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健管學會年會召開
2016年4月9日,第五屆華南地區健康管理論壇暨2016 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廣東省健康服…[詳細]
眼睛出現哪些不適癥狀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診斷治療呢?又有哪些藥物長期服用會影響到眼睛呢?今天小編就要來為你解答這兩個問題。
眼部疾病常見癥狀
1、眼瞼或瞼結膜紅腫,俗稱“偷針眼”,是眼瞼的一種急性化膿性炎癥。
2、眼周圍有疼痛或眼動時微痛,視野縮小,甚至部分視野缺損,紅綠色野受累,發生偏盲或暗點,常一眼發病,另一眼視力急劇減退,甚至短期內完全失明,常有頭痛和眶內疼痛?魞忍弁丛谘矍蜣D動或壓眼球后加重,可能是患了視神經炎。
3、自覺眼睛剌癢及灼熱感,瞼緣皮膚發紅,多為瞼緣炎,又稱“爛眼邊”或“紅眼邊”。
4、早晨醒來時,上下眼瞼常被多量黏性或膿性分泌物所粘住,自覺眼內有異物感或灼熱感,并有輕微流淚或疼痛,多為急性傳染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或“暴發性火眼”。
5、眼睛有顯著的刺激癥狀,怕見光、流淚、疼痛,視力減退,角膜表面有灰白色或黃白色潰瘍,多為角膜炎。
6、夜間或在暗處看不清東西,球結膜干燥,失去濕潤的光澤,多為夜盲癥。夜盲癥常發生于營養不良的兒童,常伴有全身營養不良表現,如消瘦、哭聲低微而嘶啞、精神萎靡等。
7、自覺視物變形,視野中有一個暗區,眼前常有閃光或火星,產生閃光幻覺,或常感眼前有黑影來回飄動,則可能患有脈絡膜炎。如果常自覺視物變形,直線被看成曲線,有時物像略大些,有時又顯得小些,有時潔白的物體被看成是黃色,則可能患有中央性視網膜脈絡膜炎。如果眼內出現黃色反光,視力障礙或視力完全消失,伴有全身感染性疾病時,可能是化膿性脈絡膜炎。
8、自覺眼前有飛蠅,眼前有黑點或黑色塊狀浮動,視力減退等癥狀,應考慮為玻璃體出現液化、混濁或變性之可能。
9、眼外形無改變,突然一夜失明,甚至無光感,有可能是視網膜中央動脈硬化或靜脈血栓形成。如果自覺眼前出現黑點浮動,視力下降,或突然視力減退,或僅余光感,應考慮視網膜靜脈周圍炎。
眼部疾病診斷依據
結膜充血:眼結膜上布滿了毛細血管,一旦血管破裂,就會有充血現象。眼科專家提醒,通常結膜出血沒有明顯原因,但如果患有嚴重高血壓或血小板缺乏等疾病時,結膜也會充血。
眼睛凸出:甲亢時甲狀腺激素水平異常,會使得眼部周圍組織腫脹,眼睛像凸出來一樣。
眼瞼下垂:隨著年齡增長,多數人會眼瞼下垂。但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眼科臨床副教授安德魯指出,這也可能是腦部腫瘤或者重癥肌無力的信號。
瞳孔異常:正常情況下,左右瞳孔應該是對稱的。如果瞳孔一大一小或者一側收縮的速度較慢、幅度較小,就可能是中風、腦腫瘤、視神經腫瘤等疾病的前期癥狀。
角膜環:這可能是威爾遜氏病的病癥。由于此病患者的銅代謝存在障礙,導致銅沉積角膜上,在瞳孔周圍形成一個“角膜環”。
眼瞼增厚:眼瞼增厚可能是神經纖維瘤的表現。
眼球變黃:肝炎和肝硬化等肝功能異常都會引起膽紅素積聚,導致鞏膜變黃。膽紅素是血紅蛋白的代謝產物,功能不正常時,膽紅素無法正常排出,就會在體內聚積。
眼部血管斑:患有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一旦在視網膜毛細血管里發現細小的黃色斑塊,則說明動脈粥樣硬化已經很嚴重了。
視神經異常:在正常情況下,視神經應該呈粉紅色,如果顏色變為淺白色,則可能是腦腫瘤、多發性硬化等疾病的征兆。
