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典秋 副主任醫師
臨沭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皮膚科
-
你好,對于你目前這種癥狀,如果是偶爾幾次,那就不要太在意,如果經常這樣,那就要去醫院看看了,排除一下器質性的疾病。平時養成早睡早起,生活飲食規律,適當的增加戶外活動,調節自己的情緒,這些都是有好處的。學會放松,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要產生焦慮的心理。
2018-12-19 21:3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汗腺分泌過多,稱為多汗.多汗是嬰幼兒時期一種常見的癥狀,有些是白天活動時多汗,有些是剛睡覺時多汗,也有些是在下半夜多汗.對于這些多汗,有些是生理性多汗,有些則可能是病理性多汗.家長應根據孩子的多汗特點,正確區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多汗.汗腺的分泌與交感神經興奮性有關,而不受副交感神經直接支配,因此,凡能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的各種原因,都可引起多汗.
2016-05-12 15:10
1、生理性多汗 指孩子發育良好,身體健康,無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其原因是小兒的大腦神經發育尚不完善,且小兒正處于生長發育時期,機體的代謝非常旺盛,如果再外加一點興奮和刺激就會出汗,以蒸發體內的熱量,維持正常的體溫。家長往往習慣于以自己的主觀感覺來決定小兒的最佳環境溫度,喜歡給寶寶多蓋被,捂得嚴嚴實實。寶寶的過熱的刺激下,只能通過出汗來調節體溫。此外,小兒在入睡前喝牛奶、吃巧克力等也會引起多汗。生理性多汗多見于頭和頸部,常在入睡后半小時內發生,一小時左右就不再出汗了。
2、病理性多汗 指在安靜狀態下出現的多汗。佝僂病所致的多汗表現為頭部多汗,哺乳時和入睡后出汗增多,熟睡后逐漸消失,與季節無關。體弱的病兒多汗往往是在白天活動或夜間入睡后,在頭、胸、背部成片出汗,多見于1歲左右的小兒和斷奶前后的小兒。因喂養不當而致攝事不足或攝入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而發生營養不良也易出現多汗。如果寶寶經常在天亮前或清晨空腹時多汗,則可能是低血糖引起的,這時可給予喝糖水或食糕點,出汗即自止。如果孩子經常是在下半夜出汗,這種出汗常稱為“盜汗”,是結核病的常見癥狀,它是由于體內的結核桿菌產生的毒素刺激了機體的交感神經,使之興奮而引起的。出汗部位以胸背為主。必須指出的是,如果寶寶不明原因的經常大汗淋漓或身體一側或下半身出汗,就應去醫院作進一步檢查和治療。家庭護理:對多汗的孩子要重視皮膚護理,勤洗澡或擦浴,更換內衣,保持皮膚清潔,防止汗腺管阻塞發生汗疹或癤子,或者皮膚皺摺處糜爛,造成皮膚繼發感染。爽身粉的使用要恰當,大量使用對皮膚構成刺激。如果孩子出汗多應讓孩子多喝水,以補充體內水分的不足。若是病理性多汗,應積極治療原發病。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出汗是一種生理現象,是機體通過排出汗液來散發熱量,從而維持正常體溫的過程。出汗過多稱為多汗,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絕大多數嬰幼兒為生理性多汗。這是因為嬰幼兒皮膚含水分量大,微血管豐富,因此通過皮膚蒸發的水分也相對的較多,加上嬰幼兒活潑好動,出汗自然多于成人。此外穿衣過多、蓋被過厚、室溫過高低溫因素也造成幼兒多汗,通常小兒剛入睡時出汗多是由于積存體內多余的能量需要釋放造成的,也是生理性多汗。不必擔心!寶寶睡眠出汗或稍一活動就出汗是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小兒新陳代謝旺盛,且活潑好動因此出汗比成人多。人體中微量元素都能通過汗液排泄,鋅是其中之一。因此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鋅的需求量比較大,大量出汗會使鋅丟失過多,所以多汗寶寶應適當補鋅。
2016-05-12 15:1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原因主要是身體虛弱.中醫認為是“肺氣不足,衛陽不固”所致.治療應以“補肺益氣,固表養陰”為原則.可選服補中益氣丸,生脈飲以培土生金,益氣斂汗,或嚼服西洋參,人參等,也可選生脈散和玉屏風丸加減運用.
2016-05-12 15:24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你的情況考慮是腎陰虛引起的,如果是腎陰虛可以口服六味地黃丸治療。可以吃哈士膜、黑木耳、黑芝麻、小核桃等進行食補,另外注意,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情緒刺激。
2016-05-12 15: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