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藥物誘發的免疫性溶血性貧血一般不需要手術治療。其發病機制是藥物改變紅細胞膜抗原,引發免疫反應。治療以停止可疑藥物、使用免疫抑制劑、輸血等為主。 1.發病機制:某些藥物如青霉素、奎寧、磺胺類藥物,可使紅細胞膜抗原發生改變,導致機體免疫系統誤將自身紅細胞識別為異物,產生抗體并破壞紅細胞,引發貧血。 2.診斷方法:通過血常規、血涂片、骨髓穿刺、抗人球蛋白試驗等檢查來明確診斷。 3.治療措施:首先停用可疑藥物;使用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等抑制免疫反應;嚴重貧血時可適當輸血;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酰胺也可能用于治療。 4.藥物注意:使用藥物治療時需遵醫囑,注意藥物不良反應,如糖皮質激素可能引起血糖升高、骨質疏松等。 5.日常護理: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和感染,飲食均衡,補充營養。 總之,藥物誘發的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通常通過藥物治療和生活護理來改善病情,多數患者預后良好,但治療期間需密切監測病情變化。
2024-10-08 1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