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經常做噩夢可能由精神壓力大、睡眠環境不佳、不良生活習慣、疾病影響、心理問題等導致。 1.精神壓力大:現代生活節奏快,工作、學習或人際關系帶來的壓力可能導致大腦在睡眠時仍處于緊張狀態,從而引發噩夢。 2.睡眠環境不佳:噪音、光線過強、溫度不適等都可能影響睡眠質量,增加做噩夢的幾率。 3.不良生活習慣:如睡前過度使用電子設備、晚餐過飽、睡前劇烈運動、作息不規律等,會干擾睡眠規律,易引起噩夢。 4.疾病影響:某些疾病如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心臟病、神經衰弱等,可能影響睡眠時的生理狀態,導致噩夢。 5.心理問題:焦慮癥、抑郁癥等心理障礙患者,往往更容易在睡眠中出現噩夢。 如果經常做噩夢且嚴重影響到生活質量,建議及時就醫,通過專業醫生的評估和診斷,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心態,有助于減少噩夢的發生。
2024-11-24 13:4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增沛 主治醫師
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五官科
-
據研究,正常人每夜做4-6次夢,加起來大約2小時。從異相睡眠中醒來,多能回憶夢境。對夢的回憶還與個體的性格、情緒狀態、社會經驗及文化背景等有關。譬如,性格內向的人,多將注意力集中于自身內部感受,睡眠較淺表,易驚醒,且能回憶起生動的夢境;情緒抑郁、焦慮的人容易從夢中驚醒,醒來自感多夢。許多神經癥病人,都把“多夢”作為病狀來陳述;一方面他們易從夢中驚醒,又常常喜歡復習夢的內容,久之就會感到夢越來越多,甚至通宵都在做夢,加之錯誤理解夢對健康的影響,導致心理緊張和自主神經功能紊亂,這樣就更易從夢中驚醒。神經衰弱的病人,抑制過程不足,睡眠較淺,他們訴說一睡下去就做夢,其實并非真正進人夢鄉。因為在睡眠的第一期,即正相睡眠期,精神活動并不完全停止,可能還在思考日間的問題,如果把這也誤認為夢,就會有“多夢”的感覺了。對這類人,治療在于調整其興奮抑制,而不是針對做夢。亂夢縈回,常與導致睡眠障礙的疾病并存。一旦疾病原因查明,并得到診治,多夢癥狀也隨之消失,上面提到的大腦神經功能失調,多由生理、心理因素所致。這些變化都是可逆性的,容易得到調整解決,不必擔驚受怕。對自覺多夢、睡不解乏、白天精神疲倦的人,可以適當用些對睡眠模式干擾較少的苯二氮革類藥物,如地西泮、氟西泮、氯硝西泮,或具有安神作用的中成藥,加深睡眠。鎮靜催眠藥如格魯米特、水合氯醛等,長期服用,驟然停藥,可引起異相睡眠的代償增加,導致噩夢頻繁,故應避免使用。此外,還應避免上床前做易引起興奮的刺激性活動,不看緊張的影視劇及小說,睡前勿飽食,忌煙、酒、茶及咖啡等刺激物,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都可提高睡眠質量,消除多夢之感。
2024-11-24 13:4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多夢應該是神經衰弱引起的,建議服用安神補腦液或健腦補腎丸和谷維素.另外還要注意這幾方面:1保持穩定,樂觀的情緒.有情緒不穩,易焦慮及抑郁癥狀的婦女,應保持樂觀,豁達的性情,大多數癥狀會逐漸消失.2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不僅能增強體質,控制體重,反復的肌肉活動,還可使神經系統興奮和抑制的調節能力更為完善,3合理安排飲食,要適當控制進食量,少食過甜和含脂肪高的食品,以防肥胖.同時,應多食高蛋白的食物,如魚,瘦肉,豆制品,花生,多吃含鈣較高的食物,如牛奶,乳制品,小魚,蝦,蟹和蛋類,以增加人體含鈣量,防止出現骨質疏松癥,多吃含纖維素高的水果和蔬菜,如香蕉,梨,芹菜,菲菜,白菜,以促進腸蠕動,防止便秘.4合理安排作息時間處于更年期的病人,容易疲勞,夜睡欠安,如果休息不好,生活不規律,可以加重病情.
