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寶寶是否要長牙,可以從流口水、喜歡咬東西、牙齦腫脹、體溫升高、煩躁不安等方面判斷。 1.流口水:長牙時寶寶的唾液分泌增加,容易出現流口水的現象。 2.喜歡咬東西:牙齦不適會讓寶寶總想咬東西來緩解。 3.牙齦腫脹:能看到寶寶的牙齦微微隆起、發紅。 4.體溫升高:長牙可能導致體溫略有上升,但一般不超過 38.5℃。 5.煩躁不安:長牙的不適感可能使寶寶變得煩躁、哭鬧。 家長要多留意寶寶的這些表現,若有異常,及時咨詢醫生。平時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用干凈的紗布輕輕擦拭牙齦。
2024-11-24 16:0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云珠
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人民醫院
二級乙等
兒科
-
正常情況下營養好、身高和體重高的寶寶,比營養差、身高和體重低的寶寶牙齒萌出早;寒冷地區的寶寶比溫熱地區的寶寶牙齒萌出遲。 寶寶出牙的順序,通常是最先長出下切牙(下門牙),然后長出上切牙,多數寶寶1歲時已長出4上4下共8顆乳牙。接著再長出第一乳磨牙,該牙長出的位置離切牙稍遠,為即將長出的乳尖牙(虎牙)留下空隙。略有停頓后4顆尖牙在這空隙脫穎而出,1歲半時長出14~16顆乳牙,最后長出的4顆是第二乳磨牙,其位置緊靠在第一乳磨牙之后,一般在兩歲到兩歲半時,20顆乳牙全部長出。如果寶寶1周歲后仍遲遲不長1顆乳牙,則應到醫院去檢查并找出原因,以排除是否有“無牙畸形”或其他全身性疾病的影響。長乳牙,標志著寶寶的又一個生長期的到來,是寶寶咀嚼食物的開端,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寶寶出乳牙容易發生以下情況:流口水出牙前2個月左右,大多數寶寶就會流口水,或把小手伸到口腔內抓撓。爸爸媽媽如果仔細查看寶寶的口腔,就可以看到局部牙齦發白或稍有充血紅腫,觸摸牙齦時有牙尖樣硬物感。輕微的咳嗽出牙過程會分泌出較多的唾液,過多的唾液會使寶寶出現反胃或咳嗽的現象。只要不是感冒或過敏,就不必擔心。啃咬寶寶出牙最大的特點,就是啃咬東西。咬自己的手,咬媽媽的乳頭,可以說,只要看見什么東西,就拿來放到嘴里啃咬一下。目的就是想借啃咬的施力,來減輕牙床下長牙的壓力。疼痛疼痛和不舒服,是出牙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疼痛的原因,是因為牙床發炎,而發炎是柔軟的牙床纖維對付逼近的牙齒唯一的辦法,尤其是長第一顆牙及臼齒時最不舒服易怒當齒尖愈來愈逼近牙床頂端,發炎的情形愈嚴重,不斷的疼痛使寶寶變得易怒和煩躁。拒絕進食長牙的寶寶在喂奶時,常變得浮躁不定。因為很想把個東西塞進嘴巴而顯得急欲吸奶,而一旦開始吸奶又會因吸吮而使牙床疼痛,于是就拒絕進食。不眠寶寶不只是在白天長牙,晚上也一樣在長。寶寶常會因牙不舒服而夜里睡不踏實甚至煩躁。這種情形多發生在長第一顆牙及臼齒時。牙床出血有時候,長牙會造成牙床內出血,形成一個瘀青色的肉瘤。一般冷敷可以降低疼痛并加速內出血吸收消失。拉耳朵、摩擦臉頰出牙的寶寶,常常拉自己的耳朵,這是因為,牙床的疼痛可能沿著神經傳到耳朵及顎部,尤其是長臼齒時,所以寶寶會出現抓耳朵或摸臉頰的舉動。不過要注意的是,當寶寶耳朵受到感染時,也會有用力拉耳朵的現象。寶寶出現上述情況時,爸爸媽媽要有相應的解決辦法和措施。可采取以下解決辦法:給東西讓寶寶咬嚼咬嚼可以減低牙床的疼痛,尤其是咬嚼冰冷的東西。爸爸媽媽可以把涼一點的香蕉、胡蘿卜,蘋果,還有消過毒的、凹凸不平的橡皮牙環或橡皮玩具等,讓寶寶咬個夠。但不管讓寶寶咬什么,都必須是在寶寶坐立的情況下,并有大人在旁看護才行,以免發生危險。