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指導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急診科副主任 楊正飛 主任醫師
年逾五十歲的楊伯(化名)患上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療后骨髓抑制,病情危重的他同時面臨著高營養風險、高誤吸風險的重重困境,在這場與死神較量的醫療救治中,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急診科EICU醫護團隊開展超聲引導下鼻空腸管置入術,為楊伯開放了一條“完美雙C型”的生命通道。據悉,這是該院EICU一區成功開展30余例超聲引導下鼻空腸管置入術之一,這項技術在臨床上的成熟應用,將為更多危重癥患者救治帶來精準、有效的營養補給。
重癥患者雙“高風險”,醫護團隊打開“完美通道”
近日,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EICU一區收治了一名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療后骨髓抑制,合并重癥肺炎、膿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楊伯。接受治療期間,楊伯一度病情十分危重,而治療之路更是困難重重:一邊,NRS2002營養風險量表篩查顯示,楊伯存在高營養風險(高營養風險意為由于患者病情危重無法正常飲食攝入營養而導致身體無法獲得足夠的營養素,進而對健康造成不利影響的風險),需要刻不容緩的早期腸內營養支持作為危重病轉歸、患者康復的重要基礎。另一邊,楊伯因為病重處于機械通氣狀態、需要連續鎮靜,并且楊伯還合并有吞咽功能不全及胃排空障礙,存在高誤吸風險。
兩個“高風險”并存,鼻胃管喂養已不適合楊伯的治療方案,幽門后喂養成為急不我待的首選營養治療途徑。在該院急診科主任蔣龍元教授、副主任楊正飛教授的果斷指導下,EICU一區醫護團隊迎難而上,決定利用床旁超聲技術引導為楊伯置入鼻腸管,快速打通楊伯的能量供給通道,為患者的康復之路搶得先機。
在超聲技術的幫助下留置經鼻空腸營養管置管,通過實時、精準地引導,在可視的情況下使鼻空腸管尖端順利通過患者幽門及胃竇部,后緩慢送達十二指腸水平段,整個過程就像身體里有了“導航儀”。
楊正飛教授透露,鼻腸管放置成功后,楊伯的腹部平片展示管道顯示了“完美的雙C曲線”(“雙C”曲線:導管腹部平片可見鼻腸管于患體內呈左→右→左走形,螺旋式下降,脊柱左側C為鼻腸管經過胃的走形,脊柱右側的C為鼻腸管通過幽門及胃竇部達到十二指腸),在“雙C”的護航下,楊伯順利“渡過難關”,康復出院。
△醫護合作行床旁超聲引導下留置鼻腸管
△留置后腹部平片顯示完美的“雙C”曲線
與時俱進建團隊,精準護航危重癥患者
楊正飛教授介紹,EICU收治的急危重癥患者普遍存在高誤吸風險,因而幽門后置管鼻腸管喂養是目前危重癥患者重要的營養支持手段。常見的鼻腸管置管方法有內鏡下置管、床旁盲插法等。內鏡下置管需要特定設備且費用也相對較高;傳統的床旁盲插法相對方便,花費少,但易發生如誤入顱內以及氣道等嚴重并發癥。近年來,隨著超聲技術的不斷應用和發展,在鼻腸管置管過程中使用超聲引導可以顯著提高置管成功率及減少并發癥的發生。EICU一區在蔣龍元主任、楊正飛副主任的指導下,與時俱進地組建了鼻腸管留置醫護團隊,護理骨干經過相關技術操作培訓后均取得資質證書,目前,團隊醫生均為經驗豐富的重癥監護室醫生,團隊護士為通過鼻腸管置管培訓并取得合格證書的護士、廣東省護理學會ICU專科護士,團隊已在臨床工作中成功開展了多例床旁超聲引導下鼻腸管置入技術。
據悉自護理團隊開展此項新技術以來, 該院EICU一區已成功開展床旁超聲引導下鼻腸管置入術30余例,做到“全程可視、精準無創”,且無并發癥的發生。幫助危重癥患者及時的建立了幽門后喂養通道并盡早的啟動了腸內營養,從而減少患者返流誤吸、以及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同時縮短了患者機械通氣時間及EICU住院時間。
△楊正飛副主任指導團隊李煒婷護師超聲引導下留置鼻腸管
△EICU團隊正在操作超聲引導下留置鼻腸管
△EICU超聲引導下留置鼻腸管團隊
(責任編輯:張穎琳 通訊員:黃睿、劉文琴、林澤鋒)
文章關鍵詞: 超聲引導下鼻空腸管置入術 急診 超聲引導
鼻咽癌易發生在廣東、廣西、海南、湖南和福建等省份,其中廣東省發病率最高。鼻咽癌也就是鼻咽腔黏膜上皮細胞惡變所生成的癌腫瘤,其發生原因跟E……詳細>>
李大伯年過六旬,身體一直硬朗,十天前突然因為高燒不退、全臉腫脹,被送往醫院急診進行救治。送到急診室時,李大伯的半邊臉都已經腫得變形。詳細>>
最近,人工智能可謂火出圈了,在醫療方面的應用也越來越多。2月20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發布了慢性鼻竇炎人工智能病理診斷系統階段性科研成……詳細>>
終末期肺病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就是肺移植,也就是把健康的肺部移植給病變肺。不過手術前后由于身體虛弱再加上不良的情緒,易誘發或加重營養不良,從……詳細>>
發生率低于萬分之一,心肝脾胃腸等內臟位置180度反位的“鏡面人”,其胃癌手術應該如何開展?近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黃埔院區胃外科收治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