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寶寶不思飲食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如消化不良、缺乏微量元素、疾病影響、飲食習慣不良、心理因素等。 1.消化不良:寶寶腸胃功能較弱,食物堆積在胃腸道難以消化,會影響食欲。可通過輕柔按摩腹部、適當減少進食量來緩解。 2.缺乏微量元素:鋅、鐵等微量元素缺乏可能導致寶寶食欲下降。需就醫檢測,確診后在醫生指導下補充葡萄糖酸鋅口服液、硫酸亞鐵糖漿等。 3.疾病影響:感冒、腸胃炎等疾病會使寶寶身體不適,不思飲食。應針對疾病進行治療,如使用小兒氨酚黃那敏顆粒治療感冒。 4.飲食習慣不良:零食攝入過多、進餐時間不規律等,都可能影響正餐食欲。要調整飲食習慣,控制零食。 5.心理因素: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也會讓寶寶沒有胃口。家長要營造輕松愉快的就餐氛圍。 總之,寶寶不思飲食的原因多樣,家長要仔細觀察,必要時及時帶寶寶就醫,明確原因后采取相應措施。
2024-11-24 16:3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睡眠時有習慣性磨牙或清醒時有無意識地磨牙習慣稱為磨牙癥。夜磨牙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認為與精神性、情緒性、牙源性、系統性、職業性、自發性等多種因素有關。防治;較輕時可不做處理,注意休息。除去致病因素心理治療,調牙合,治療與磨牙癥發病有關的全身疾病等。白天避免玩的過度興奮。睡前讓精神松弛,不看刺激性電視片。到醫院檢查腸道寄生蟲病(寄生蟲的蠕動刺激了神經,引起神經的反射作用,而發生磨牙)在醫生的指導下驅蟲。頑固性病例應制做頜墊,睡前戴上。可防止直接磨損牙齒。這樣不僅可能使夜間不磨牙,而且可以獲得更好的休息。
2024-11-24 16:3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寶寶到了第三個月或者是更晚一些時間,他們不再一鼓作氣的吃奶,而是吃吃停停,聽到周遭有聲響、有人走動,就停止吸奶。甚至有些寶寶,一點奶都不肯喝,媽媽喂給他的果汁、蔬菜汁或是各種糊糊卻吃得津津有味。這種暫時的厭奶狀況稱為“生理性厭奶期寶寶正常發育、活力很好,也沒有證據顯示影響智能發展,只是不愿意吃奶或者吃奶量很少。是生理性厭奶無需治療,過一段時間會自愈。如果厭奶已經對寶寶的生長造成了影響,那么就要當心是不是寶寶的腸道有些不好了,可以服用益彤益生菌調理一段時間,效果不錯。
2024-11-24 16:3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這位媽媽您好,寶寶的癥狀應該是缺鈣,缺鈣引起的多汗是有特指的,夜間睡覺多汗,特別是睡熟以后多汗,就是典型的缺鈣。缺鈣的多汗也叫盜汗、夜汗。還有一些其他的癥狀,比如寶寶食欲不佳,注意力不集中等,都是缺鈣的表現。您最好帶寶寶帶醫院就診,確診一下。如果確實是缺鈣,那么就要讓寶寶多曬太陽,多做戶外活動;每天給寶寶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可以經常補充魚肝油;每天補充適量的鈣劑;多喝奶。這只是一些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2024-11-24 16:30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寶寶8-10個月時可以完全斷奶(母乳或以乳為主)了,飲食也大部分固定為早、中、晚三餐,并由稀飯過渡到稠粥、軟飯,由肉泥過渡到碎肉,由菜泥過渡到碎菜,到快一歲時,可訓練寶寶自己吃飯,并必須斷奶(母乳),如果還繼續用母乳喂孩子,孩子可能既不喝牛奶,食欲也差,而且各方面的營養都跟不上寶寶生長的需要,但同時不得不遵循循序漸進的方法給寶寶添加輔食,從少到多,由稀到稠,從細到粗,習慣一種再加另一種,在孩子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時添加,出現反應暫停兩天,恢復健康再進行。斷乳后喂養,嬰幼兒每日需要熱能大約1100~1200千卡,蛋白質35~40克,需要量較大。由于嬰幼兒消化功能較差,不宜進食固體食品,應在原輔食的基礎上,逐漸增添新品種,逐漸由流質、半流質飲食改為固體食物,首選質地軟、易消化的食物。鑒于此,嬰幼兒的飲食可包括乳制品、谷類等。烹調時應將食物切碎、燒爛,可用煮、燉、燒、蒸等方法,不宜油炸及使用刺激性配料。嬰幼兒斷乳后不能全部食用谷類食品,也不可能與成人同飯菜。主食應給予稠粥、爛飯、面條、餛飩、包子等,副食可包括魚、瘦肉、肝類、蛋類、蝦皮、豆制品及各種蔬菜等。主糧為大米、面粉,每日約需100克,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豆制品每日25克左右,以豆腐和豆干為主;雞蛋每日1個,蒸、燉、煮、炒都可以;肉、魚每日50~75克,逐漸增加到100克;豆漿或牛乳,每日500毫升,1歲以后逐漸減少到250毫升;水果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供應。