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寶寶說話不清楚可能由多種因素導致,如生理發育、語言環境、聽力問題、口腔結構異常、神經系統疾病等。 1. 生理發育:寶寶的語言發育有其自身規律,年齡較小可能語言表達能力尚未完善。 2. 語言環境:缺乏豐富的語言交流環境,或家人說話口音重、語速快,影響寶寶學習。 3. 聽力問題:存在聽力障礙,無法清晰接收聲音信息,從而影響語言表達。 4. 口腔結構異常:如舌系帶過短、唇腭裂等,會限制發音的準確性。 5. 神經系統疾病:像腦部發育不良、智力障礙等,可能影響語言中樞的功能。 寶寶說話不清楚的原因較為復雜,家長應多關注孩子的語言發展,發現問題及時就醫,明確原因后采取針對性措施。
2024-10-10 21:0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方法1:環境刺激夠嗎? 每個寶寶說話的時間早晚不一,必須視其發展歷程而定,但若是到了1歲半或2歲,還沒有發出聲音,或說出一些語匯,爸媽就要特別留意了。專家指出,寶寶不說話的主要原因,除了受本身智力或疾病的影響外,環境也是因素之一,“如果周遭的人不常跟寶寶說話,他也會覺得沒有必要說話,也就失去了想說話的動力。”爸媽應該讓寶寶知道,說話是一件有意義的事,當他說話時會有人給予響應、會讓他人開心,才會激起寶寶想要發聲的欲望。 方法2:保姆或照顧者跟寶寶的互動多嗎? 現在的上班族媽媽很多,寶寶大多托由保姆照顧,有的保姆比較內向,不愛說活,如果寶寶又屬于安靜、內向型,保姆可能除了喂牛奶、換尿片之外,并不會特別理會他,寶寶所接受到的刺激就比較少,如此一來,語言發展遲緩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方法3:出現語匯或句子了嗎? 如果寶寶到了2歲,依然沒有出現語匯或是簡單的句子,還停留在發出a-a、en-en聲音的階段,專家建議爸媽,應該趕緊帶寶寶就醫,讓耳鼻喉科醫師或語言治療師幫寶寶檢查、評估,看看是什么原因讓寶寶說話發展較慢。“很多情況只是因為刺激不夠,只要稍加改變環境就能改善寶寶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讓他的發展能追上同年齡的寶寶。”因此寶寶2、3歲時,家長就要留心他的發展情形,早期發現異狀,才能早期治療。 方法4:發音有問題嗎? 倘若寶寶到了4、5歲,還是不能正確發音,就要立即就醫了。不過專家呼吁父母不用過度擔心,因為一般來說,發音器官像是舌頭、口腔等,發展完成的年齡,大約是6歲左右,所以在經過治療之后,這些構音問題大多都能解決。
2024-10-10 21:0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史東岳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俗話說“貴人語遲”,但如果自家孩子真到了兩三歲,還是口齒不清,比如總把“羊羊”說成“央央”,把“奶奶”說成“耐耐”,家長不著急才怪。 北京口腔醫院主治醫師程錚告訴記者,對于2—5歲的孩子來說,只要沒有器質性病變或智力問題,家長就不必過分擔心他們口齒不清。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正處于發音器官及語言系統迅速發育期,控制舌頭、腭部、氣管進行整體運作的能力比較差;再加上幼兒期孩子牙齒沒長全,說話的時候容易漏風,因此發音就不會特別清楚。這種情況,經過反復的教導和訓練,基本都能逐漸得到改善。 此外,也有其他影響因素。比如,家里充斥各種方言,沒有一個通用的“語音標準”,那孩子就很難辨認哪種發音是正確的,因而導致開口說話相對較晚,發音也很難清楚。 程錚說,若想讓孩子學會清楚發音,那么家長首先要做到吐字清晰,不對孩子使用含糊不清的發音。遇到孩子發音清楚的時候,家長要及時給予鼓勵。 若孩子超過5歲,仍然口齒不清,家長就需要提高警惕了,最好帶他去醫院口腔科檢查一下。如果“大舌頭”是舌系帶過短造成的,通過一個小手術就可以解決問題;如果是由于聽力等其他原因造成的,也可以通過早診早治,得以及時矯正。
2024-10-10 21:0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建國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爸爸媽媽是寶寶的第一個語言老師。在和寶寶用語言交流時,父母要特別注意,一定要口齒清楚,有抑揚頓挫。●不要重復寶寶的錯誤語音。在寶寶吐字不清的情況下,爸爸媽媽們不要學寶寶的發音,而應當用正確的語言來和寶寶說話,時間一長,在正確語音的指導下,發音就逐漸正確。●和寶寶說話時要心平氣和,耐心地寶寶孩子的話語,等他把話說完后,你再提問或發表意見。●平時經常鼓勵寶寶,當他說得清楚一些了的時候,哪怕只是一個詞,你也要及時表揚。●盡可能引導寶寶放慢說話的速度,語速不要過快。●教會寶寶在說話時盡量放松。主要還是鼓勵孩子多在人前說話。增強他的自信心,上次在寶寶客網站的媽媽幫里看見小琪媽媽就這樣做的,現在小琪變的很喜歡說話了,見人也不怕啦。你可以再去媽媽幫里去看看。
