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林同學原本是一名開朗樂觀、成績優異的學生,但上大學后的他好像變了個人。他正面臨被退學的處境,原因是期末考試多門課程不及格。父母認為林同學可能上大學后放飛自我,不認真學習、經常逃課所致,但到學校了解后發現完全是誤會:林同學幾乎沒有缺過課。是什么讓原本優秀的林同學走到如今的地步?家人咨詢睡眠專家后才知悉,原來是林同學患上了“發作性睡病”。
怪事:夜間睡眠尚可 白天卻會隨時睡著
林同學的室友和朋友告訴其父母,他白天總是一副沒睡醒的樣子,上課打瞌睡,甚至在吃飯、參加各種活動時都可能睡著。林同學自己也表示夜間睡眠尚可,但是白天控制不了自己,無法保持清醒,好幾次在考試的過程中就睡著了,等醒過來考試都結束了。
另外,友人還發現,林同學經常在大笑或者憤怒激動的時候莫名其妙的摔倒在地,幾分鐘后恢復正常,就連他本人都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突然間就渾身無力。
他自己到醫院去做過一些常規檢查但都沒有發現什么問題,故并沒有理會。直到被告知自己可能要被退學,才發現事情的嚴重性。
查因:追根溯源 困擾他的是發作性睡病
家長先后帶林同學在多家醫院就診,輾轉于神經內科、心理科等科室,曾被診斷為癲癇、神經發育障礙、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心境障礙等疾病,但都沒有查出明顯異常的檢查結果。
一籌莫展時,在親友的推薦下,他們來到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睡眠門診就診,醫務工作人員對林同學進行了詳細的病史采集、精神檢查以及情緒、睡眠的客觀性評估,考慮林同學的疾病可能是伴有猝倒的發作性睡病。
經建議,林同學進一步在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睡眠醫學中心完善了夜間多導睡眠監測(PSG)及多次睡眠潛伏時間試驗(MSLT),最終確診疾病為伴有猝倒的發作性睡病。經過系統的服藥治療及睡眠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導,林同學的日間嗜睡癥狀明顯改善。
“發作性睡病是一種睡眠-覺醒周期紊亂性疾病,在生活中罕見,難以立即識別,可能延誤治療。但明確診斷后,通過及時、系統的藥物治療可以緩解癥狀,療效顯著。”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潘集陽(專家預約)教授介紹說,如果遇到對睡眠障礙等疾病認識不足的醫生,根據孩子的癥狀,很容易漏診或誤診為其他疾病,從發病到確診往往經歷2-10年之久。睡眠異常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并經過專業的睡眠監測技術,指導進一步治療。
提醒:發作性睡病難以抑制 睡眠異常應該盡早就診!
潘集陽介紹道,發作性睡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睡眠障礙,其機制可能與腦干網狀結構上行激活系統功能降低或橋腦尾側網狀核功能亢進有關。它以難以控制的白天過度嗜睡、發作性猝倒、睡眠癱瘓、入睡前或醒后幻覺及夜間睡眠紊亂為主要臨床表現,常伴有焦慮、抑郁等癥狀。
發作性睡病的特點表現為不可抑制,比如正常人在考試的時候很難打瞌睡,吃飯的時候也不可能睡覺,而這種患者隨時隨地就能睡覺,即使是開車、吃飯、上課、考試的時候,環境越安靜枯燥越容易犯病。既往根據國際睡眠障礙的分類, 該病分為伴有猝倒的發作性睡病及不伴猝倒的發作性睡病兩型,林同學這種“一情緒激動就突然跌倒但神志清楚”的異常是伴有猝倒的發作性睡病的特異性癥狀,在很多同類患者中也經常出現。
流行病學資料顯示,發作性睡病在全球范圍內的患病率約為30例/10萬人,我國猝倒型發作性睡病的患病率約為0.033%,多于兒童或青年期起病,男性患病率略高于女性。
潘集陽教授指出,多導睡眠監測及多次睡眠潛伏時間試驗是診斷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發作性睡病不隨著年齡增長而加重,不影響智力、記憶力及生長發育,雖然目前尚無根治方法,但通過對生活方式的調整和藥物治療,可有效緩解疾病癥狀,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要警惕發作性睡病,盡快到睡眠醫學門診就診,盡早明確診斷。
(責任編輯:湯秀媚 通訊員:張小濤 張燦城)
文章關鍵詞: 發作性睡病
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人們對智能設備的依賴,睡眠健康已經成為值得全民關注的一大健康問題。《2021年運動與睡眠白皮書》顯示,我國有3……詳細>>
林同學原本是一名開朗樂觀、成績優異的學生,但上大學后的他好像變了個人。他正面臨被退學的處境,原因是期末考試多門課程不及格。父母認為林同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