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胥海斌 主任醫師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三級甲等
中醫科
-
貼三伏貼后起泡可能是正常的,但也可能提示貼敷不當或個體皮膚敏感。出現這種情況需正確處理,并關注后續恢復。健康無小事,身體不適切莫忽視。及時就醫,根據醫生指導進行治療,早日恢復健康。
2016-03-14 10:52
1.起泡原因:藥物刺激、敷貼時間過長、個體皮膚嬌嫩或敏感等。
2.小泡處理:若泡不大,可涂抹碘伏預防感染。
3.大泡處理:泡較大時,應前往醫院,由醫生用消毒針管抽出泡內液體。
4.恢復時間:通常一周左右,起泡處會結痂脫落。
5.療效關聯:起泡可能意味著藥物滲透吸收較好,但并非起泡就一定療效更佳。
6.注意事項:貼敷時應控制時間,避免長時間貼敷導致皮膚損傷。
總之,貼三伏貼起泡后要妥善處理,若情況嚴重或有異常,應及時就醫。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三伏貼? 三伏貼又叫三伏天灸,是指在三伏節氣將藥物做成膏狀貼敷于特定穴位防治疾病的一種傳統療法。一般從頭伏開始貼敷,每10天一貼,貼3-5次。對一些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鼻炎、慢性胃腸疾病、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慢性盆腔炎、痛經等虛寒類疾病療效確切。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