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熱不過三伏,冷不過三九”,三伏天將至,可你知道嗎?三伏天正是提高身體免疫力、冬病夏治的好時機。對于一些在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給予針對性的治療,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使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病癥減輕或消失。
作為傳統中醫特色灸法,三伏天灸在全年陽氣最盛的三伏天,應用中藥敷灸于特定的穴位,治療冬天好發的疾病,以預防和減少該病在冬季發作,同時可調動人體陽氣,提高人體免疫力,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天灸日當天,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以下簡稱“省二醫”)康復醫學科推出天灸免費號,天灸日當天,患者可免費到該科門診享受天灸掛號0元服務。
往年天灸日門診現場
三伏天灸冬病夏治,這些類型疾病最合適
《黃帝內經》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三伏天灸最突出的特點莫過于它的時效性,是中醫最經典的時間養生法,它的時效性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治療效果。
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姜迎萍介紹,三伏天外周的溫度升高,人體內的陽氣則相應容易宣發,流汗增多。流汗是陽氣向外,氣機通暢的表現。氣血運行的通道打開,此時使用中藥貼敷療法,能使藥物深入滲透臟腑深處,清除久病頑疾。
她表示,對于一些遷延難愈的疾病,常有其他療法不可比擬的奇效。
第一,呼吸系統疾?。焊忻?、哮喘、慢性咳嗽、咽炎、過敏性鼻炎等;
第二,消化系統疾?。郝晕改c炎、消化道潰瘍、便秘、腹瀉、脾胃虛寒喜熱飲等;
第三,骨關節疾病:頸肩腰腿痛、痛經、肩周炎、肌肉勞損、習慣性扭傷、膝關節病、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痛風等;
第四,小兒疾?。后w虛、哮喘、支氣管炎、消化不良、厭食、遺尿等;
第五,亞健康體質調理:免疫功能低下、月經不調、虛寒體質、易感冒人群、易發生呼吸或消化系統疾病人群。
此外,姜迎萍主任補充道:“有些難治、慢性疾病,病程短則幾年,長則幾十年,且易反復發作,正氣虛時易誘發,所以,中醫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因此,患者要有耐心堅持治療。天灸經驗認為貼藥年限長,次數多,則其療效高,效果就好,因此要堅持多年三伏天灸。”
三伏天莫貪涼,這些生活習慣要改變
除了進行三伏天灸,在最炎熱的時節,日常生活習慣的改善也非常重要。雖然三伏天陽氣最盛,但是人體的生長發展同樣也處于頂峰狀態,身體對陽氣的消耗也較大,因此要著重保護陽氣,而且稍有不慎還可能導致暑濕入體。
姜迎萍主任提醒,很多人貪涼,很容易在本應補陽氣的時候導致濕氣入體,反而影響陽氣,因此一定要注重生活習慣改善。
第一,貪吃生冷寒涼食物。很多人都喜歡在炎熱的夏天喝涼茶冷飲,在寒涼食物進入身體之后會調動陽氣來對抗入侵寒氣,長時間下去會導致身體內的陽氣減少,而殘留在身體內的寒氣還會讓人體內生濕,而排濕氣的過程也需要陽氣運行,會加倍對陽氣的損耗。
第二,久吹空調。空調可以讓人在炎炎夏日感受到一絲涼意,但是空調吹出的涼氣很容易通過皮膚汗腺入侵到人體內,當外來寒氣過于強大,就會調動身體內的陽氣來保護身體,自然也會消耗大量陽氣。
第三,缺乏運動。長期缺乏運動或者保持同一個姿勢,會導致血液以及氣流不順暢,身體個別部位發麻就是這個原因,長時間下去會導致肌肉失去彈性,還會影響到脾胃,而陽氣為了維持平衡會消耗很多,長時間下去會引起陽氣不足現象。
第四,休息不足。古人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符合自然規律,也符合人體的規律。從中醫五行陰陽方面考慮,夜晚屬陰,熬夜非常消耗陽氣。
Tips:“三伏天灸”小技巧
2021年天灸時間表
第一帖:入伏:2021年7月11日(星期日)
第二貼:中伏:2021年7月21日(星期三)
第三貼:加強伏:2021年7月31日(星期六)
第四帖:末伏:2021年8月10日(星期二)
注意事項:天灸時間一般為成人1-2小時,小孩0.5-1小時,如感覺皮膚辛辣刺激過大,可提前自行揭下;天灸當天不進食辛辣、煎炸、冷飲、鵝肉、牛羊肉、狗肉、公雞、海鮮、韭菜、筍、酒等發物。
由于天灸藥物較為刺激,貼敷后留下發紅印記為正?,F象,可自行慢慢消退。因個人體質不同,或貼藥時間過長,個別患者可能會出現起水泡現象,遇此情況請咨詢康復科醫生給予指導處理。
禁忌人群:孕婦、發熱患者、中醫熱證明顯患者、嬰幼兒、出血傾向者禁用;對貼敷藥高度過敏、疤痕體質等皮膚病患者慎用。
(責任編輯:麥瓊璇 通訊員:黃怡辛、朱?。?/p>
一年中最炎熱的40天超長“三伏天”終于過完了,不過夏天仍在延續。詳細>>
近日,“熱”成了微博等社交媒體的關鍵詞,不少網友都大呼熱得受不了,而戶外工作者更有不少因為天氣炎熱導致熱射病的出現,甚至還有死亡的病例?!?a href="http://m.zpeb.net/news/a/202207/2823906.html" target="_blank">詳細>>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潮濕又悶熱的日子,因為紫外線非常強烈,再加上夏季雨水較多且空氣濕度大,進而導致天氣悶熱。不過三伏天正是養生保健黃……詳細>>
“熱不過三伏,冷不過三九”,三伏天將至,可你知道嗎?三伏天正是提高身體免疫力、冬病夏治的好時機。對于一些在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