2024-10-10 21:01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教寶寶說話的五大誤區1.認為寶寶聽不懂 剛出生的孩子,對成人的話確實聽不懂,但嬰兒的學習能力很強,當媽媽總是沖他微笑,對他說:“寶寶,我是媽媽”。“寶寶,這是奶,你餓了吧!”時間一長,這種語言信息就儲存在了他的腦子里。隨著他的智力發育,再經過幾十次的語言重復,他就明白,原來總抱著我的人就是媽媽。到了1歲的時候,他可能會叫“爸爸,媽媽”了,當成人對他說:“寶寶,你的球呢?”他會轉身去找,說明他已經明白了話的意思。2.過分滿足寶寶的要求 當寶寶已經明白成人的話以后,而他還不會從口中說出,如果說寶寶指著水瓶,成人馬上明白,這是寶寶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遞給他,這種滿足寶寶要求的方法使寶寶的語言發展緩慢,因為他不用說話,成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圖,他的要求就已經達到了,因此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當寶寶想喝水時,你可以給他一個空水瓶,他拿著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時,會努力去說“水”,僅僅說一個字,你就應該鼓勵他,因為這是不小的進步。他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了。3.用兒語和寶寶說話 兒童語言發展有其自身的階段性,一般都是經歷單詞句(用一個詞表達多種意思)、多詞句(兩個以上詞表達意思)。說出完整句子這幾個階段,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時,應了解這一規律,但又不能遷就他,而應通過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的語言向更高階段發展。 1歲左右的寶寶,語言處于單詞句階段,寶寶經常發出一些重疊的音,如“抱抱”、“飯飯”、“打打”,結合身體動作表情來表達他的愿望,如說抱抱時,就張開又臂面向媽媽,表示要媽媽抱。 到了1歲6個月左右,孩子能用二三個詞組合在一起,表達意思,這就進入了多詞句時期。開始時能把兩個詞重疊在一起,如“吃飯飯”、“媽媽抱”快到2歲時,出現簡單句,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如說出“媽媽抱寶寶”,“寶寶吃飯飯”等。在這些發展階段中,孩子用小兒語是因為其語言發展限制了他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長因此以為寶寶只能聽懂這些兒語或覺得有趣,也用同樣的語言或寶寶講話,這樣做就很可能托延了孩子過渡到說完整話的階段。 因此,不管孩子怎樣說話,父母都應該用正確的語言來回每件事,并用標準的話語來糾正孩子的話,這樣就可以通過父母的正確語言示范,寶寶能較早學會說完整的句子。4.重復寶寶的錯誤語音 剛學會說話的寶寶雖然基本上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但是有很多寶寶還存在著發音不準的現象,如把“吃”說成“七”,把“獅子”說成“希幾”,“蘋果”說成“蘋朵”等等,這是因為小兒發音器官發育不夠完善。聽覺的分辨能力和發音器官的調節能力都林較弱,還不能正確掌握某些音的發音方法,不會運用發音器官的某些部位。如在發“吃”、“獅”的音時,舌向上卷,呈勺狀,有種懸空感,而小寶寶不會做這種動作,就把舌頭放平了。于是錯音就出來了。對于這種情況,父母不要學孩子的發音,而應當用正確的語言來和寶寶說話,時間一長,在正確語音的指導下,發音就逐漸正確。5.語言環境復雜 有些家庭父母,爺爺奶奶,保姆各有各的方言,語言環境復雜,多種方言并存,這會使正處于模仿成人學習語言的小寶寶產生困惑,其結果是導致說話晚。因此在0.5—2歲這個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家人應著重教他一二種正確的語言。回答者:doodboy14級2008-03-2610:25你可以看看這個朋友的意見,她的回答很好。也許對你的寶寶有用另外,你的“不是很好”不是很明白,每個人對好的要求是不一樣的,而且孩子才三歲多,語言發展的空間很大,最需要的是與他日夜相處照顧她的的人的耐心和恒心
2024-10-11 0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