斷乳后嬰幼兒進食次數,一般每日4~5餐,分早、中、晚餐及午前點、午后點。早餐要保證質量,午餐宜清淡些。例如,早餐可供應牛乳或豆漿、蛋或肉包等;中餐可為爛飯、魚肉、青菜,再加雞蛋蝦皮湯等;晚餐可進食瘦肉、碎菜面等;午前點可給些水果,如香蕉、蘋果片、鴨梨片等;午后為餅干及糖水等。每日菜譜盡量做到多輪換、多翻新,注意葷素搭配,避免餐餐相同。此外,烹調技術及方法,也能影響嬰幼兒的飲食習慣及食欲。若色、香、味俱全,可促進嬰幼兒食欲,增多食物攝入,加強其消化及吸收功能。寶寶吃飯不乖,怎么辦?許多父母常會發現,一頓飯下來孩子沒吃幾口、吃飯時不專心,盡管爸媽們用盡了所有的方法威脅利誘,寶寶還是一口飯也不肯吞進嘴里,看在父母的眼中除了生氣之外,更多了一些憐惜。關乎“權利之爭”的問題家中的寶寶不肯在吃飯的時間里乖乖地吃飯,與父母本身的態度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肚子餓了,便想吃飯”這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如果孩子的肚子真的很餓了,就不會有不肯吃飯的問題,因此,寶寶“拒絕吃飯”的理由多數來自想與父母做“權利之爭”。由于父母對孩子不肯吃飯的行為不了解及不放心,聰明的孩子們便會抓住父母的弱點,以不吃飯的行為做為與父母交換條件的籌碼,歐姿秀老師表示,面對這樣的問題父母應該具有:知道孩子的真正需要及理解孩子的行為能力,如此才能正確的因應孩子不肯乖乖吃飯的問題。父母應該避免的態度父母除了不要讓孩子察覺自己對他不肯吃飯的行為產生擔心及焦慮的心態之外,也應該避免出現以下的態度:1、家中存放過多的零食:如果孩子無時無刻都在吃零食,一到應該吃飯的時間,孩子自然就吃不下飯,更嚴重的會造成孩子營養不良。2、放任孩子邊吃邊玩:孩子邊吃邊玩的結果,便會延長吃飯的時間,等到下一頓吃飯的時刻到了,寶寶卻因此而還不餓,當然就不肯乖乖地坐下來吃飯了。3、不愉快地吃飯時刻:許多的職業父母在自己趕著去上班或是工作忙碌的時候,便會不自覺地要求寶寶吃快一點,如此便會使孩子對“吃飯”這件事產生不愉快的經驗,因而排斥吃飯。4、以利誘的方式對待:父母如果以利誘的方式叫孩子吃飯,久而久之,便會讓孩子以“吃飯”這件事當作交換條件,造成孩子成就的價值觀。讓孩子喜歡吃飯的秘訣1、大人本身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言教不如身教”。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如果大人們本身的飲食習慣不正常,或者常常隨便以零食裹腹,自然沒有理由去要求孩子遵守定時吃飯習慣。2、固定的開飯時刻盡量做到吃飯的時間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的習慣,并規定孩子須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如果孩子不吃完,就算他等一下餓了,也不要再給他任何零食,久而久之,孩子便會養成定時、定量的習慣。3、減少正餐之外的食物雖然零食的給予有其必要性,然而卻不可過量,尤其垃圾食物盡量不要給予,才能避免孩子因多吃了一些零食,造成“本末倒置”吃不下正餐。4、促進孩子的食欲孩子肚子不餓當然吃不下飯,若父母只一味地強迫孩子進食,反而會造成反效果,試著促進孩子的食欲,如:增加他的活動量,他的肚子真正感到餓了,自然不會抗拒吃飯。5、選購孩子喜愛的餐具孩子都喜歡擁有屬于自己獨有的東西,替孩子買一些圖案可愛的餐具,可提高孩子用餐的欲望,如能與孩子一起選購更能達到好效果。巧治小兒積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方法有哪些?1、酸牛奶。先將牛奶加5~10%蔗糖煮沸消毒,待奶液冷卻后,徐徐滴入乳酸液(按每100毫升牛奶加5%的乳酸液5毫升),邊加邊攪,使成細顆粒狀即成。酸牛奶易于消化,適用于胃腸炎的患兒。2、脫脂奶。將牛奶煮沸,待冷卻后除去脂肪膜,再煮沸余乳,再冷卻后去脂肪膜,如此反復3次即可。脫脂奶適用于嘔吐、腹瀉、痢疾等患兒。3、炒奶糕。將奶糕炒至淡黃色,炒后淀粉變為炭化糊精,可吸收水分。有止瀉和幫助消化的作用。4、焦米湯。將大米洗干凈,晾至半干炒成焦黃色,100毫升水中加炒焦米6克,用文火煮1小時,過濾去渣,再加0.4%的食鹽煮沸后即可。焦米湯中淀粉變成糊精,易于消化。適用于嚴重腹瀉及消化不良的患兒。5、胡蘿卜汁。先用胡蘿卜500克,洗凈搗碎,加入少許水煮10~15分鐘,用紗布過濾,加水至1000毫升,再加3~5%的蔗糖煮沸倒入瓶中,煮5~10分鐘消毒后飲用。6、蘋果泥湯。取熟透蘋果500~700克,洗凈后搗成泥狀,放入淡茶水中。蘋果纖維較細,對腸道的刺激小,并富含堿性及果膠,有吸附、收斂作用,適用于1歲以上的腹瀉患兒。7、淡茶水。取紅茶少許用開水沖泡,每日4次,因茶內含咖啡因、鞣酸等,具有興奮、強心、利尿、收斂、殺菌、消炎等作用,對急性胃腸炎有療效。以上幾點你不妨試試,希望對寶寶有幫助,祝寶寶健康快樂!
2024-11-25 06: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