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寶寶頭發稀疏發黃,可能與遺傳、營養、疾病、護理不當、環境因素等有關。 1.遺傳:如果父母頭發存在稀疏發黃的情況,寶寶可能受遺傳影響。 2.營養:寶寶缺乏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如鋅、鐵)等,會影響頭發健康。 3.疾病:某些疾病如佝僂病、貧血等,可能導致頭發問題。 4.護理不當:頻繁洗頭、使用刺激性洗發水、梳頭方式不正確等。 5.環境因素:長期暴露在污染嚴重或干燥的環境中,也不利于頭發生長。 總之,寶寶頭發稀疏發黃的原因較多。家長要注意寶寶的飲食營養均衡,做好頭發護理,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若情況嚴重或持續不改善,應及時帶寶寶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4-10-10 21:00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寶寶為何頭發希黃首先,在正常頭發的髓質和皮質細胞中,含有黑色素顆粒,這些顆粒決定著頭發的顏色。頭發中的角質細胞從毛發的乳頭獲得營養,任何影響毛發乳頭營養供給的因素,均會影響黑色素的生長,進而影響頭發色澤。 另外,人體營養水平的高低影響著毛基質細胞的分裂,因而,毛基質細胞分裂的快慢直接影響頭發的密度、生長速度及質量。營養水平偏低甚至嚴重營養不良者,時間長了,會導致毛發枯萎,甚至脫落。 由此可見,幼兒頭發稀黃不是病,頭發的好壞與寶寶的營養水平有很大關系。 要想讓寶寶有濃密烏黑的好頭發,首先要保證幼兒有足夠的營養,在飲食中增加一些含鐵、鋅、鈣多的食物,如牛奶及奶制品、豆類、蔬菜、蝦皮、含鈣量都較高。肝臟、肉類、魚類、油菜、莧菜、菠菜、韭菜等含鐵較多。另外,應用鐵制餐具有補鐵作用。如有偏食習慣,應設法糾正。 在嬰兒階段就剃光了孩子的頭發,這種做法是極為有害的。因為嬰兒剃頭極易造成外傷。嬰兒頭皮受傷后,由于對疾病抵抗力較低,容易使細菌侵入頭皮,引起頭皮炎或毛囊炎,從而影響頭發的生長。
2024-10-10 21:0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查查微量元素吧。不過生長沒問題就不用太擔心。其實頭發長的慢,長的少,主要原因是缺少陽光.一般來說,現在的家長都很注重孩子補鈣,補魚肝油之在的,但很少注意孩子的陽光照射.覺得孩子現在還小,皮膚太嫩,太陽曬了對皮膚不好,有的甚至覺得會曬黑.其實陽光對孩子的伸長很有利.特別是吃了鈣之類的微量元素之后,更應該多曬太陽,這樣才會有效的吸收這些東西.我的孩子100天的時候,理了一次頭發,后來到45個月的時候,頭發還是很少,很稀,每天補鈣都沒有多大的效果,后來,我們就每天曬太陽1至2小時,早上五六點的太陽,曬到七點左右,下午五點過后又曬一會.這樣,沒過1個月,頭發出長起來了,孩子出活潑了許多,吃東西都吃的很多很快.現在8個多月了,每天正餐都是吃1兩左右的粥.長的很好.所以,陽光照射對孩子生長的幫助相當大的
2024-10-10 21:00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寶寶頭發問題在排除遺傳及疾病問題后一般都是由于營養缺乏引起的。尤其是體內缺乏維生素A和維生素B1、B2、B6、B12及葉酸、鈣、鋅、鐵等礦物質,致使頭發營養缺乏,妨礙了頭發的正常生長發育。因此,要注意嬰幼兒科學飲食,不偏食,不挑食,適當多吃些營養豐富的食物,如黃綠蔬菜、豆類、蛋類、魚蝦類、動物肝、血、貝殼類等。可以去醫院做個微量元素的檢查,要是缺乏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服用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藥物。
2024-10-10 21:00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新手媽咪們一定都注意到了:寶寶入睡時,常常全身大汗淋漓,枕頭被汗液浸濕,孩子感到不適,愛左右搖晃頭部,這樣就會把枕部頭發磨掉而發生枕禿;同時枕頭稍硬,也容易發生枕禿。 枕禿的形成就這么簡單,但寶寶多汗的原因就復雜多了。由于孩子正處在生長發育的迅速時期,代謝旺盛,又活潑好動,出汗本身就比成人多。特別是剛剛入睡時,植物神經的交感神經處于興奮狀態,常常會出大汗;當進入深睡階段,交感神經受到抑制,出汗量就會減少。同時孩子多汗,也與遺傳有關。天氣炎熱或穿蓋過多時,寶寶也特別容易出汗。而一些疾病,如營養不良、結核病、甲狀腺功能亢進、先天性心臟病等都可能出現多汗的現象。 所以奉勸各位父母,不要看到孩子有某些癥狀,就輕易認為是缺鈣,隨便用藥。最簡單的驗證方法是帶孩子到醫院做血鈣化驗,同時全面了解一下缺鈣的典型癥狀。 缺鈣是因為寶寶體內缺少維生素D,影響了鈣和磷的吸收以及在骨骼中的積淀,以致骨骼發育受到了影響。 缺鈣多發生于2~3歲前的孩子,初期表現為精神癥狀,如不活潑、愛發脾氣、磨人、睡眠不安、易驚醒、與環境因素無關的多汗、在多汗的基礎上出現枕禿。但這些癥狀都不是缺鈣所特有的。 如果病情進一步發展,就會出現骨骼的變化。如3~6個月的嬰兒,在枕骨、頂骨中央處的骨骼,按上去仍有乒乓球樣的彈性感覺,稱為顱骨軟化;8~9個月以上的孩子,額、頂部對稱性的顱骨圓突,稱為方顱;前囟門過大,閉合延遲(正常一般在12~18個月合);牙齒萌出延遲;胸廓下部幾根肋骨在與肋軟骨的交界處有似珠子樣的突起,稱為肋骨串珠;還有的孩子有肋骨外翻,嚴重者出現雞胸、郝氏溝;如果下肢負重過久可出現羅圈腿(O型腿)、X型腿的畸形;脊柱可出現后彎、側彎等。 記住,診斷這些癥狀時一定要考慮寶寶的年齡、生活環境等因素。比如易驚發生在孩子2個月以前,則屬正常現象,因這時孩子的神經系統尚未發育成熟,聽到較大聲響,會出現狀似驚嚇的動作。 而檢查寶寶的羅圈腿、X型腿時必須采取立位,同時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步態,羅圈腿一般在學步前后出現,X型腿一般在孩子會走后出現。幾個月的孩子小腿常有些彎曲,這是由于胎兒期在子宮內的體位造成的,叫生理性彎曲。 如果寶寶的確是缺鈣了,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治療量鈣劑,這與季節、月齡、發育指標都有關系,何時停服的決定也一樣要聽從醫生的。通常所說的補鈣是預防量而非治療量,是WHO規定的,每月10萬單位VD,也要在醫院保健科指導下服用。 其實最好的預防缺鈣的措施是平時堅持戶外活動,直接曬太陽,不能隔著玻璃照光,因為陽光中的紫外線不能穿透玻璃,而紫外線直接照射皮膚后可以產生內源性的維生素D。
2024-10-10 22: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