按摩當寶寶煩躁不安而啃咬東西時,爸爸媽媽不妨將自己的手指洗干凈,幫寶寶按摩一下牙床,剛開始因為摩擦疼痛,寶寶可能會稍加排斥,不過當寶寶發現,這樣做疼痛減輕了后,很快就會安靜下來,并愿意讓爸爸媽媽用手指幫他們按摩牙床。在寶寶牙齒萌出期間,爸爸媽媽有時還會發現,寶寶牙齦部位出現萌出性血腫(牙齒長出部位充血腫大),這時,絕不可輕易挑破,若已經發生潰爛,及時請口腔科醫生診治,防止繼發感染。牙齒萌出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多數寶寶沒有特別的不適,上述的現象,在牙齒萌出后就會好轉或消失。寶寶出牙期間的口腔衛生 寶寶出牙期間,口腔內極易感染病菌,因此,爸爸媽媽一定要注意寶寶的口腔衛生,使寶寶順利度過長牙期。寶寶從開始長第一顆乳牙到乳牙全部出齊,大約需要2年的時間,基本上是隔幾個月就長出幾顆牙,為保持寶寶在牙齒萌出期間口腔衛生,媽媽應在每次哺乳或喂寶寶食物后,用紗布纏在手指上幫助寶寶擦洗牙齦和剛剛露出的小牙。牙齒萌出后,也可繼續用這種方法對萌出的乳牙從唇面(牙齒的外側)到舌面(牙齒的里面)輕輕擦洗揉搓、對牙齦輕輕按摩。同時,應注意每次進食后都要給寶寶喂點溫開水,以起到沖洗口腔的作用。
2024-11-24 16:06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乳牙萌出的具體時間,這個時間只是一個平均值.上頜:中切牙7.5個月,側切牙9個月,尖牙18個月,第一乳磨牙14個月,第二乳磨牙24個月.下頜:中切牙6個月,側切牙7個月,尖牙16個月,第一個乳磨牙12個月,第二乳磨牙20個月.但需要強調的是,乳牙萌出時間個體差異很大,最早到最遲的萌出時間如下:下中切牙(4~17個月),上中切牙(5~15個月),下側切牙(6~27個月),上側切牙(6~21個月),下尖牙(8~29個月),上尖牙(8~29個月),下第一乳磨牙(8~27個月),上第一乳磨牙(2~28個月),下第二乳磨牙(8~34個月),上第二乳磨牙(8~34個月).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存在個體差異,有的孩子牙齒萌出偏早,而有的孩子牙齒萌出偏晚.只要在個體差異的范圍內,就是正常的.另外也需要說明,乳牙的萌出順序為中切牙,側切牙,第一乳磨牙,尖牙,第二乳磨牙.往往切牙(前牙)先萌出,之后再萌出后面的牙齒,而間隔常在半年以上.長牙的征兆大約會比你真正能看到牙齒冒出早二,三個月出現,這些征兆因人而異,不過大致不出以下幾種:流口水.寶寶約從十周到三,四個月大左右開始流口水,長牙尤其會刺激口水的分泌.下巴或面部起疹.寶寶的下巴及臉部皮膚可能因和唾液長期接觸而過敏發疹.要避免這種現象,應該常擦拭寶寶流出的口水.當皮膚呈現干燥時,不妨擦上溫和的乳液來滋潤.輕微的咳嗽.過多的唾液會使寶寶出現反胃或咳嗽的現象.只要不是感冒或過敏,那就無所謂.啃咬.長牙的寶寶可能見人(或物)就咬──從他自己的手到媽媽的乳頭,甚至陌生人的手指頭──無非是想借啃咬的施力來減輕牙床下長牙的壓力.疼痛.發炎是柔緩的牙床纖維對付迫近的牙齒唯一的辦法,對某些寶寶它會造成劇痛,有些寶寶則絲毫沒有感覺.尤其是長第一顆牙及臼齒時最不舒服(不過臼齒大約是在一歲以后才會長).易怒.當齒尖愈來愈逼近牙床頂端,發炎的情形愈嚴重,不斷的疼痛使寶寶變得易怒.拒絕進食.長牙的寶寶在喂奶時常變得浮躁不定.他可能因為很想塞個東西進嘴巴而顯得急欲吸奶,但一旦開始吸奶又會因為吸吮的動作而使牙床疼痛,于是又顯得對吸奶毫無興趣.已經開始吃固體食物的寶寶也會拒絕進食固體食物,那就得靠喂母乳或配方奶粉來補充營養.如果寶寶拒絕進食的情況嚴重,就要帶去看醫生了.腹瀉.有些醫生認可腹瀉與長牙有關聯──可能是吞下太多的口水造成大便松軟;有些醫生則否決此說.無論有無關聯,父母都不應該輕忽寶寶腹瀉的現象.輕度發燒.發燒和腹瀉一樣,也是醫生們各持其說.不過,牙床發炎的確會引起輕度的發燒(低于38.3度C).如果發燒持續三天以上,還是該去看看醫生.不眠.寶寶常會因牙不舒服而整夜不眠.如果寶寶突然驚醒,不要急著哄他或喂食,看看他自己能否安定下來.這種情形多發生在長第一顆牙及臼齒時.牙床出血.有時候,長牙會造成牙床內出血,形成一個瘀青色的肉瘤.這沒什么好擔心的,多數醫生建議它們自然分解還原.冷敷可以降低疼痛并加速內出血的消失還原.拉耳朵,摩擦臉頰.牙床的疼痛可能沿著神經傳到耳朵及顎部,尤其是長臼齒時,所以寶寶會出現抓耳朵或摸臉頰的舉動.磨牙棒可以吃的,因為磨牙棒一般都針對4個月以上的寶寶
