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期糖尿病應該如何進行治療呢
兒童期糖尿病是什么?兒童糖尿病(juvenile diabetes)是指15歲或20歲以前發生的糖尿病。糖尿病 (diabetes)是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種致病因子作用于機體導致胰島功能減退、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等而引發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征。那么兒童期糖尿病應該如何進行治療呢?
西醫
兒童糖尿病治療目的是:①消除糖尿病癥狀;②避免或減少酮癥酸中毒及低血糖產生;③維持兒童正常生長和性發育;④解除患兒心理障礙;⑤防止中晚期并發癥出現。
1。胰島素替代治療 兒童1型糖尿病終身需用胰島素治療。
(1)短效胰島素:新診斷者可先給0.5U/kg,如已用胰島素治療者,則每天給短效胰島素0.7U/kg,青春期1.0~1.5U/(kg·d),每天劑量分3次,分別于三餐前30min皮下注射,必要時睡前加用1次低精蛋白胰島素(中效胰島素)。數天后可改用短效與低精蛋白胰島素(中效胰島素)混合應用,其比例為1∶2或1∶3。一天注射2~3次為宜。
(2)治療方案:常用胰島素是早餐前注射短、低精蛋白胰島素(中效胰島素) (占總量的2/3)及晚餐前注射短效胰島素、低精蛋白胰島素(中效胰島素)(占總量的1/3)或將晚餐前低精蛋白胰島素(中效胰島素)延至睡前注射。根據三餐前、睡前血糖濃度調整胰島素劑量。如不能用血糖檢測,測定每天分段尿糖替代,因尿糖測定往往不能檢測出低血糖,故有局限性。
(3)劑量的調整:酮癥酸中毒、感染,手術或情緒波動劇烈者,常需加大原劑量的10%~15%;進入糖尿病緩解期或“蜜月期”,胰島素劑量減少。治療期間維持餐前血糖水平4.4~6.7mmol/L(80~120mg/dl),餐后血糖水平控制在8.4~10mmol/L(150~180mg/dl)。控制HbAlc皮下脂肪萎縮。
(4)注意低血糖。
(5)少數有過敏反應,注射處紅癢,或發生血管神經性水腫、尋麻疹,一般不需停用,常可自行消失。
(6)胰島素抗體產生及耐藥。
(7)慢性胰島素過量:午夜至次晨4時間發生低血糖,因之引起體內胰高血糖素、皮質醇、腎上腺素等分泌,出現反應性血糖升高,稱為somogyi現象,表現為雖用胰島素1.5u/(kg?d )而晨尿糖仍陽性,血糖仍高,輕度酮癥。確診后應減少用量。
2。飲食治療 飲食治療具體要求:
(1)熱卡供給:每天總熱卡等于1000kcal (年齡-1)×70-100。
(2)飲食成分組成:蛋白質提供熱卡占總熱卡15%~20%左右,以動物蛋白為主;脂肪占30%左右,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余下全部熱卡由碳水化合物供給。
(3)三餐分配:一般以少量多餐適宜,餐間可加2次點心,避免低血糖發作。多吃纖維素性食物,使糖的吸收緩慢而均勻,從而改善糖的代謝。
3。運動治療 運動是兒童正常生長和發育所必需的生活內容,運動對于糖尿病兒童更有重要意義。運動使肌肉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加,而加速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血糖的控制。運動時肌肉所需能量主要是由脂肪酸代謝提供并動員肌糖原的分解,運動時能量的消耗比安靜時增加數倍(7~40倍)。運動能促進心血管的功能,改變血漿中脂蛋白的成分,有利于防止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運動還可使精神飽滿,和促進身體健康。但是,糖尿病兒童應在血糖控制良好后(血糖9%時發生微血管并發癥的危險增加。糖化血紅蛋白在體內還可進一步的代謝,最后生成糖基化終末產物(AGEs)是發生血管并發癥的因素之一。1型糖尿病的控制水平見表2。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測定:用放射免疫方法測尿中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常規的測尿蛋白的方法為陰性。正常人UAE20μg200μg/min,則尿蛋白排出量可>0.5g/d,為臨床糖尿病腎病。除加強糖尿病的控制外,飲食應減少食物中的蛋白質量(膽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每年檢查眼底一次。
