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上呼吸道感染通常由病毒、細菌、環(huán)境因素、自身免疫力低下和不良生活習慣等引起。治療方法包括一般治療、對癥治療和對因治療。 1.病毒:常見的如鼻病毒、冠狀病毒等。病毒感染具有自限性,一般以休息、多喝水為主。 2.細菌:如肺炎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等。細菌感染時,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呋辛酯、左氧氟沙星等。 3.環(huán)境因素:空氣污染、寒冷干燥的氣候等,可刺激呼吸道黏膜,誘發(fā)感染。應注意改善環(huán)境,保持室內通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 4.自身免疫力低下:長期疲勞、營養(yǎng)不良等導致免疫力下降。需注意休息,補充營養(yǎng),增強免疫力。 5.不良生活習慣:吸煙、酗酒、過度勞累等。應戒煙戒酒,規(guī)律作息,避免勞累。 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見疾病,多數(shù)患者通過適當?shù)闹委熀妥o理可恢復健康。但如果癥狀持續(xù)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
2024-10-10 19:5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y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y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一般寶寶從6個月以后至6歲左右是容易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簡稱“復感兒”,是指體質較弱的孩子在較長時間內反復不斷地發(fā)生感冒、發(fā)熱、咳嗽、流涕、咽喉腫痛等呼吸道感染。這主要與孩子免疫功能低下、營養(yǎng)不良或不合理、吸入了煙塵、粉塵、蟲螨等有關。那么,面對這樣體弱的“復感兒”,家長該怎么辦呢?體質較弱時期,孩子為什么容易感冒,這是很多家長普遍的問題,這是因為這階段孩子本身的抵抗力就弱,當然相對有的孩子好一點,每個孩子生出來對病菌是沒有抵抗力的,所以當他接觸到病菌后容易感染,但感染后下次再碰到同一類型的病菌他就有免疫力了,所以大人比孩子少感冒也是這原因,大人接觸過的病菌多了自身也有免疫力了,不過現(xiàn)在變異的病菌比以前要多,所以要增強孩子抵抗力有以下幾點:一、寶寶隨著年齡的增長抵抗力也會好些,二、平時注意均衡營養(yǎng),若想提升寶寶的免疫力,請拒絕給寶寶吃高油、高糖的精致化加工食品。1、多吃天然食品,多吃富含維他命和礦物質的蔬菜、水果,2、五谷類是人類的主食,在寶寶4個月后添加副食品時,首先要嘗試的是米粉、麥粉。斷乳之后,替代食物也是谷類。全谷類含胚芽和多醣,維生素B和E都豐富,這些抗氧化劑能增強免疫力,加強免疫細胞的功能。3、天天五份蔬果,不只是成人飲食的信條,也適合推廣到幼兒身上。如蕃茄紅素、胡蘿卜素、含豐富的維生素C與E等,纖維質可預防便秘,提供腸道通暢良好的吸收環(huán)境。水果的果寡糖幫助腸道益菌生長,就像在小腸大腸鋪一層免疫地毯一般。孩子若不喜歡蔬菜,可以將它剁碎,混合谷類或肉類做成丸子、餃子或餛飩,就容易接受了。4、嬰幼兒正值身體快速增長及腦神經(jīng)發(fā)育期,對蛋白質及鈣質的需求量相當高。所以乳類制品為嬰幼兒期最佳的營養(yǎng)來源。優(yōu)酪乳是乳制品中,可以兼顧營養(yǎng)與改善腸道環(huán)境的飲品,很適合兒童期的需要,幼兒則要到滿一歲以后才能喝。5、人體最重要的成分是什么?不是硬梆梆的骨頭,而是柔柔軟軟的水。嬰幼兒體表面積相對于體重比成人更高,水分蒸散流失多,更需要補充水分。水分充沛,新陳代謝旺盛,免疫力自然提高。6、此外,不要讓寶寶偏食而導致營養(yǎng)失調。均衡、優(yōu)質的營養(yǎng),才能造就寶寶優(yōu)質的免疫力,輕輕松松遠離病菌。三、多參加戶外運動,這是預防呼吸道感染的最好方法。要讓孩子經(jīng)常到室外活動,曬陽光和呼吸新鮮空氣。四、平時注意冷暖,五、可以去醫(yī)院檢測一下寶寶的免疫功能是否達標,如果不達標醫(yī)生會用藥物調節(jié)的,單調節(jié)的話還是建議中藥調節(jié),西藥對孩子傷害大,六、家長一定要注意別讓寶寶反復感冒這樣大大降低寶寶的抵抗力,藥物(特別是抗生素藥物)也會損害寶寶的抵抗力的,讓寶寶少去公共場所,少接觸病菌......七、現(xiàn)在市場上所謂的提高免疫力的保健品其實效果都不佳.建議您家寶寶還是多參加戶外運動,注意平時的營養(yǎng)搭配