2024-11-24 13:4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不要想太多了,做夢是很正常的事情啊,夢和現實生活沒有必然的聯系呢,想些開心的事把它忘了
2024-11-24 13:45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經常聽到有人說:“昨晚沒休息好,做了一夜的夢”、“我晚上夢多,簡直沒有睡著”。于是,這一天學習,工作起來似乎還真感到有點精神不振、精力不足。仿佛做夢真的耽誤了休息。有些醫生按照傳統觀念,也承認多夢是大腦不曾休息或休息不好的表現。其實,這種舊觀念是不對的。做夢并能回憶夢境并不是睡眠不深的指標,也不能說做了夢就表示不曾睡好。 夢是一種普遍的生理現象,不管你有沒有夢的回憶,或有沒有夢感,你每天晚上都必定要做4-5回夢。說整夜做夢是夸張,說沒有做夢也不現實,更談不上夢多夢少。 國內外都有人對主訴失眠、整夜作夢或夢多的慢性失眠癥,進行過生理測驗,應用多道生理儀進行腦電波描記和研究,客觀地記錄證明,這些主訴“夢多”、“整夜作夢”病人的睡眼周期和正常人并沒有什么差別,他們伴有夢的快波睡眠期所占的比例和實際時間也并沒有明顯縮短或延長,“整夜做夢”和“夢多”的體驗與各項睡眠參數并沒有相互聯系。還有人對這類病人進行心理測驗,認為這類體驗與性格有關系。無論從人類睡眠的普遍規律,還是從實驗研究的結果看,夢感與失眠及有必然的聯系。有否夢感及夢感的程度也不能作為失眠與否及失眠程度的客觀指征。 既然如此,人們為什么總是習慣把做夢和失眠扯在一起呢?夢是在快波睡眠期出現的一種必然的生理現象,是一種主動的生理過程,其表現形式有表象成分又帶有感性性質的記憶活動和超常規的聯想。而夢感則是指醒來后對夢中某些情節的回憶,或只留有曾做過夢的印象,連夢的內容大多也很難講清楚。主訴失眠伴多夢或失眠無夢的人所說的夢應該指的是夢感。而夢感又與情緒因素和性格特點有關。 臨床觀察及實驗結果都證明,失眠,尤其是長期失眠的主訴是不可靠的。許多學者對主訴失眠的病人進行過很多研究,都發現失眠與心理紊亂有關。他們對睡眠潛伏期往往估計過高,而對實際睡眠時間又往往估計過低。在實驗測試時,失眠病人對有關睡眠參數的敘述與客觀記錄不符,不是夸大就是縮小。大多數專家認為,失眠的體驗與情緒、性格有關。 為什么很多人訴述自己“整夜做夢或夢多”呢?有人通過調查分析,認為與下列因素有關: 1、睡眠知識及睡眠與夢感的關系所知甚少。許多人不了解睡眠的周期交替變化,不知道夢或夢感沒有什么副作用。舊的傳統觀念、封建迷信思想對夢的不科學解釋,使人對夢懷有恐懼感,以訛傳訛,使許多人盲目陷入做夢的恐懼中。 2、與人的情緒狀態有關。許多人對情緒障礙缺乏認識,不知道情緒障礙是一種疾病,往往忽略了情緒障礙本身,卻過分注重情緒障礙伴發的失眠、多夢、疼痛等癥狀。不知道如何調節和改善自己的情結,反而夸大了不太客觀的體驗。 3、對自己的健康過分關心,對夢感過分關注,導致夢感增強。夢感增強的結果反過來又加重對健康的擔心,對失眠的恐懼,以至形成惡性循環。 4、有些人在快波睡眠期醒來或緊接著快波睡眠期之后醒來,致使對夢境的回憶程度增高。 5、個體功能狀態差異。不同的個體對夢感不同,即使同一個體在不同的時期,功能狀態不同,對夢感的程度也不盡相同。所以,有的人一段時間夢感強(夢多),另一段時間夢感弱(夢少)。 失眠作為一種現象是客觀存在的,而夢作為一種普遍的生理現象也絕非多余。我們承認失眠的存在,但不能認為失眠和夢感有必然的聯系。不要因失眠而責怪夢,更不應把失眠和夢糾纏在一起。 也許有人會說,“整夜作夢”確實是自己的感覺,并不是有意的捏造。不錯,關鍵在于感覺到的東西不一定是事實,因為功能狀態的不同會嚴重影響自己的感覺,而且感覺有時是不可靠的,有時也不能準確地反映客觀事實。
2024-11-24 16: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