視網膜病變: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在內的很多疾病都會損傷視網膜上的血管和神經。因此,視網膜滲血、分泌黃色液體、出現白斑等,就應該立即做全身檢查。
眼科就診注意事項
1、向醫生講述曾用過哪些藥物,如:口服藥、眼藥等,最好能自己記錄下來,或者將用過的眼藥水空瓶或眼藥膏空管,帶給醫師,以供眼科醫師參考。
2、保存在相關醫院眼科看病的所有病歷,并帶給將要求診的下一位眼科醫師參考。
3、戴眼鏡者(不論是近視眼、遠視眼、散光眼、老花眼),看病時順便將眼鏡帶到診所,讓醫師檢查眼鏡的驗配度數是否合適。
4、戴隱形眼鏡者,除非隱形眼鏡已經引起眼部不適,最好照平日的配戴情況,戴著隱形眼鏡讓眼科醫生檢查。
5、眼部最好不要化妝,尤其不要涂眼影、睫毛膏等,以免遮藏上下眼皮的病癥,造成誤診。
對眼睛有害的藥物
上瞼下垂:巴比妥類、氯喹、胍乙啶、溴芐銨、苯妥英鈉、長春新堿等可致眼外肌麻痹,青霉胺會招致重癥肌無力,都能引起上瞼下垂。
近視與遠視:毛果蕓香堿、毒扁豆堿、新斯的明,能使睫狀肌收縮、懸韌帶放松、晶狀體變凸,形成調節痙攣和近視。而阿托品、后馬托品與苯海拉明、非那根、撲爾敏、敏可靜及丙咪嗪、阿密替林等,能使睫狀肌松弛、懸韌帶緊張、晶狀體變扁,形成調節麻痹和遠視。另外鏈霉素、氯霉素能引起過敏性視神經炎,使眼睛的近視力和遠視力都減退,若不及時控制炎癥,對視力的損害很大。
結膜炎:有些藥物對眼結膜有刺激作用。如眼科用的磺胺醋酰鈉、可卡因、硼酸等,以及全身用的利血平、洋地黃等都可導致刺激性結膜炎。也有些藥物對結膜有致敏現象,如含有氯霉素、金霉素、新霉素、慶大霉素、腎上腺素等的眼科用藥,還有全身用的抗生素、磺胺類、巴比妥類及水合氯醛、保泰松等,可誘發過敏性結膜炎。
需要指出的是,有的患者注射青霉素后,短至1~2天,長至1周以上,會出現結膜充血,有白色分泌物,不能睜眼,且有異物感,需要及時治療。
角膜炎與角膜混濁:角膜是指黑眼珠前面的一層透明薄膜。將可卡因、丁卡因等麻藥反復滴入眼內或久用皰疹凈,可招致過敏性或中毒性角膜炎。長期大量應用氯喹、氯丙嗪、消炎痛(吲哚美辛)、乙胺碘呋酮及維生素D等都會產生角膜混濁副作用。
青光眼不論全身或局部使用皮質激素,都可能促使眼壓升高,在某些人會引起青光眼,甚至失明,這與遺傳有關系。另外,用阿密替林也有可能引起急性青光眼。
晶狀體混濁及白內障:氯丙嗪、三氟拉嗪、白消安、卡馬西平、甲硫達嗪等可致晶體混濁。長期或大量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可引起晶狀體混濁及白內障。甚至連治療青光眼的毛果蕓香堿及毒扁豆堿滴眼液,也可促使晶狀體混濁,形成白內障。
視神經萎縮:長期大量應用氯霉素,可致視神經萎縮,使視野變小,視力減弱。異煙肼每日200~900mg,應用10日至2個月,也可發生視神經萎縮。
推薦閱讀
白化病;視神經乳頭玻璃膜疣;視乳頭前膜;視乳頭缺損;脈絡膜缺損;牽牛花綜合癥;黃斑缺損;黃斑異位;視乳頭色素痣;先天性視乳頭血管襻;先天性視網膜血管瘤;先天性視網膜皺襞。
眼球是由眼球內容物及外殼兩大部分組成的。眼球的外殼又由三層組織構成,即外層的角膜和鞏膜、中層的葡萄膜及內層的視網膜。中間那一層葡萄膜從前到后又分為虹膜、睫狀體和脈絡膜三個部分。由于種種原因引起前面兩部分──即虹膜與睫狀體的急性炎癥,就叫做急性虹膜睫狀體炎。
眼皮在醫學上稱為“眼瞼”。眼瞼的活動由兩組肌肉控制,一組叫做眼輪匝肌,它環繞著眼睛,當它收縮時眼瞼就閉合;另一組叫提上瞼肌,當它收縮時眼睛就睜開。眼皮跳,是控制眼瞼肌肉的神經不正常興奮,引起部分眼輪匝肌肌纖維在短時間內收縮顫動,以致牽動其上的皮膚出現跳動。
(責任編輯:張燕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