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乳糖不耐受癥是由于體內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不足,導致攝入乳糖后出現腹脹、腹瀉等癥狀的一種疾病。應對方法包括飲食調整、使用乳糖酶制劑、補充益生菌等。 1.病因: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繼發性乳糖酶缺乏、原發性乳糖酶缺乏等。 2.癥狀:腹脹、腹痛、腸鳴、腹瀉、惡心、嘔吐等。 3.診斷:氫呼氣試驗、乳糖耐量試驗、糞便酸性測試等。 4.治療:飲食上避免或減少含乳糖食物,如牛奶、乳制品;可服用乳糖酶制劑幫助消化乳糖;適當補充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等益生菌改善腸道菌群。 5.預防:從小保持適量攝入乳制品,促進乳糖酶的產生和活性維持。 乳糖不耐受癥雖會帶來不適,但通過合理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癥狀,提高生活質量。若癥狀嚴重,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2024-11-24 16:25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我大寶就是“乳糖不耐受癥”,那時一個月都沒長肉,后來換的嬰兒腹瀉奶粉,親要不就給他換了吧,就是那奶粉有些貴啊.........我們喝的是美贊臣的一款叫“安嬰樂”嬰兒腹瀉奶粉........孕嬰店里都有不同牌子的腹瀉奶粉,你可以給他先買一小桶試試.........
2024-11-24 16:25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牛奶是一種營養豐富、近乎完善的食品。但因種族因素、個體自身因素等問題,一部分人對于牛奶也會出現不耐受、過敏,甚至引起相關疾病。食物過敏反應是指食物被人體攝入以后,機體對食物發生了異常的免疫反應,導致機體的生理功能紊亂,并可能引起組織損傷,從而導致一系列的臨床癥狀。有些人對牛奶過敏,喝牛奶后也會出現腹瀉和腹痛等癥狀,但又不屬于乳糖不耐癥。牛奶的成分對這些人而言是過敏原,可引起過敏反應。通常蛋白質會被腸道的酶消化成氨基酸后再吸收,但仍有一些微量蛋白質有機會不經消化即被腸道吸收而進入血液循環,這樣的蛋白質即被視為人體過敏原。牛奶中含有多種牛奶蛋白,引起過敏的閾值在30毫克以下,甚至不足1毫克。對牛奶過敏,第一次食用時,其中的某些蛋白質會刺激淋巴細胞產生免疫球蛋白E(IgE),這一過程叫致敏,不會出現過敏反應。再次食用時,其中某些蛋白質與免疫球蛋白E結合產生一種新的物質,這種物質會刺激人體內的肥大細胞和嗜鹼粒細胞釋放組織胺等炎癥反應物質,刺激胃腸道,引起腹痛、腹脹或腹瀉;刺激呼吸道引起哮喘;如果出現在皮膚,則會使血管通透性增加,透出水分和紅細胞,出現蕁麻疹、濕疹。人體的腸道內存在大量細菌、病毒和攝取的食物,均有可能成為抗原。但正常人有良好的腸粘膜免疫屏障功能,阻止抗原進入體內或控制機體對侵入抗原的免疫反應。如果這些粘膜屏障作用減弱或喪失,抗原便進入體內,激發人體產生抗體,人體的肥大細胞和嗜鹼粒細胞表面有高親和力受體,一旦暴露于相應抗原后,便引起各種胃腸道、呼吸道或皮膚等過敏性疾病。根據進食與出現癥狀間隔時間的長短,可分為速發型和遲發型食物過敏反應兩種,速發型通常發生在進食含有過敏原的食物之后2小時內,癥狀一般較重。遲發型一般發生在進食后數小時或者數天后,癥狀相對較輕。牛奶過敏和食物不耐受,在醫學上是有嚴格區分的。乳糖不耐受癥和牛奶過敏的區分:乳糖不耐受癥與牛奶過敏在癥狀上有相似之處,如都有腹脹、腹痛、腹瀉等癥狀。但其發病機制不同,應加以區別。牛奶過敏除了上述癥狀外,還會出現皮膚瘙癢、蕁麻疹和濕疹、過敏性鼻炎、大便常帶粘液和血等過敏表現。牛奶過敏反應是人體對食物抗原產生的過敏反應,與免疫系統的反應有關。食物不耐受則是人體對某些食物的特殊成分無法適應所引起的,不存在抗體的介入,不會引起免疫應答,是一種非免疫性癥狀。飲用牛奶后如出現胃腸不適,應作“呼氣氫試驗”、尿半乳糖濃度檢測,即可確定是否屬于乳糖不耐受癥。牛奶過敏時,血清中食物特異性IgE抗體水平通常有很明顯升高,皮膚劃痕試驗陽性。牛奶過敏不傳染,但有一定的遺傳傾向。父母對某種食物過敏,可能他們的子女對某種食物過敏的幾率也比較大。據研究報告,牛奶過敏的發生率平均為2%~5%。嬰兒對牛奶過敏的發生率,在父母均無過敏史時為2%,父母一方有時可達20%,父母雙方都有時可達43%,當父母雙方有同樣過敏癥狀時則高達72%。大約有1%~2%的嬰兒致敏是由于胎兒期有食物抗原進入胎血。母乳中的食物抗原也會使嬰兒致敏,母乳中可能含有微量未被消化或被部分消化的牛奶蛋白等,通過嬰兒的腸道粘膜屏障進入淋巴管,有過敏傾向的嬰兒便會出現過敏癥狀,到1~2歲時,過敏癥狀可能會消失或減輕。約有1/3的患者,牛奶過敏會一直持續至童年期。成人中只有0.1%~1%的人對牛奶過敏或長期過敏。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對100名經過過敏激發試驗證明,有牛奶過敏的兒童進行了為期6年的隨訪觀察,發現到2歲時,有28%的兒童對牛奶已能耐受,到4歲時有56%,到6歲時有78%可耐受。只有22%的兒童仍對牛奶過敏。由此可見,一部分人飲用牛奶后確有過敏反應,但有人把牛奶視為“過敏的元兇”,這是夸大其詞,不可輕信。在牛奶中含有一種叫β-乳球蛋白質的物質是強過敏原,某些過敏體質的人,飲用牛奶后就會出現過敏表現。食物中所含的過敏原還可能引起交叉性過敏反應,就是對某種食物過敏的人對另一種食物也會過敏,這是因為這兩種食物含有相同的致敏原,從而導致了不同的食物會發生相同的食物過敏反應。比如對牛奶過敏的人可能對羊奶、動物皮、肉與蛋類也過敏,就是這個原因。牛奶過敏也會增加對其他食物過敏的機率。防治牛奶過敏方法:可改用其他食品來代替,如飲用豆漿,豆奶(它們是以黃豆為原料配制成的配方,既不含乳糖,也不含牛奶蛋白)。對嬰兒來說最好的食品就是母乳,嬰兒母乳喂養至少需要6個月。有過敏史的家族,婦女在孕期和哺乳期要避免食用這些致敏食物,以免造成胎兒被致敏。過敏體質的婦女懷孕時,應減少接觸過敏媒介。在食品配料列表中標出食品過敏原名稱。突發過敏性休克應盡快就醫急救。有些食物停食約3年后,可以進行少量試食,部分病人可能不再出現過敏癥狀。這可能因為體內原有食物過敏原的抗體已逐漸降解。
2024-11-25 0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