2024-11-24 16:0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嬰幼兒出牙的過程中,可能會有煩躁不安,睡眠不穩,口角流涎,咬物,吮手指,擦牙床,搖頭晃腦等不適感.這時媽媽應該更細心,更體貼地照顧自己的孩子.多抱抱小兒,以母乳喂養,多哄哄,說些"乖乖"的話兒給小兒聽聽,給予更多的安慰.避免讓小孩咬硬物引起牙齦出血,這時可用潔凈的手指輕輕按摩牙床,會有減輕疼痛的作用.流涎時,應給小兒戴上"頸圍",保護頸部,用柔軟的,吸濕性強的毛巾輕輕擦試口角,面頰,下巴等處,以免引起發紅,皺裂.冬天也可涂上少量凡士林保護.這段時間嬰幼兒的抵抗力會稍微下降,必須注意防感染,寒冷的季節應給小兒保暖,保持清潔衛生.也能吃磨牙棒的
2024-11-24 16:06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牙齒萌出時間 孩子出生時,口腔內沒有牙齒,出生后約6個月,下頜中切牙開始萌出,直到2歲半乳牙全部萌出。寶寶出生后1年內(1.5個月~11個月)所有乳牙釉質礦化完成,出生后2年內(6個月~24個月)所有乳牙萌出。因此,出生后1年內,如果孩子出現全身或局部紊亂疾病,將影響乳牙釉質的發育,導致牙齒發育缺陷,易患齲齒。 乳牙萌出一般時間 中切牙側切牙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 上頜7.5個月9個月18個月14個月24個月 下頜6個月7個月16個月12個月20個月 萌牙正常時間范圍 中切牙側切牙尖牙第一乳磨牙第二乳磨牙 上頜5~15個月6~21個月8~29個月8~28個月8~34個月 下頜4~17個月6~27個月8~29個月8~27個月8~34個月 牙齒萌出時間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個體差異的存在,有的孩子牙齒萌出偏早、有的孩子偏晚,但只要在個體差異的范圍內,就是正常的。 3種原因造成差異 1.遺傳因素如種族、性別等,正常情況下,女孩比男孩牙齒鈣化、萌出的時間早。 2.環境因素環境因素的影響更為普遍,如氣溫、疾病等。一般來說,寒冷地區的兒童比溫熱地區的牙齒萌出遲 3.營養狀況營養良好,身高、體重較高的兒童比營養差,身高、體重較低的兒童牙齒萌出早。 牙齒萌出順序 牙齒的萌出有一定的順序,一般來說,是按照這樣的先后順序:1)下頜中切牙,2)上頜中切牙,3)上頜側切牙,4)下頜側切牙,5)下頜第一乳磨牙,6)上頜第一乳磨牙,7)下頜乳尖牙,8)上頜乳尖牙,9)下頜第二乳磨牙,10)上頜第二乳磨牙。 有的孩子會有個別牙齒的萌出順序顛倒,但最終并不影響牙齒的排列,無需處理。 長牙時的6種癥狀 2種正常反應 1.咬東西牙齒萌出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無任何不適,但在乳牙萌出時,小兒喜歡咬東西,如哺乳時咬奶頭,或將手指放入口內等。這時可給小兒一個能咬的玩具,讓孩子咬玩具以便刺激牙齦,使牙齒穿透齦黏膜順利萌出。 2.流涎牙齒萌出時刺激三叉神經,引起唾液分泌量增加。由于小兒還沒有吞咽大量唾液的習慣,口腔又淺,唾液往往流到口外,形成所謂的“生理性流涎”。這種現象一般隨年齡增長而自然消失。 可能出現的4種異常 1.乳牙早萌——誕生牙和新生牙 孩子出生時就有牙齒萌出,稱為“誕生牙”。