4。心理治療和教育 兒童患糖尿病后父母和病兒在心理上均會發生許多不適應,家庭生活也會受到較大打擊,在生活中和心理上均會產生許多問題。因此,醫生應對病人和其家長進行安慰,并向家長和病人進行有關糖尿病知識的教育。講明糖尿病是可以治療的疾病,并將治療方法教給病人及其家長。病人對糖尿病了解的知識越多,對糖尿病的治療越容易掌握,病情的控制也較易達到比較好的程度。從病人診斷糖尿病開始即應向病人和家長初步講解糖尿病的具體治療方法,使病人和家長得到初步的安心。在以后治療過程中不斷進行強化教育。
組織糖尿病兒童夏令營是對病兒進行強化教育和強化治療很好的方法。在夏令營中許多同樣患糖尿病的兒童相聚,可使他們消除孤獨感。病人之間可以互相交流經驗,老病人向新病人介紹他們的經歷,看到年長的病兒健康的成長,能增加新病人的自信心。醫務人員在夏令營中和病人日夜相處,對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增加病人對醫務人員的信任和感情,更易接受醫生的安排。病人經過夏令營后糖尿病的控制都能好轉,出營后多數仍能繼續維持良好的控制。
總之,兒童時期患糖尿病,特別是患1型糖尿病,長期治療是個很復雜的問題。必須要由經過一定專門訓練的醫生和護士對病人進行長期地熱情細致地教育、關心和指導,使病人和家長真正掌握糖尿病治療的知識和技能,糖尿病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使病兒在治療過程中健康成長。
5。伴發酮癥酸中毒(dka)時的治療
胰島素 小劑量持續靜點。ri 0.1u/kg,每小時計算,先將4小時劑量加入生理鹽水240ml,按每分鐘1 ml速度滴入。當血糖降至16.8mmol/l(300mg/dl)以下,則輸入液中加葡萄糖(配成2.5%的葡萄糖液),另加r,按每3~4g糖給riu計算。病情改善后進食前半小時皮下注射ri,參考平時劑量。新病例可0.25~0.5u/kg,然后視其反應調整劑量。
糾正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
(1)通常需開放另一靜脈輸液以迅速校正脫水。有明顯脫水酸中毒臨床表現者,可先按中度脫水、失水10%計算。
(2)累積丟失:先給生理鹽水20ml/kg于1~1.5小時內注入以擴容,第二批用0.5%氯化鈉,計算出的累積丟失量之半量于8~10小時內輸入,余量在以后16~24小時內補充,多數于24小時內。亦可口服。
(3)生理維持液可按1500ml/( m2?d)計算,給1/3張液體。其中na 30mmol/l, k 20~40mmol/l。治療初24小時內由靜脈途徑補液。實際總量為累積丟失量及生理維持量的70%。
(4)注意及時補鉀。
(5)堿性藥,一般重度酸中毒ph 乳酸鈉。
6。伴發低血糖的治療:由于胰島素用量過多、胰島素使用后未按時進食所致。易發生低血糖者也可能與反調節激素分泌障礙有關。患者可出現輕度至重度低血糖癥狀,如饑餓感、面色蒼白、出汗、頭暈、腹部不適,甚至驚厥、昏迷等。輕者經喂給甜點、糖水即可緩解;重者可靜脈注射高滲葡萄糖或注射胰高糖素0.5~1mg。Somogyi現象:低血糖時反調節激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增高,此低血糖后高血糖反應多發生在凌晨3∶00左右。因此,對于早餐前血糖異常增高時,需排除夜間低血糖引起高血糖反應,如出現此現象,應減少晚餐前的低精蛋白胰島素(中效胰島素)劑量。
7。 加強保護防止感染。
(責任編輯:田子文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色斑十年未消,能否用排毒養顏膠囊配合
2024-10-24吃瀉立停過敏,吃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會
2024-10-24尋找治療牛皮癬的優質醫院
2024-10-24服用一盒多藥物,擔心其在體內久留致不
2024-10-24腳氣能否用藥物治療,用哪種藥好?
2024-10-24小孩長濕疹,用某產品多久見效,適合嗎
2024-10-24使用氫鯤軟膏后出現脫皮癥狀正常嗎?
2024-10-24維A酸乳膏的效果怎樣
2024-10-24
熱門文章
疣體是什么樣的
2024-10-24科學飲食,帶狀皰疹哪些蔬菜不能吃
2024-10-24雞皮膚治療的優選方案
2024-10-24雞皮膚怎么治?專業解讀與護理指南
2024-10-23得了魚鱗病該怎么辦?看這篇就夠了!
2024-10-23得了濕疣會有哪些癥狀
2024-10-22香港腳是怎么得的?怎么治才能除根?
2024-10-22什么是病毒疣?——全面解析病毒疣的定義、成因及防治策略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