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寶寶皮膚發黃,可能是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貧血、營養不良、肝膽疾病等原因所致。 1.生理性黃疸:這是新生兒常見的現象,通常在出生后 2 - 3 天出現,7 - 10 天消退。是由于膽紅素代謝特點導致膽紅素水平暫時升高。 2.病理性黃疸:出現時間早,消退晚,膽紅素水平過高。可能由母嬰血型不合、感染、先天性膽道閉鎖等引起。 3.貧血:寶寶體內鐵、維生素 B12 或葉酸等缺乏,導致血紅蛋白合成不足,引起皮膚發黃。 4.營養不良:飲食不均衡,缺乏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影響身體代謝,可能出現皮膚發黃。 5.肝膽疾病:如肝炎、膽道梗阻等,影響膽紅素的代謝和排泄,導致皮膚發黃。 寶寶皮膚發黃的原因較多,如果發現寶寶皮膚發黃且持續不消退或伴有其他異常癥狀,應及時帶寶寶到正規醫院兒科就診,查明原因,以便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024-11-24 13:4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您好,通常黃疸比較常見的是新生兒或者小于2個月的小嬰兒,因為新生兒膽紅素的代謝特點所致(膽紅素生成過多,肝功能不成熟,腸肝循環的特殊性等等引起黃疸)不知道的您的孩子多大了,如果您的孩子不屬于上述年齡階段的話,黃疸基本上可以排除了.您也說了,通過查血知道有貧血,但是您沒有描述孩子貧血的程度,通常輕度貧血的話,孩子不會表現皮膚很黃,只有中度或者重度貧血孩子才會有明顯的臉色發黃.目前初步考慮您的孩子皮膚黃,為貧血所致的可能性大.一般我國小兒貧血比較常見的就是營養性缺鐵性貧血,建議您在生活中,應加強孩子護理,防治感染,改善喂養,適當增加富含鐵質的食品(如動物血,瘦肉,蛋黃,豆制品等),注意飲食搭配,如肉,菜搭配利于鐵的吸收.有偏食習慣者,應予以糾正.查因并去除病因,如治療腸道失血,驅蟲鉤蟲等.如果您的孩子經查為缺鐵性貧血,并且貧血較明顯者,除改善飲食外,可應用鐵劑,維生素C,維生素B12,或葉酸等治療,直至貧血完全糾正后,再用1-3個月.祝您的寶寶早日康復!
2024-11-24 13:4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1,皮膚發黃有其根源。有些是因為不良的生活習慣造成的,有些可能是器質性問題。據臨床研究,80%皮膚問題都與肝、脾、腎功能失調有關。如:肝直接影響血脈,肝火旺或肝氣郁結便易形成氣血不通,影響面部的血液循環,皮膚自然暗淡無光;脾主消化、吸收,若脾虛,吸收食物中的養分及轉化能量便受影響。皮膚發黃、長斑便隨之而來;古醫學講“腎主黑色”意思是指腎虛便會引起膚色發黑、黃。因而,你應經診斷后根據自身病因對癥下藥,調理內分泌,這才是改善皮膚的關鍵。
2024-11-24 13:4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足月兒生理性黃疸多于生后2-3天出現,4-5天達高峰,黃疸程度輕重不一,輕的僅限于面部,重的可延及四肢和鞏膜,糞便色黃,尿色不黃,一般無癥狀,黃疸持續7-10天消退,而早產兒可延長到2-4周。建議檢查血膽紅素、肝功、母嬰血型,以便明確黃疸的種類,并積極對癥治療。某些肝臟病、膽囊病和血液病經常會引發黃疸的癥狀,所以應進行鑒別診斷,以便確診。
2024-11-24 13:40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新生兒黃疸是在新生兒時期出現皮、鞏膜及黏膜黃染,又稱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其病因特殊而復雜,嚴重者可引起膽紅素腦病(核黃疸),常導致死亡和嚴重后遺癥。新生兒黃疸一般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兩大類。生理性黃疸屬于正常生理現象。由于新生兒膽紅素的代謝特點,約60%足月兒和80%以上的早產兒在出生后3-5天可出現黃疸,但一般情況良好,足月兒在14天內黃疸消退,早產兒可延遲到3-4周黃疸全部消退。病理性黃疸則屬于異常,一般與以下幾種因素有關:①細菌感染和新生兒敗血癥以及病毒感染如甲肝病毒、乙肝病毒、巨細胞病毒等;②新生兒溶血病;③先天性膽道閉鎖和膽總管囊腫;④母乳性黃疸,多于出生后4-7天出現黃疸,2-3周達高峰,在停止哺乳1-3天后膽紅素即可下降,如3天無明顯下降者可排除母乳性黃疸;⑤其他因素如遺傳性疾病、藥物性黃疸等。當新生兒出現以下情況之一者應考慮為病理性黃疸;黃疸出現過早(于生后24小時出現);黃疸程度重或進展快;黃疸持續時間長(足月兒超過2周,早產兒超過4周);黃疸退而復現者。任何原因引起的病理性黃疸都應找出原因進行治療,尤其是1周內的早產兒和有嚴重缺氧、酸中毒、顱內病變、嚴重感染的患兒,必須盡早積極治療,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2024-11-25 03: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