2024-10-10 19:5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根據(jù)您的情況來看,還是考慮是因為天氣突變造成的急性感冒從而造成上呼吸道癥狀的。所以治療還是以上呼吸道感染治療還是比較合適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亦稱感冒,是由病毒或細菌引起的鼻、咽、喉部急性炎癥的疾病。好發(fā)于冬春季,傳染性強。受冷、淋雨和過度疲勞是常見誘因。俗稱“傷風”。 起病較急,鼻塞流涕、噴嚏。咽癢或痛、咳嗽等。輕者有低熱、畏寒;重者發(fā)熱頭痛、全身酸痛、乏力、聲嘶等。一般無明顯體征。可有鼻、咽、扁桃體充血,頜下淋巴結腫大,肺部無體征,查血白細胞總數(shù)增多或正常。麻疹、猩紅熱、流腦等急性傳染病早期可表現(xiàn)為上感癥狀須鑒別,尚須與流行性感冒鑒別。易并發(fā)氣管炎,肺炎,風濕熱,腎炎等疾病。 本病病情較輕,但發(fā)病率較高,且反復感染,影響學習和工作,應積極預防.平時要注意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在春冬季節(jié),天氣變化時,及時增減衣服.受冷后立即服用生姜紅糖水。一般情況下不宜用碘胺類或抗生素類藥物,如并發(fā)副鼻竇炎、中耳炎或臨炎時,可考慮使用。 (1)適當休息,多飲開水,對癥治療。如發(fā)熱頭痛服復方阿斯匹林或感冒通,2)咽痛可用穿心蓮片。(3)鼻塞流涕,用克感敏,或用清鼻凈。(4)咳嗽用復方甘草合劑。(5)病毒感染用病毒靈0.1克/次。每日3次。(6)細菌感染選用復方新諾明(SMZco)1~2片/次,每日2次。或用青霉素2.選用感冒沖劑,銀翹解毒片,板蘭根沖劑,銀柴沖劑等。
2024-10-10 19:5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yī)師
家庭醫(yī)生在線合作醫(yī)院
其他
全科
-
上呼吸道感染俗稱感冒,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發(fā)燒持續(xù)起伏1-7天,其它癥狀如咳嗽、流鼻涕、鼻塞,大多在1-2週內逐漸痊癒。治療感冒的藥物主要在減輕癥狀,並不能縮短病程。一般感冒不需使用抗生素,只需多喝水,多休息,在感冒流行時減少出入公共場所。若有咳嗽、有痰、流鼻涕、鼻塞則可依不同癥狀給予藥物治療以減輕不適。感冒病毒最易經(jīng)由鼻咽腔分泌物傳染,預防的最佳方法就是要多洗手,不要共用毛巾。向該醫(yī)生提問 .根據(jù)血象高低選擇抗炎或抗病毒藥物對癥治療.發(fā)熱可選擇退燒要頭痛關節(jié)酸痛可選擇止痛藥.中藥感冒沖劑板藍根都不錯.選一種即可,多引水.注意通風,依病情輕重選擇靜脈或口服藥物..向該醫(yī)生提問 上呼吸道感染俗稱感冒,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發(fā)燒持續(xù)起伏1-7天,其它癥狀如咳嗽、流鼻涕、鼻塞,大多在1-2週內逐漸痊癒。治療感冒的藥物主要在減輕癥狀,並不能縮短病程。一般感冒不需使用抗生素,只需多喝水,多休息,在感冒流行時減少出入公共場所。若有咳嗽、有痰、流鼻涕、鼻塞則可依不同癥狀給予藥物治療以減輕不適。感冒病毒最易經(jīng)由鼻咽腔分泌物傳染,預防的最佳方法就是要多洗手,不要共用毛巾。 根據(jù)血象高低選擇抗炎或抗病毒藥物對癥治療.發(fā)熱可選擇退燒要頭痛關節(jié)酸痛可選擇止痛藥.中藥感冒沖劑板藍根都不錯.選一種即可,多引水.注意通風,依病情輕重選擇靜脈或口服藥物..
