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補血的方法包括飲食調整、藥物治療、中醫調理、適當運動以及保證充足休息等。 1.飲食調整:多吃富含鐵、蛋白質、維生素 B12 和葉酸的食物,如動物肝臟、瘦肉、蛋類、綠葉蔬菜、豆類等。這些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有助于促進造血。 2.藥物治療:可服用硫酸亞鐵片、富馬酸亞鐵片、右旋糖酐鐵分散片等鐵劑。還可使用維生素 B12 片、葉酸片等。但藥物使用需遵醫囑。 3.中醫調理:通過服用四物湯、歸脾湯等中藥方劑,或者進行艾灸、按摩等中醫療法,來調理氣血。 4.適當運動:適度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瑜伽等,可以增強體質,促進血液循環,有助于造血功能的提升。 5.保證充足休息:讓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利于恢復體力,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促進血液的生成。 總之,補血需要綜合多種方法,并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方式。如果貧血癥狀嚴重,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2024-11-24 16:1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三歲以下的兒童容易患缺鐵性貧血,多表現為面色和嘴唇發白,無精打采,食欲不振等。應補充3個月左右的鐵質。親可以讓寶寶多吃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嬰兒食品,牛奶,人工乳制品,動物肝臟等。
2024-11-24 16:1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小兒貧血食療一、雞汁粥雞肉味甘,微溫,能溫中補脾,益氣養血,補腎益精,并含有蛋白質、脂肪、鈣、磷、鐵、鎂、鉀、納、維生素等在家的營養成分。雞煎湯汁同粳米煮粥,其補脾益陰、養血強體作用大,主治年幼體弱、氣血不足、營養不良等癥,可防治貧血癥。原料:母雞一只(約重1000克),粳米60克。制作:將雞宰殺,去內臟,去毛,洗凈,放在鍋內加水,煎煮出雞汁,以原汁雞湯分次同粳米煮粥。煮粥時先用旺火煮,再改用文米煮之。特點:粥鮮爛,雞肉味濃。二、脊肉粥豬脊肉是指豬脊背上的精肉,古代人已作為藥用。其性味甘、咸、平。豬瘦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并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營養成分,可防止發生營養不良。此粥補益人體,小兒常食可防止發生貧血。原料:豬脊肉100克,粳米100克,食鹽、香油、川椒粉各少許。制作:先將豬脊肉洗凈,切成小塊,放鍋內用香油炒一下,然后加入粳米煮粥,待粥將爛熟時,加入鹽、胡椒粉調味,再煮沸即成。特點:粥有肉、香油等調味品,味道極好。三、韭菜炒羊肝羊肝性味甘平,有益補血、益肝明目;韭菜味甘辛,性溫,能補腎助陽,溫中開胃,主要含揮發油、硫化物、甙類、蛋白質及鈣、磷、鐵等成分。此菜肴可收益肝溫腎、養血明目的功效。原料:韭菜100克,羊肝120克,食油適量,姜、蔥、醬油、味精各少許。制作:1、韭菜洗凈,切成小段;羊肝洗凈,去筋膜,切片。2、起鍋加油,先下蔥、姜末,炒出香味,加入羊肝片略炒,再入韭菜和醬油,用旺火急炒,至熟,加味精即成。羊肝要炒熟、炒勻,以免生肉有毒菌,也可先用水煮,熟后再炒,比較安全。特點:肝鮮香,熟而不焦。四、鮮茄肝扒嬰兒出生六個月后易發生貧血,此菜肴含鐵、維生素豐富,尤以肝含鐵多,可幫助構成紅血球中的血色素。適合6~12個月的寶寶和學齡前兒童食用。原料:豬肝100克,紫心番薯250克,番茄2只,面粉50克,生抽、鹽、糖各適量,淀粉少許,花生油500克(約耗50克)。制作:1、豬肝用鹽腌10分鐘,用水沖后,切成碎粒。2、番薯連皮洗干凈,整個放在水中煮軟,撈起剝皮,壓成泥狀,加入肝粒、面粉,攪拌成糊狀,用手捏成厚塊,放進油鍋中煎至兩面呈金**,為肝扒。3、番茄切成塊,放入油鍋中加生抽、鹽、糖略炒,將淀粉芡汁淋在肝扒上即成。五、杏仁蘋果豆腐羹此羹富含蛋白質和鐵質,可提高嬰幼兒免疫力,防止貧血發生。原料:豆腐3塊,杏仁24粒,蘋果1個,冬菇4只,食鹽、菜油、糖、味精各少許,淀粉適量。制作:1、將豆腐切成小塊,置水中泡一下撈出。冬菇洗凈,切碎,攪成蓉,和豆腐煮至滾開,加上食鹽、菜油、糖,用淀粉同調成芡汁,制成豆腐羹。2、杏仁用溫水泡一下,去皮;蘋果洗凈去皮切成粒,同攪成茸。3、豆腐羹冷卻后,加上杏仁、蘋果糊、味精拌勻,即成杏仁蘋果豆腐羹。特點:軟糯,清香,嫩滑可口,是嬰幼兒可食之品。
2024-11-25 02: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