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有一群人,他們也許一生平凡,但是他們卻以一種偉大的方式傳遞光明與愛,他們是——角膜捐獻者。
來自接受角膜移植患者的感謝信
他因病離世 家屬用另一種方式延續其“生命”
今年2月,羅先生在越秀區中醫醫院因病過世,妻子徐姨將其角膜捐獻出來,幫助兩位病患重獲光明。“雖然親人離世我很痛苦,但看到角膜在別人身上重生,給他們帶去光明,就覺得特別開心,感覺這是一件很值得大家努力去做的事。”徐姨哽咽著說道。
面對父親的離去,女兒霖霖也萬分悲痛,但她卻說:“我當時在想,若無法留住父親,能捐獻其遺體或器官,也是一種生命的延續。同時也特別感謝母親的開明,畢竟年長者更看重親人的遺體完整度。”
捐獻者家屬徐姨致謝錦旗贈予廣東省眼庫
自廣東省眼庫2021年與多層級醫院開展角膜捐獻宣傳工作以來,這是來自基層醫院的首位主動捐獻者。
廣東省眼庫開拓多層級醫院角膜捐獻合作
據了解,2021年廣東省眼庫試行與多層級醫院合作開展角膜捐獻宣傳工作,與越秀區中醫醫院、荔灣區中心醫院、廣州新海醫院等醫院達成合作。角膜捐獻宣傳工作開始是在大型三甲醫院開展,但后來發現,由于三甲醫院床位緊張,醫療資源有限,很多治療價值不大的患者都會轉向基層醫院。為此,廣東省眼庫突破過去主要聚焦三甲醫院的做法,啟動與不同層級基層醫院的合作,直接進入醫院內部開展角膜捐獻宣傳工作。
根據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管理中心的統計,2012年在管理中心平臺上登記器官捐獻志愿的人數尚不足2000人,到2021年,單年新增就突破120萬人。與此同時,角膜盲患者所需的角膜供體仍嚴重不足。2021年,廣東省眼庫臨床完成角膜移植手術超1100臺,但仍有800多名預約手術的患者因缺乏合適角膜植片無法手術,一般患者等候的平均時間長達9至10個月。
但近年隨著社會認知和觀念改變,有意愿的捐獻者逐年增多。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著名角膜病專家袁進教授坦言,這是角膜捐獻宣傳工作舉措上的大突破。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2021年廣東省眼庫的角膜捐獻數量不減反增, 共獲取角膜1470片,較2020同比增長26.29%,角膜移植手術患者完成率同比增長了4.17%。
“未來我們還將不斷梳理并探索新的解決之道,不斷借助外界力量嘗試各種拓展角膜捐獻宣傳的渠道,讓社會大眾認識到角膜捐獻的重要意義和價值。”袁進教授如是說。
角膜捐獻實屬義舉 醫生要突破宣傳心理關口
在幫助捐獻者完成角膜捐獻的過程中,醫生同樣也發揮著重要作用。越秀區中醫醫院內六科主任仲萍萍認為,要在醫院一線推廣角膜捐獻,首先要突破醫生自身的心理關口,讓他們也意識到這是心有大愛的善事,與善同行,行則遠。很多家屬在親人離世前都會比較迷茫慌亂,即便有捐獻意愿但也不知從何下手,如若主診醫師能大膽放開,幫助他們了解相關事宜,或能促成更多潛在捐獻者完成捐獻。
家庭醫生在線(m.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湯秀媚 )
近日,據媒體報道,山東一名23歲的男子因一晚上忘記摘隱形眼鏡,次日起來眼睛看不見到醫院就診,醫生接診時發現患者眼球已變成瓷白色。醫生仔細……詳細>>
“醫生,我眼睛特別痛”,陪孩子畫畫的李女士意外被筆蓋戳傷,來到醫院被確診為角膜上皮損傷,好在損傷層次較淺,再加上就醫及時,采取了緊急治療……詳細>>
“我想讓他活著,以另一種方式。”12月18日,雖經全力救治,年僅40歲的三亞水稻專家袁經天還是被判定為臨床腦死亡,家屬在最悲痛的時刻含淚……詳細>>
在我國,角膜病是僅次于白內障的第二大致盲眼病。據世衛組織2010年發布的《視力殘疾全球數據報告》所示,我國因角膜病致盲者約有400萬至5……詳細>>
有一群人,他們也許一生平凡,但是他們卻以一種偉大的方式傳遞光明與愛,他們是——角膜捐獻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