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產后奶水不足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吸吮不足、營養缺乏、情緒因素、乳腺管堵塞、身體疾病等。 1.吸吮不足:寶寶吸吮次數少或吸吮時間短,會減少對乳頭的刺激,影響泌乳素分泌。應增加寶寶吸吮次數和時間。 2.營養缺乏:飲食不均衡,缺乏蛋白質、水分等營養物質。要多攝入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魚肉、雞肉、蛋類等,同時保證水分充足。 3.情緒因素:產后焦慮、緊張、壓力大等不良情緒會抑制泌乳素分泌。要保持心情舒暢,適當放松。 4.乳腺管堵塞:乳汁淤積導致乳腺管不通暢。可通過熱敷、按摩等方式疏通乳腺管。 5.身體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疾病也可能影響乳汁分泌。需治療相關疾病。 總之,產后奶水不足需要綜合調理,包括讓寶寶多吸吮、保證營養、調節情緒、疏通乳腺管以及治療可能存在的疾病。若情況仍未改善,建議及時就醫。
2024-11-24 16:2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湯水方法催奶1、黑芝麻250克,炒熟研末,用豬蹄湯送服。2、豬蹄1對,茭白15克,通草10克,煨湯或煮熟吃。3、花生米燉豬蹄或燉豬肚,或用花生米與大米同煮粥。4、冬瓜皮煮鰱魚。5、紅小豆煮粥,加紅糖。6、鮮鯉魚湯或用鯉魚與大米同煮粥吃。7、黃花菜煨豬蹄或黃花菜燉老母雞湯。8、鮮蝦、鮮木瓜煮魚湯。9、黃花菜30克,黃豆200克,豬蹄1只,清水適量,燉熟后調味服食,每日1次,連用5日.10、豆腐150克,紅糖50克,米酒50克,先將豆腐、紅糖加適量水煮,待紅糖溶化后,倒入米酒煮片刻,吃豆腐喝湯,1次食完,連食5天。
2024-11-24 16:2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產后如多吃母雞,不但不能增乳,反而會出現回奶現象。原因是母雞中含大量的雌激素,因此產后大量食用母雞會加大產婦體中雌激素的含量,使催乳素功能減弱甚至消失,導致回奶。而公雞體內所含的雄激素有對抗雌激素的作用,因此會使乳汁增多。且公雞所含脂肪少,可避免產婦發胖配方接近母乳,要多吃催乳食物,紅糖水、牛奶、豆漿、小米粥、雞湯、肉湯、魚湯、蝦肉、豬蹄、花生、黃豆、黃花菜、鯉魚、鯽魚、墨魚等均為下乳佳品。其他還有如豬肝、豆制品、紅小豆、豌豆、絲瓜、花生、芝麻等。絲瓜可炒雞蛋,或做雞蛋絲瓜湯等。
2024-11-24 16:2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你好。乳汁過少時,首先要穩定情緒、思緒平靜,建立信心。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適當的戶外活動,避免過度疲勞。注意飲食,多吃營養豐富且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并多喝湯水(魚湯、肉湯都好),特別是牛奶、豆漿、水果和新鮮蔬菜,為乳汁分泌提供原料。定時喂奶,入時喂奶方法,一定要做到讓嬰兒吸緊乳頭和吸空乳頭。如果乳頭凹陷或有乳頭皸裂,應加以糾正和治療。在此期間,定時用吸乳器將乳汁吸空或用手擠空。必要時服催奶中藥或針灸催奶。
2024-11-24 16:20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母乳喂養越來越受歡迎,但隨之而來卻出現了一些新問題,其中比較突出的便是“奶水不足”。半數新媽媽“奶水不足”?雖然醫學專家在不斷地給人們灌輸“99%的母親都有足夠的母乳喂養自己的寶寶”,但記者隨意調查了身邊的十幾位新媽媽,稱自己奶水不足的卻占到大約一半以上。在某網站的育兒論壇上,記者對120位新媽媽進行了統計,有18位是全部采用奶粉喂養,56位新媽媽有足夠的奶水,另外的46位都是采用“母乳+奶粉”的混合喂養方式。采用混合喂養方式的新媽媽,她們都是愿意親自哺育孩子的,但“奶水不足”。