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貧血的產生通常與造血原料不足、失血過多、骨髓造血功能障礙、紅細胞破壞過多、慢性疾病等因素有關。 1.造血原料不足:鐵、維生素 B12、葉酸等缺乏,可導致缺鐵性貧血、巨幼細胞貧血。常見于飲食不均衡、胃腸道吸收不良的人群。如長期素食者易缺鐵,胃切除患者易缺乏維生素 B12。 2.失血過多:急性大量失血如外傷、消化道大出血,慢性失血如女性月經過多、痔瘡出血等,使體內紅細胞丟失過多。 3.骨髓造血功能障礙:再生障礙性貧血,由于骨髓造血干細胞受損,造血功能衰竭。 4.紅細胞破壞過多:如溶血性貧血,可因自身免疫、遺傳等因素導致紅細胞被破壞。 5.慢性疾?。郝愿腥?、慢性肝腎疾病、惡性腫瘤等,會影響機體造血功能或導致紅細胞壽命縮短。 總之,貧血的原因較為復雜。出現貧血癥狀應及時就醫,通過血常規、骨髓穿刺等檢查明確病因,以便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規范治療,注意飲食均衡,促進身體康復。
2024-10-20 19:4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造成貧血的原因有多種:缺鐵、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礙等。缺鐵而影響血紅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貧血稱“缺鐵性貧血”,見于營養不良、大量成長期小量出血和鉤蟲??;急性大量出血(如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食管靜脈曲張破裂或外傷等)所引起的叫“出血性貧血”;紅細胞過度破壞所引起的貧血稱“溶血性貧血”,但較少見;常伴有黃疸,稱為“溶血性黃疸”;缺乏紅細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貧血稱為“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缺乏葉酸或維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多見于嬰兒和孕婦長期營養不良;缺乏內因子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稱為“惡性貧血”,伴有胃酸缺乏和脊髓側柱、后柱萎縮,病程緩慢;造血功能障礙引起的貧血稱“再生障礙性貧血”。1.給病人富于營養和高熱量、高蛋白、多維生素、含豐富無機鹽和飲食,以助于恢復造血功能。2.缺鐵性貧血可多吃動物的內臟,如心、肝、腎以及牛肉、雞蛋黃、大豆、菠菜、紅棗、黑木耳等。3.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在療程后期可能出現相對缺鐵現象,要注意及時補充鐵劑。4.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盡量不要去公共場所。住房要通風。忌服合霉素、氯霉素、磺胺類、退熱止痛片等抑制骨髓的藥物。5.避免過度勞累,保證睡眠時間。
2024-10-20 19:4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貧血是由于鐵攝入量不足、吸收量減少、需要量增加、鐵利用障礙或丟失過多引起的。只要通過合理飲食,加上及時補充一定劑量的鐵劑就可以改善了,但僅僅依靠食補可能達不到想要的效果,建議配合鐵制劑鐵之緣片一起補充,它是補鐵生血很好的鐵劑,還添加蛋白質等營養,尤其是針對腸胃不好的人來說,鐵之緣片就更適合了,不需要胃酸就能直接被吸收,補鐵安全效果好,飲食上就多吃豬肝、雞血、瘦肉、蛋黃、紅棗、黑木耳、芝麻醬、菠菜等。
