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并發性白內障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白內障,就廣義而言,無論全身還是眼局部病變所引起的白內障都屬于并發性白內障的范疇;狹義的則僅指與眼局部病變有直接關系的類型。下面側重探討與眼局部病變有關的并發性白內障。
由于眼局部病變可以導致晶狀體周圍眼內液的異常,如毒素的積聚,PH的改變,纖維素性或炎性滲出物等,逐漸地導致晶狀體新陳代謝障礙,從而形成并發性白內障,臨床資料表明常見的類型有以下幾種:
1、嚴重角膜炎:嚴重的角膜潰瘍或角膜炎,角膜穿孔時,晶狀體與角膜病變接觸,可引發前極性或錐形白內障。
2、青光眼:急性充血性青光眼發作后,在晶狀體前囊下可查見點狀混濁,沿晶狀體縫向周圍擴散,大小不一,形狀也不規則,有的如同石灰漿濺在地面上一樣,醫學上稱之為“青光眼斑”;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混濁可稍變濁或靜止不變。
3、虹膜睫狀體炎:慢性虹膜睫狀體炎或亞急性虹膜睫狀體炎容易引起白內障,常在炎癥發生數年后出現,進展很慢。根據虹膜睫狀體炎的病情,混濁可以穩定在某一水平或逐漸發展,典型的晶狀體混濁多位于囊下視軸區,混濁由細點或空泡組成,有時也有鈣化點或結晶。有虹膜后粘連或新生血管附著在晶體囊上,混濁的進展方向多沿晶狀體縫擴散,逐漸向深處進展,終至形成致密的白色珠母狀混濁。
4、慢性脈絡膜炎或陳舊性視網膜脫離:早期發生在后囊下,呈顆粒狀,有彩色反光,混濁與周圍皮質界限不清楚,有時呈典型的菊花瓣狀,進展很慢。
5、視網膜色素變性以及高度近視伴有脈絡膜及玻璃體改變:早期在前或后囊下皮質中會出現不規則圓形或星狀混濁,由空泡積聚組成,以后空泡數目逐漸增多,呈輪輻狀排列并逐漸融合,裂隙燈檢查有不規則的反光。
6、眼內腫瘤:此病引起的白內障并不多見,可能由于毒素吸收影響晶狀體代謝所致。常見的有睫狀體腫瘤、脈絡膜黑色素瘤等。
(責任編輯:徐惠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