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藥物誘發的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是由于某些藥物導致機體免疫機制異常,破壞紅細胞而引發。常見原因包括藥物抗體介導、自身免疫反應等。治療方法包括停藥、輸血支持、使用免疫抑制劑等。 1.藥物抗體介導:某些藥物如青霉素、頭孢菌素、奎寧等,會刺激機體產生抗體,這些抗體與紅細胞結合,導致紅細胞被破壞。 2.自身免疫反應:如甲基多巴,可使機體產生自身抗體,攻擊自身紅細胞。 3.免疫復合物形成:磺胺類藥物可能與紅細胞膜成分形成免疫復合物,引發溶血。 4.非免疫性蛋白吸附:利福平能使蛋白非免疫性吸附于紅細胞表面,被巨噬細胞識別并破壞。 5.遺傳因素影響:個體遺傳差異可能導致對某些藥物的特殊反應,增加發病風險。 總之,藥物誘發的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需要及時診斷和治療。患者應立即停用可疑藥物,遵循醫生建議進行相應治療,并定期復查。
2024-10-08 16: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