孕晚期,體內激素變化使恥骨聯合周圍的韌帶松弛,加上胎兒壓迫,易導致恥骨聯合分離。分娩時用力不當也可能引發。 2.外傷:如車禍、高處墜落等劇烈撞擊,可直接造成恥骨聯合分離。 3.激素變化:除孕期外,某些內分泌疾病導致激素失衡,也可能影響恥骨聯合的穩定性。 4.先天結構異常:恥骨聯合部位先天發育不良,結構脆弱,容易出現分離。 5.骨關節炎:長期的關節磨損、炎癥,可能累及恥骨聯合,導致分離。 6.其他因素:如長期重體力勞動、肥胖等,增加了恥骨聯合的負擔,也有一定風險。 恥骨聯合分離會給患者帶來疼痛和行動不便,發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治療方案需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和個體情況制定。患者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
2024-10-20 19:39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1.針刺恥骨聯合兩段針刺加電針。 2.推拿推拿手法是本病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常能達到立見功效的效果,再配合適當的臥床休息,病情很快即能恢復。 (1)按揉腰骶:患者取俯臥位,醫者先用拇指按揉八髎、白環俞、秩邊、環跳等穴位后,再揉、按、滾等手法與骶髂部治療3~5分鐘,并推揉拍打腰骶部組織,以透熱為度。 (2)按揉放松:患者取俯臥位,醫者先用拇指揉按中級、曲骨等穴位后,再揉按恥骨聯合部1~2分鐘,肌內收肌群起點處1~2分鐘,然后再拿捏股四頭肌及推擦股內側肌群,使局部軟組織充分放松。 (3)牽引復位 1.患者取仰臥位,醫者用一足蹬住健側的恥骨下部,雙手握住患側下肢裸部,手足同時協調突然用力做上蹬下牽動作,即可復位。 2.患者取仰臥位,醫者雙手握住患者雙裸部,使患者呈雙腿髖屈膝并外旋外展狀后,兩手突然用力將雙腿內旋收拉直,即可復位。 (4)按壓復位 1.患者取仰臥位,醫者雙手掌重疊按壓在恥骨聯合部,在患者呼吸狀態下突然向下用力按住,即可復位。 2.患者取俯臥位,醫者雙手掌重疊按壓于骶尾部正中,在進行旋轉按揉的情況下,雙手突然用力向下按壓,從而使其復位。 3.患者取側臥位,患側在上,健側腿伸直而患側腿屈髖屈膝,醫者面對患者,用一手及前臂拖住患者側大腿內側,另一手按壓于髖部,線將髖部環轉幾圈,然后用手同時協調用力,外展下壓使恥骨聯合逐漸靠近而達復位。 (5)斜板復位:患者取側臥位,患側在上,做腰部斜板法,參加急性腰扭傷推拿手法部分。或一手向下按壓其骶髂關節處,另一手托起裸上部,雙手相反方向用力推板使其復位。 總之,不管用那一種方法復位,其復位后患部疼痛應是明顯減輕或消失,下肢屈伸活動功能也即得到恢復
2024-10-20 19:39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在懷孕的時候,雌激素、孕激素可以幫助韌帶松弛,而使得骨盆的伸縮性變大,給予胎兒更多的成長空間,并有利于分娩之進行,因此恥骨聯合分離,幾乎發生在所有妊娠的婦女。根據文獻的統計,一個未懷孕的婦女,其兩片恥骨間的正常距離為4~5mm,一旦懷孕,荷爾蒙會使兩者間的距離至少增加2~3mm,因此若恥骨間寬度在9mm以下,在妊娠的情況下是屬于正常的范圍,通常沒有癥狀,即便有疼痛也較為不明顯;一旦兩者之間的距離超過4~5mm以上,則屬于恥骨聯合過度分離,就會引起較厲害的疼痛。休息一個月左右,就可以癒合。
2024-10-20 19:39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37周之后算是足月的,不過38周之后生的最好的,但是不要著急,順其自然讓寶寶自己發動,有的懷孕36生呢,有懷孕38周生的有的懷孕42周生,所以都是正常的,有提前有推后,只要肚子寶寶正常的,羊水正常就是了,畢竟寶寶健康最重要了。只要你肚子寶寶跟上營養就是了,愿你肚子的寶寶能夠健健康康出生。
2024-10-20 19:39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當婦女在懷孕期,尤其是在將分娩前,由于內分泌因素的影響,使骶髂關節和恥骨聯合軟骨及韌帶變松軟.在分娩時恥骨聯合及兩側骶髂關節均出現輕度分離,使骨盆發生短暫性擴大,有利于胎兒的娩出.產婦大都在分娩后黃體素分泌恢復正常,松弛的韌帶及軟骨也隨之恢復正常.可在0.05%-0.1%的產婦中,因內分泌(黃體素)分泌過多,致使韌帶過度松弛,產時兩側骶髂關節及恥骨聯合易發生分離.產程過長,胎兒過大,產時用力不當或姿勢不正,以及腰骶部受寒等多種因素,造成產時或產后骨盆收縮力平衡失調,有可能使骶髂關節軟骨面發生錯位.因骶髂關節的關節面粗糙,在形態上變化較多,易發生關節細微錯位.由于上述因素,造成產后骶髂關節錯位,致使恥骨聯合面不能恢復到正常位置,經過一段時間未能自行回復,癥狀加劇者,就形成了產后恥骨聯合分離癥.患者俯臥,術者站于患側,在骶髂及腰臀部用袞法治療,配合按,揉8?,環跳,大腸俞,關元俞等穴,以及下肢后伸的被動運動,手法宜輕柔.<BR><BR>繼而患者取仰臥位,術者立于患側(以右側為例);用右腋夾住患者右足踝部,右肘屈曲位,以前臂背側托住患者小腿后面,左手搭于患肢膝關節的前側,以右手搭于左側前臂中1/3處,此時用力夾持患肢,向下牽引1-2分鐘.<BR><BR>患者再取健側臥位,健側下肢伸直,患側屈髖屈膝;術者站于前面,一手按住患者肩前部向后固定其軀體,另一手按住患側髖部,向前推動至最大限度,使扭轉的作用力集中在骶髂部,然后兩手同時對稱用力斜扳.<BR><BR>患者再取仰臥位,術者站于患側,一手托住患肢小腿后側;另一手扶住患側髖部,使髖膝屈曲至最大限度,然后在屈髖位作快速伸膝和下肢拔伸的動作.<BR><BR>患者再取健側臥位,健側下肢伸直,患肢膝部置于90°屈曲位.術者站于身后,一手向前抵住患者骶髂關節,一手握住患肢踝上部,向后拉至最大限度,然后兩手作相反方向推拉
2024-10-21 08: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