2024-10-10 19:57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yī)師
淮北口腔醫(yī)院
其他
內科
-
秋來當喝潤燥湯進入秋天,空氣干燥,天氣轉涼,小兒容易患呼吸道傳染病,如感冒、咳嗽、肺炎等。故應吃些生津養(yǎng)陰滋潤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下面介紹幾款適合小兒的清燥潤肺、滋養(yǎng)強壯的美味靚湯。蓮子百合羹蓮子15克、干百合15克、雞蛋1個、白糖適量。將蓮子去芯,與百合同放在砂鍋內,加適量清水,文火煮至蓮子肉爛,再加入雞蛋、白糖。雞蛋煮熟后即可食用。可補益脾胃、潤肺、寧心安神。適合于小兒日常食用。雪梨銀耳湯雪梨1只、水發(fā)銀耳30克、貝母5克、白糖適量。將水發(fā)銀耳去根、去雜洗凈,撕成小片。將雪梨去皮、去籽,切成多塊。將銀耳片、雪梨塊、貝母、白糖同放在燉皿內上籠蒸30至40分鐘,取出,即可裝盤食用。此湯滋陰清肺、消痰降火。芝麻木耳湯把10克左右的黑芝麻炒熟,與用溫水發(fā)泡好的木耳一起放在鍋里,加水煎煮,煎煮好可加一點白糖,分幾次食用。芝麻具有良好的潤燥作用,尤適用于大便干燥的寶寶。蛋奶鯽魚湯鯽魚一條、蛋奶20克、姜10克、蔥10克、鹽適量、雞精適量。將鯽魚剖腹后,清洗干凈待用。把鯽魚放至三成熱的油中過油,以去除鯽魚的腥味。加入適量水和調料,用小火清燉40分鐘。起鍋時加入少許蛋奶,能使湯變得白皙濃稠,口感更佳。防治秋燥六要點1、加強鍛煉,但同時也要注意活動量不能太大;2、隨天氣的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雙手、面部也要經(jīng)常擦點護膚品,干燥的居室內可以灑點水,以保持空氣濕潤3、盡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有潤燥作用的食物;4、如果孩子感到口干舌燥,專家建議父母,可給他們適量含喉片,并多吃綠色蔬菜、水果;5、有便秘、肛裂等癥狀的寶寶,父母可給他們多吃些菠菜、芹菜、竹筍等多纖維食物以及豬、羊的大腸、黑芝麻、蜂蜜等;6、盡量少吃或不吃辛辣食物。寶寶上火了。什么情況下會上火?人吃五谷雜糧,有喜、怒、哀、思、悲的情緒變化,受四季節(jié)氣影響,人體會發(fā)生相應變化,陰陽平衡則人體機能正常,陰陽失衡發(fā)生偏盛偏衰,就會產(chǎn)生疾病。平常媽媽們經(jīng)常說的“上火”一般有以下幾種:1:生氣、脾氣急躁、思慮過度導致“上火。主要是由于各種原因導致寶寶在一段時間內經(jīng)常生氣,精神煩躁,或者因為身體不適而導致脾氣急躁、沖動等情緒方面的波動從而導致身體的生理機能出現(xiàn)偏差,導致“上火”;2:寶寶上火也跟飲食有關,如吃辛辣食物過多、吃蝦蟹等活血食物過多、吃肉食過多等;3:天氣寒冷、干燥、孩子身體不適、傷風感冒等情況下,更容易出現(xiàn)“上火”;4:由于家長擔心孩子體弱盲目給孩子服用人參、當歸等滋補熱性藥材引起“上火”;5:睡眠時間少、玩耍過度勞累等情況下也易導致上火上火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寶寶上火的表現(xiàn)各種各樣,有的家長說孩子口角起皰、舌苔發(fā)黃;有的家長說自己的寶寶小便發(fā)黃、大便干結;還有的家長說自己的孩子眼睛發(fā)炎、眼屎增多;有的家長說自己的寶寶脾氣煩躁、容易生氣……不一而足。從中醫(yī)角度來看,或發(fā)生于身體的部位不同,表現(xiàn)也就不同。總結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1、心有火:主要表現(xiàn)在舌,舌邊尖發(fā)紅、心煩意亂、多夢或睡不著覺、小便黃甚至有熱辣刺痛感、口渴。 