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軒存旺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寶寶長牙時可能出現流口水、牙齦不適、咬東西、體溫升高、煩躁不安等癥狀。 1.流口水:長牙會刺激寶寶的唾液腺分泌更多唾液,而寶寶吞咽能力尚未完善,導致口水流出。 2.牙齦不適:牙齒萌出過程中,牙齦可能會有腫脹、發癢或疼痛的感覺。 3.咬東西:寶寶通過咬奶嘴、手指或其他物品來緩解牙齦的不適感。 4.體溫升高:長牙有時會引起輕微的體溫上升,但一般不超過 38.5℃。 5.煩躁不安:牙齦的不適和身體的變化可能讓寶寶變得容易哭鬧、煩躁。 寶寶長牙期間,家長要多關注寶寶的狀態,給予適當的安撫和照顧。如果寶寶出現異常癥狀,應及時就醫。
2024-11-24 14:1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嬰幼兒出牙的過程中,可能會有煩躁不安、睡眠不穩、口角流涎、咬物、吮手指、擦牙床、搖頭晃腦等不適感。有時牙床可能會有疼痛,引起低熱,致使小兒哭鬧不休。這時媽媽應該更細心,更體貼地照顧自己的孩子。多抱抱小兒,以母乳喂養,多哄哄、說些"乖乖"的話兒給小兒聽聽,給予更多的安慰。避免讓小孩咬硬物引起牙齦出血,這時可用潔凈的手指輕輕按摩牙床,會有減輕疼痛的作用。流涎時,應給小兒戴上"頸圍",保護頸部,用柔軟的、吸濕性強的毛巾輕輕擦試口角、面頰、下巴等處,以免引起發紅、皺裂。冬天也可涂上少量凡士林保護。這段時間嬰幼兒的抵抗力會稍微下降,必須注意防感染,寒冷的季節應給小兒保暖,保持清潔衛生。
2024-11-24 14:1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寶寶在長牙的階段,寶寶可能會發生哭鬧、體溫微高、拉肚子或是流口水等情形。寶寶在長牙時牙齦可能會有微腫脹的現象,在這個時期媽媽要做好護理:1、準備些硬度適中的小食:寶寶的幼嫩牙床能夠承受的面米食品、燉得較爛的蔬菜、去核去莖的水果等,能有效幫助寶寶乳牙萌生及發育,并鍛煉咀嚼肌,促進牙弓、頜骨的發育,從而促進寶寶牙齦、牙齒健康發育。2、咬牙膠:采用無毒軟塑膠制成,內部為空心,較柔軟,在乳牙尚未萌發出時使用,可減輕出牙時的不適和煩躁。有的特別設計了突出溝槽,具有按摩牙齦的作用;有的會發出奶香味或設計成水果型,比較受小寶寶的喜愛。不過,咬牙膠一定要保持清潔。
2024-11-24 14:14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乳牙萌出的早晚,與嬰兒的體質、營養、性別、地區及其它因素有一定的關系,往往表現為個體差異比較大,早的4個月就開始出牙,晚的可到10個月,一般大多數嬰兒多在6-7個月時開始萌出牙齒。小兒出牙多數情況是自然萌出,沒有什么感覺,也有部分小兒伴有局部發紅、發癢、流口水、咬硬東西或手指,哺乳時咬奶頭等現象,這些大都在出牙后自然消失。意見建議:嬰兒萌牙時期要注意供給各種營養素,特別是與骨骼發育有關的維生素D、鈣、磷等必需的營養成分。
2024-11-24 14:14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申蘭闊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牙齒的發育周期 俗語有云:“七坐八爬九發牙”,父母親常用此來評估寶寶的發展或發育是否有問題。如案例中的涵涵,家長常會擔心:“我的小孩長牙是不是太慢了?為什么長了兩顆牙以后就不再長牙了?是否因為缺乏鈣質的原因?”“他最近常常流口水,是不是會發燒了?”諸如此類的問題常會困擾父母親。 早在胚胎一周~五周時即有生牙上皮的產生,經歷蕾狀期、帽狀期以及鐘狀期,當寶寶出生的時候,乳牙已經在牙床里發育完成。 一般而言,第一顆牙大約是在4~7個月大時長出,位置是下排兩顆正中乳門齒。之后4~8周上排的4顆門齒會長出來,緊接著一個月后下排兩顆側門齒會冒出。在這上下共8顆牙長出后,接著是上下后面第一乳臼、乳犬齒,最后長出上下后面第二乳臼齒,共20顆乳牙,此階段多數在兩歲半前完成,在乳牙長出之后,必須經換牙的過程才能轉為恒齒。最早脫落的乳牙是乳門齒,大約發生在六歲的時候。至于乳犬齒和乳臼齒則可使用較久,約10~12歲時乳臼齒脫落,13歲時恒齒長出取代乳臼齒。 長牙太慢,要不要緊? 在談過牙齒的發育之后,我們知道當寶寶出生時,乳牙就已經在牙床里發育完成,因此,除了少數狀況外,“長牙”就變成只是時間的問題。多數的幼兒在一歲前會長出第一顆牙,只要幼兒的飲食均衡,其他發展正常,到一歲三個月才長牙都算的正常的,家長無須過于擔心。