出生后1個月內,就有乳牙萌出,稱為“新生牙”。誕生牙和新生牙多見于下頜乳中切牙。這些牙齒多數沒有牙根或牙根短小,有的極度松動。由于誕生牙和新生牙有影響嬰兒哺乳及脫落后被嬰兒吸入氣管的危險,所以常常被拔除。如果誕生牙和新生牙不松動或松動不明顯,在吮乳時,由于下切牙對舌系帶的摩擦造成舌系帶的創傷性潰瘍。在此情況下,可以改變喂養方式,用湯匙喂養、調磨或拔除患牙。 早萌乳牙應與上皮珠鑒別。上皮珠是新生兒牙槽黏膜上出現的角質珠,是類似牙齒的白色球狀物,米粒大小,可出現一個、數個至數十個。上皮珠是牙板上皮剩余所形成的角化物,并非真正的牙齒,可自行脫落,非牙齒的過早萌出。 2.乳牙萌出過遲 嬰兒出生后1年內,萌出第一顆乳牙,均屬正常范圍。如果超過1周歲,甚至1歲半后仍未見第一顆乳牙萌出,超過3周歲乳牙尚未全部萌出為乳牙遲萌。此時需查找原因,排除是否有“無牙畸形”。個別乳牙萌出過遲較少見,全口或多數乳牙萌出過遲或萌出困難多與全身因素有關。如佝僂病、甲狀腺功能低下以及營養缺乏等,佝僂病患兒的乳牙能遲至出生后14~15個月才開始萌出,并往往伴有牙齒發育缺陷。遇到這種異常情況,應進行臨床咨詢。 3.萌出性齦炎 是乳牙萌出時常見的暫時性牙齦炎。沿牙冠的牙齦組織充血,但無明顯的自覺癥狀,隨著牙齒的萌出而漸漸自愈。萌出性齦炎多是由于牙齒萌出時,牙齦常有異樣感,使孩子用手指、玩具等觸摸或咬嚼,導致牙齦黏膜擦傷。 4.萌出性囊腫 乳牙萌出前,臨床上有時可見覆蓋牙的黏膜局部腫脹,呈青紫色,內含組織液和血液,有萌出性囊腫之稱。一般不會影響牙齒的萌出,若萌出受阻,則需去除部分組織,使牙冠外露。 乳牙萌出過程中,如果確實出現了一些異常情況,建議家長進行臨床專科咨詢。 長牙4大護理原則 1.口腔清潔一些學者建議在乳牙萌出之前清潔和按摩牙齦,認為這將有助于建立一個健康的口腔生態環境且有助于牙齒萌出。專家公認清除菌斑應從第一顆乳牙萌出開始,而這一早期的清潔工作完全靠孩子的父母來完成。即父母手指纏上濕潤的紗布輕輕按摩孩子的牙齦組織和清潔孩子的牙齒,每日一次。 其實只要父母感覺使用牙刷安全,那么選擇一個軟毛且適宜孩子大小尺寸的牙刷,濕潤后使用也是可以的。1歲以后提倡開始刷牙去除菌斑,3歲左右時可以開始使用牙膏,建議使用兒童牙膏。因為這一年齡組的孩子不能咳出且有潛在的氟化物吞咽,所以每次刷牙只用小豌豆大小的牙膏就足夠了。 2.口咬玩具乳牙萌出時,小兒喜歡咬東西,如哺乳時咬奶頭或將手指放入口內,這時可給小兒一個能咬的玩具,讓孩子咬玩具以便刺激牙齦,使牙齒穿透齦黏膜順利萌出。有時,也可給孩子用磨牙棒,一是利于牙齒萌出,另外,還可以訓練孩子的咀嚼功能。有的家長喜歡給孩子用安慰奶嘴,建議使用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孩子10個月。 3.口腔檢查乳牙開始萌出時,也是第一次進行口腔檢查的時間,一般檢查最遲不要超過孩子12個月。因為齲齒(蛀牙)是由細菌導致的,而主要的致病菌是變形鏈球菌。隨著牙齒的萌出,這些致病菌才開始在口腔內定植。除了開始進行口腔清潔,另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給孩子養成良好的喂養習慣。因此,第一次口腔檢查,保健人員會幫助你進行上述兩個方面的保健措施。而不良的喂養習慣,其危害是極大的,這在后面的專題中會進行闡述。 4.生理間隙乳牙間大多存在生理間隙,有些孩子乳牙萌出時出現間隙,也有些孩子乳牙初建牙合時無牙間隙,以后逐漸出現間隙。臨床可見隨著增齡變化,生理間隙變大。生理間隙有利于恒牙替換時排列整齊。因繼承同名恒牙往往大于同名乳牙,生理間隙有利于恒牙替換時排列整齊。但生理間隙的存在,使食物殘渣易于存留生理間隙處,不易清潔,易導致齲齒,這也是生理間隙存在的不利之處,但更需我們作好孩子的口腔清潔,避免齲齒的發生。
2024-11-25 0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