2、肝有火:肝開竅于目,因此肝有火主要表現(xiàn)在眼睛,出現(xiàn)眼干、眼癢,結膜炎、眼屎分泌多,脾氣暴躁易沖動,總發(fā)脾氣。 3、脾有火:主要表現(xiàn)在口舌,舌苔黃膩、口苦口干,口唇生瘡,想大量飲水。 4、胃有火:主要表現(xiàn)在牙及牙齦,例如口臭、牙痛、牙齦紅腫、牙根發(fā)炎。另外,還有大便干燥的表現(xiàn)。發(fā)現(xiàn)寶寶上火了怎么辦?1、給孩子喝些綠豆湯或綠豆稀飯,綠豆性寒味甘,能清涼解毒,清熱解煩,對脾氣暴躁、心煩意亂的寶寶最為適宜。2、多個孩子吃些水果,如柚子、梨:性寒味微酸,除能清熱外,其特點是能清潤肺系,對于肺熱咳嗽吐黃痰,咽干而痛的寶寶極適宜。荸薺:其性微寒,果汁豐富,凡熱病后余熱未凈的心煩口渴、口舌生瘡、便干尿黃等寶寶都非常適宜食用。楊桃:性寒,味酸甜,清熱生津,內火熾盛、口腔潰瘍破爛的寶寶最適宜。3、多吃些清火蔬菜,如白菜:性微寒,有清熱除煩,利二便的作用。芹菜:性寒涼,能去肝火解肺胃郁熱,容易“上火”的寶寶常食有益。萵筍:性微寒質地脆嫩、水分多,功效特點為清熱、順氣、化痰。適合肺胃有熱的寶寶食用。茭白:性寒涼適合心經(jīng)有熱、心煩口渴、便干尿黃癥狀的寶寶食用,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蓮藕:性平寒,最好生食或搗汁,功效是清熱生津、潤肺止咳,若與梨汁和勻同服其效更佳。茄子:性寒涼,可以清熱解毒,給易“上火“的寶寶食用時不要用油燒的方法烹飪,可以采用蒸茄子的方法。百合:性平微寒,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功效,對熱病后余熱未清,咽喉腫痛,心煩口渴諸癥均有療效。苦瓜:性大涼,味苦,瀉六經(jīng)實火,是一味苦寒清熱食品。4、適當服用中藥小兒化食丸 適用于平日食欲好、食量大、口渴便秘、手心熱、煩躁易怒,夜間睡眠不安的小兒。對小兒食火內熱引起的停食停乳、嘔吐腹脹、口中有異味、大便干結、小便黃少有效。如何有效預防寶寶上火?1、保證寶寶睡眠充足,兒童睡眠時間稍長,一般為10個小時左右。人體在睡眠中,各方面機能可以得到充分的修復和調整。2、秋冬季節(jié)天氣干燥,易“上火”,應該注意及時補充水分,水要多喝,保證每天至少在8杯以上。3、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進食習慣,不挑食、不偏食。4、在飲食方面,多給孩子吃一些綠色蔬菜。如:卷心菜、菠菜、青菜、芹菜。蔬菜中的大量纖維素可以促進腸蠕動,使大便順暢。5、平時多注意控制孩子的零食,不購買或給孩子少吃易“上火”的食物。比如:油炸、燒烤食物。少吃瓜子或花生、水果中的荔枝。盡量少喝甜度高的飲料,最好喝白開水。6、讓寶貝養(yǎng)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每日定時排便1-2次。腸道是人體排出糟粕的通道,腸道通暢有利于體內毒素的排出。因此,可以多給寶寶吃蘋果、芹菜、西瓜、香蕉等水果,全麥面包、玉米粥也要常吃,粗糧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7、根據(jù)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避免受涼。注意不要給寶寶穿得過多,和大人一樣或比大人多穿一件即可。8、家長不要想當然地給寶寶食用各種補品,以免燥熱生火。
2024-10-10 20:53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y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