雖然鈣質是骨骼及牙齒發展的要件,然而只要飲食攝取均衡,寶寶的生長發育正常,就沒有鈣質缺乏之虞。反而是過量的添加鈣片,會使過多不必要的鈣質經腎臟排出,增加腎結石的機會。 萬一寶寶真的不長牙則可能是先天就沒有牙苞的形成,這時可使用X光追逐檢查。若是所以的牙齒有延遲生長的情形,則要考慮其他全身性的疾病或有嚴重的營養不均衡問題,如腦垂體功能不足、甲狀腺功能低下或是唐氏癥等。不過,要提醒家長的是:上述的病癥并不常見,且牙齒的問題并不會是唯一的癥狀。 注意乳牙的清潔和衛生 寶寶一出生就有牙齒,稱為胎生齒,若是出生沒有牙齒,在滿月前長牙,則稱為新生兒齒。發生胎生齒的機率為:1000名新生嬰兒可能有1位有胎生齒;胎生齒發生的位置大多為下排2顆正中門齒,在有胎生齒或是新生兒齒的幼兒中,大約有15%~20%可以發現家人也有同樣的情形,只有在少數的情況下,胎生齒的發生與某些癥候群或疾病有關。 不論是胎生齒活動新生兒齒,一般他們都是由牙齦邊緣長出,較少有牙根,除非太松動,不然這些牙齒并不是那么容易脫落,進而造成嗆入,所以,多數并不需要拔除。如果寶寶的牙齒真的搖搖欲墜,可以請專業的兒童牙醫師仔細檢查評估并拔除,以避免造成組織的傷害和出血。 前面提過,長牙的時間有個別的差異,如果寶寶提早長牙,此時父母親就必須格外的注意寶寶乳牙的清潔和衛生,因此乳齒若是發生蛀牙,將會影響到日后恒牙的的發展,假使忽略了口腔保健,“太早長牙”反而是弊多于利。 長牙會發燒或拉肚子嗎? 在長牙的階段,寶寶可能會發生哭鬧、體溫微高、拉肚子或是流口水等情形,然而,上述情況,并沒有直接證據證明與長牙有關。寶寶在長牙時牙齦可能會有微腫脹的現象,因此寶寶會喜歡咬咬東西以緩解此種不適。 換個角度來看,這個時期的幼兒因為好奇心強,喜歡抓了東西就往嘴里塞,再加上副食品的嘗試和增加,使得寶寶容易發生腹瀉的情形,此外,也由于唾液腺的發達,所以容易導致口水不停的直流。而六個月后的幼兒,因來自母親的抗體功能減弱,漸漸失去保護,進而容易受病菌感染后造成發燒,這些現象,常與“長牙”重疊,所以往往會被認為與“長牙”有關。 當寶寶牙齦腫脹不適時,家長可用手指幫幼兒按摩;除此之外,也可幫寶寶選擇合適的固齒器。此時期的幼兒若有發燒或腹瀉,要特別留意是否有精神活動力不佳的現象。若是,則應帶寶寶就醫,千萬不可單用“長牙”來解釋而忽略疾病的發生。 當萌牙后,口腔里的細菌就會利用飲食中的糖份產生酸,所以副食品的選擇盡量以不含糖(或少糖)及不粘牙的食物為主。牙齒不僅有咀嚼食物的功能,也有協助發音說話的角色,此外,它更是我們的門面,牙齒的好壞,與心理發展與營養狀態息息相關。而乳牙的健康更是悠關未來恒牙的發展,從小養成好的飲食與口腔衛生保健習慣,才能維持牙齒最佳功能與美觀。 乳牙健康TIPS 1.乳牙保護從孕期開始。 在乳牙釉質的鈣化期,即懷孕4個月到嬰兒出生后第一年,孕媽咪要注意補鈣,并拒絕吸煙或遠離二手煙。醫學研究表明,孕媽咪經常吸煙或被動吸煙,會導致胎寶寶頜面部或口腔發育畸形,引發出很多牙齒問題和牙周疾病。此外,孕期一定要慎用藥物。很多藥物對胎寶寶的口腔和牙齒發育有害。 2.盡量采取母乳喂養。 寶寶有力吸吮母乳的動作,有利于頜面正常發育。人工喂養如果人造奶嘴使用不當,極易造成面部和牙頜異常,必須人工喂養時,應選擇模仿乳頭仿真設計的奶嘴。盡早訓練寶寶使用杯子和碗筷進食,避免形成對奶瓶的依賴性。此外,母乳還可抑制細菌在牙齒上繁殖,防止牙齒腐爛。 3.媽咪應積極治療齲齒。 媽咪患齲齒,寶寶也易患齲齒。因為,齲齒是細菌感染,媽咪可能會通過給寶寶喂飯、喂水感染他們。 4.避免不正確的哺乳姿勢。 人工喂養時,寶寶吃奶的姿勢、奶瓶的位置、奶嘴孔大小,都對牙齒發育影響很大。媽咪一定要注意采取正確姿勢,使寶寶吮吸時下頜前伸運動近似于吮吸母乳,不影響下頜骨正常發育,避免引起寶寶牙頜畸形。 5.控制寶寶吃糖。 斷奶后,每天飲食中要有五谷雜糧、牛奶及奶制品及蔬菜和水果,牛奶中盡量不加糖;多喝白開水,少喝糖分高的飲料。為寶寶提供有一定硬度的食物練習咀嚼,如蘋果、小紅蘿卜、黃瓜、玉米等。尤其是新鮮水果,咀嚼時間越長,唾液分泌越多,增多的唾液會把牙齒清洗干凈,同時增強咀嚼功能。 6.定期檢查,有問題及早治療。 避免寶寶經常做吮指、吮唇、吐舌等動作。尤其是4歲以后,一定要徹底糾正吸吮安撫奶嘴的習慣。寶寶出現小乳牙早失時,趕快帶到牙科做牙齒間隙保持,不然會影響恒牙的發育和萌出,出現反頜、牙列擁擠、牙齒錯位等情況,也應及早去口腔科,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盡快矯正過來。總之,要經常檢查寶寶的牙齒,一旦發現問題,就應該盡早上醫院治療.
2024-11-24 2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