2024-10-20 19:4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概述在一定容積的循環血液內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量以及紅細胞壓積均低于正常標準者稱為貧血。其中以血紅蛋白最為重要,成年男性低于120g/L(12.0g/dl),成年女性低于110g/L(11.0/dl),一般可認為貧血。貧血是臨床最常見的表現之一,然而它不是一種獨立疾病,可能是一種基礎的或有時是較復雜疾病的重要臨床表現,一旦發現貧血,必須查明其發生原因。病因貧血是臨床最常見的表現之一,然而它不是一種獨立疾病,可能是一種基礎的或有時是較復雜疾病的重要臨床表現,一旦發現貧血,必須查明其發生原因。癥狀貧血癥狀的有無或輕重,取決于貧血的程度、貧血發生的速度、循環血量有無改變、病人的年齡以及心血管系統的代償能力等。貧血發生緩慢,機體能逐漸適應,即使貧血較重,尚可維持生理功能;反之,如短期內發生貧血,即使貧血程度不重,也可出現明顯癥狀。年老體弱或心、肺功能減退者,癥狀較明顯。貧血的一般癥狀,體征如下:一、軟弱無力:疲乏、困倦,是因肌肉缺氧所致。為最常見和最早出現的癥狀。二、皮膚、粘膜蒼白:皮膚、粘膜、結膜以及皮膚毛細血管的分布和舒縮狀態等因素的影響。一般認為瞼結合膜、手掌大小魚際及甲床的顏色比較可靠。三、心血管系統:心悸為最突出的癥狀之一,有心動過速,在心尖或肺動脈瓣區可聽到柔和的收縮期雜音,稱為貧血性雜音,嚴重貧血可聽到舒張期雜音。嚴重貧血或原有冠心病,可引起心絞痛、心臟擴大、心力衰竭。四、呼吸系統::氣急或呼吸困難,大都是由于呼吸中樞低氧或高碳酸血癥所致。五、中樞神經系統:頭暈、頭痛、耳鳴、眼花、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均為常見癥狀。暈厥甚至神志模糊可出現于貧血嚴重或發生急驟者,特別是老年患者。六、消化系統:食欲減退、腹部脹氣、惡心、便秘等為最多見的癥狀。七、生殖系統:婦女患者中常有月經失調,如閉經或月經過多。在男女兩性中性欲減退均多見。八、泌尿系統:貧血嚴重者可有輕度蛋白尿及尿濃縮功能減低。檢查除紅細胞、血紅蛋白、紅細胞比積外,最基本的血液學檢查應包括:(一)網積紅細胞計數,校正網織紅細胞計數=患者的紅細胞壓積/0.45/L×網織紅細胞(%)。(二)MCV及MCHC的測定。(三)外周血涂片,觀察紅細胞有無異形紅細胞,如球形紅細胞、靶形紅細胞、裂殖細胞,有無紅細胞大小不均,低色素和多染性紅細胞,嗜堿性點彩、卡伯特氏球、豪一周氏小體等。白細胞和血小板數量和形態學方面的改變,有無異常細胞。(四)骨髓穿刺作骨髓涂片檢查,對診斷不可缺乏,必要時應作骨髓活檢。骨髓檢查必須包括染色,以確診或排除缺鐵性貧血和鐵粒幼細胞性貧血。尿常規、大便隱血及寄生蟲卵、血液尿素氮、血肌酐以及肺部X線檢查等均不容忽視。治療一、病因治療:治療貧血的原則著重采取適當措施以消除病因。很多時候,原發病比貧血本身的危害嚴重得多(例如胃腸道癌腫),其治療也比貧血更為重要。在病因診斷未明確時,不應亂投藥物使情況復雜,增加診斷上的困難。二、藥物治療:切忌濫用補血藥,必須嚴格掌握各種藥物的適應癥。例如維生素B12及葉酸適用于治療巨幼細胞性貧血;鐵劑僅用于缺鐵性貧血,不能用于非缺鐵性貧血,因會引起鐵負荷過重,影響重要器官(如心、肝、胰等)的功能;維生素B6用于鐵粒幼細胞性貧血;皮質類固醇用于治療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睪丸酮用于再生障礙性貧血等。三、輸血:輸血主要的優點是能迅速減輕或糾正貧血。因此必須正確掌握輸血的適應癥,如需大量輸血,為了減輕心血管系統的負荷過和減少輸血反應,可輸注濃縮紅細胞。四、脾切除:脾臟是破壞血細胞的重要器官,與抗體的產生也有關。五、骨髓移植:骨髓移植是近年來一種新的醫療技術,目前仍在研究試用階段,主要用于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之早期未經輸血或極少輸過血的病人,如果移植成功,可能獲得治愈。
2024-10-21 0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