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是時三伏天,天氣熱如湯”,今年的7月15日已經正式入伏,意味著已經進入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今年的三伏,還是40天“超長待機版”。
“三伏天”出汗多,導致體力不足,機體功能下降。因此養生尤其要注重“養氣”,以防到了冬天,陽氣不足,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所以說三伏天是“補氣”的黃金期。那到底該如何食補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醫科林玉潔副主任醫師為大家分享兩個在家就能做的食療方。
黃芪黨參燉雞湯:可補中益氣
【材料】母雞1只,黨參50克,黃芪50克,紅棗10克,姜片,精鹽。
【做法】
(1)將母雞下沸水鍋中焯去血水、洗凈;將紅棗洗凈、去核;將黨參、黃芪用清水洗凈、切段。
(2)將雞放入燉盅內,加適量水,放入備好的藥材及調味料,煮至雞肉熟透,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紅棗桂圓粥:可養血安神
【材料】桂圓肉、紅棗各15g,粳米100g,白糖適量。
【做法】將紅棗泡發后洗凈,與桂圓肉及淘洗干凈的粳米一同入鍋,加水適量,用大火燒沸后改用小火熬煮30分鐘,以粳米熟爛成稀粥為度。
有些食物也不能多吃。比如生冷食物,會損傷脾胃,影響氣血生成。油膩、辛辣的食物,也會加重腸胃負擔。涼茶,也不能隨意多喝,喝不對分分鐘傷脾胃。
還有說法,三伏天要多吃姜,像豬腳姜等,這得看個人體質。
一般來說,陽虛體質和寒濕體質的人適合吃姜。陽虛體質的人通常表現為畏寒怕冷、手腳冰涼、容易腹瀉、精神不振等。寒濕體質的人則多有身體沉重、關節酸痛、舌苔白膩等癥狀。姜性溫熱,能夠溫中散寒、祛濕助陽,對于改善這兩種體質的人的身體狀況有一定幫助。
但是,陰虛體質和濕熱體質的人并不適合多吃姜。陰虛體質者常有手腳心發熱、口干咽燥、心煩失眠等表現。濕熱體質的人多有口苦口臭、大便黏膩、舌苔黃膩等情況。姜的溫熱之性可能會加重他們體內的燥熱和濕熱。
利用好這“黃金40天”,虛人不再虛,養出健康好體質。
(責任編輯:家庭醫生在線 通訊員:林栩琪、劉文琴、黃睿)
一年中最炎熱的40天超長“三伏天”終于過完了,不過夏天仍在延續。詳細>>
“熱不過三伏,冷不過三九”,三伏天將至,可你知道嗎?三伏天正是提高身體免疫力、冬病夏治的好時機。對于一些在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詳細>>
近日,“熱”成了微博等社交媒體的關鍵詞,不少網友都大呼熱得受不了,而戶外工作者更有不少因為天氣炎熱導致熱射病的出現,甚至還有死亡的病例。……詳細>>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潮濕又悶熱的日子,因為紫外線非常強烈,再加上夏季雨水較多且空氣濕度大,進而導致天氣悶熱。不過三伏天正是養生保健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