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新媽媽奶水不足?難道真如一些媒體的文章所說,現代年輕的媽媽們由于心理壓力大,不正確地佩戴文胸或是過分拒絕脂肪導致營養不良等原因,造成了奶水不夠?世界衛生組織兒童衛生合作中心主任戴耀華和北京婦產醫院護理部主任王立新告訴記者,不存在什么奶水不足的問題,關鍵是要采取正確的喂養方式。可是那么多新媽媽混合喂養又是怎么回事呢?一位新媽媽告訴記者:“在醫院生完孩子,住院的幾天一直是吃母乳的。但一回到家里,沒兩天奶水就不夠吃了。”這位新媽媽之所以認為自己的奶水不夠,是因為孩子每次吃奶都要花上一個多小時,睡著后沒多久就醒了,又要吃奶。按照有些育兒書的說法,新生兒每隔3小時吃一次奶。如此一算,孩子吃奶間隔時間很短,每次吃的時間還很長,一定是奶水不足,于是她只好給孩子加了奶粉,開始了混合喂養。都是多慮惹的禍新媽媽總是擔心孩子吃不飽,其實這正是造成很多她們“奶水不足”的主要原因。王立新主任說,嬰兒剛出生,胃只有玻璃彈球那么大,母親的初乳是足夠的,如果一開始就給孩子喂奶粉,很可能造成孩子產生“乳頭錯覺”,最后不認媽媽的奶。所有的宣傳都在強調要對母乳喂養有信心,但這種信心必須建立在具備相關的哺育知識的基礎上。沒有基礎,只要孩子有一聲哭鬧,這種信心就會徹底坍塌。實際上,嬰兒出生以后,媽媽經常會想:“我的奶究竟夠不夠?怎樣才知道孩子吃飽了?”這些困惑來源于很多的假象,兩位醫生為我們解釋了對這些假象應該怎樣正確理解。假象一:每次喂奶要花1個多小時,孩子總也吃不飽。孩子并非吃奶,有時就是叼著乳頭,有的長輩說這是壞毛病,實際上嬰兒不吃這個,也會叼著毛巾、被角,那才是壞毛病。假象二:一開始母乳還是夠吃的,但是過了幾天孩子總是哭鬧,好像沒吃飽。嬰兒出生后的1周、10天、1個半月到3個月,會出現快速生長期,容易餓,這個時候母乳可能顯得不太充足,并不是母乳減少,而是因為孩子吃得多了。這時,新媽媽每天要多喂幾次孩子,隨著孩子吸吮次數的增多,奶量一定能增長上去。假象三:別的新媽媽奶水比我的多。因為生理構造的不同,每一個新媽媽乳汁的量是不一樣的。你的乳汁可能比不上別的新媽媽,但是對于自己的孩子來說是足夠的。假象四:我的奶水很稀,不像有些人的那樣又白又稠,擠出來好像上面都飄著一層油似的。孩子前10分鐘吃的奶都屬于前奶,比較稀,水分較多。之后的奶稱為后奶,后奶有豐富的脂肪,呈乳白色。所以母乳喂養提倡一側乳房要吃二三十分鐘,如果換得太快,孩子會總是吃不著營養豐富的后奶。假象五:孩子將我的乳頭都吮破了,他肯定是不夠吃。科學的喂養姿勢很重要,嬰兒和母親的腹部要貼在一起,孩子的下巴要緊貼母親的乳房。而且一定要吸到乳暈,上面露出的乳暈要比下面多,因為分泌乳汁的乳竇是在乳暈的下方,光含住乳頭肯定很難吸到奶,而且容易將乳頭吸破。假象六:孩子沒吃兩口奶就睡著了,睡一小會兒又醒了,又要吃。嬰兒吃一會兒奶就睡著,其實并不是真正睡著了,而是累了在打瞌睡,往往要吃一會睡一會,反復兩三次才能真正吃飽。專家指出,一旦新媽媽受到“奶水不足”的假象影響,過早地給孩子添加奶粉,那么這種假象就會變成事實。乳汁的分泌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孩子吸吮得越多就分泌得越多,所以近些年來一直提倡嬰兒在出生半個小時之內就應開始吮吸母親的乳房。一方面是為了能得到珍貴的初乳,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母親的乳房得到充分的刺激。在北京婦產醫院住院的新媽媽都有比較深刻的體會,只要是孩子哭了,排除了大小便等原因,護士都會將孩子抱到新媽媽身邊,說:“給他喂幾口吧!”王立新主任說,新媽媽應該將這種習慣保持到出院以后,只要孩子需要就給他喂奶,不必拘泥一定的時間,也不要急于用奶粉將孩子灌飽。經過最初幾天堅持不懈地哺乳,很快新媽媽就會發現自己的乳汁越來越充足,孩子吃奶的時間和量也慢慢形成了規律。為了徹底消除新媽媽們的困惑,需要一些指標來幫助她們判斷母乳量是否充足。首先,新生兒如果是純母乳喂養(不喝水),每天小便能夠達到6次或者更多,母乳的量就是沒有問題的。另一個就是在孩子滿月后,體重能增長1斤,就更沒有問題了。
2024-11-25 0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