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一個病人要承受的疼痛能有多痛?持續的時間能有多長?平時身體健康的你可能無法想象。先來看幾個真實案例:
“我在診室曾經接診過一位阿伯,帶狀皰疹疼了整整一年,無法穿衣服,披著一件單衣就過來了,我剛想湊過去觸診,手還沒碰到,他條件反射躲開,一直往后退;另外也有帶狀皰疹后遺痛十余年的患者,飽受疾病的折磨,來診室跟我說他難受到不想活了;還有不少的癌痛病人,疼痛貫穿癌癥始終,近80%的癌癥患者被癌痛困擾,他們要承受的是巨型疼痛,是常人無法想象的痛,痛得撕心裂肺……其實,這些疼痛都可以治療,無需強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麻醉疼痛科馮霞教授說。
慢性疼痛也是病,光忍可不行
對待疼痛,我們常常將它看作一種癥狀,習慣于“忍忍就過去了”。據研究顯示,超七成疼痛患者“忍痛”不就醫,僅28%患者首次疼痛1-10天內就診 。但大多數人還不知道,疼痛本身就是一種疾病,“慢性疼痛”更是作為一種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和工作質量的疾病,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重視,消除疼痛是每位患者的基本權利。據國際疼痛協會統計,全世界有1/5的人經歷過慢性疼痛 ,中國有超過3億人正在忍受慢性疼痛所帶來的痛苦 。
慢性疼痛通常被定義為持續時間大于三個月并且難以緩解的一類疼痛疾病。中山一院麻醉疼痛科孫來保教授建議,如果疼痛超過3個月就一定要及時就醫。有些疼痛病人不知道是哪里引起的疼痛,不知道要掛什么科,這個時候來疼痛科,醫生可以幫患者鑒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疼痛,采取相應的治療,必要時轉診到其他科室治療。
為了提高公眾對疼痛的認知,每年10月第三個周一為“世界鎮痛日”,第三個周一起始的一周為“中國鎮痛周”,今年10月18-24日中國鎮痛周的主題是“將疼痛研究成果應用于臨床”,呼吁廣大人民群眾深入了解疼痛疾病,正確認識疼痛治療,面對疼痛不再忍耐。
四階梯“黑科技”助力,科學鎮痛
馮霞教授介紹,疼痛治療一般遵循四階梯治療原則。前三個階梯為強度遞增的藥物治療,能夠暫時緩解疼痛,隨著藥效下降疼痛感再次襲來,疼痛治療進入第四階梯——介入治療和神經調控治療,超聲下引導的神經阻滯術,脊髓電刺激療法和鞘內藥物灌注療法作為疼痛科先進的“黑科技”治療手段應用廣泛。
“黑科技(一)”:用“星”止痛,舒適生活
星狀神經節阻滯就是在超聲引導下打一針,針特別細,類似于我們的“頭發絲”大小,星狀神經節阻滯療法治療范圍十分廣,如頭痛、失眠、多夢、多汗、交感神經性頸椎病、頭面及頸部帶狀皰疹后疼痛、頸源性眩暈、神經性耳鳴等多種疾病,均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黑科技(二)”:弱“電”一來,頑痛走開
脊髓電刺激療法(SCS),俗稱“鎮痛起搏器”,是微創可逆的神經調控外科治療手段。通過在脊髓硬膜外腔植入電極,采用電刺激方式,將產生的電流傳至脊髓,從而中斷疼痛信號發送至大腦,以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脊髓電刺激療法在糖尿病足周圍神經性疼痛、下肢缺血性疼痛、脊髓損傷神經性疼痛等慢性頑固性疼痛領域應用廣泛。
“黑科技(三)”:無痛人生,“泵”入希望
鞘內藥物灌注療法(TDD),俗稱“全植入式鎮痛泵”,是神經調控治療癌痛等中、重度疼痛的“終極”治療武器。通過植入體內的藥物灌注泵,將藥物精準注入脊髓蛛網膜下腔,阻斷疼痛信號發送至大腦。以1/300口服藥物的劑量實現立竿見影的鎮痛效果,降低了患者使用嗎啡等止痛藥物的副作用,患者不僅可以快速地緩解疼痛,且不需要經常到醫院,可以回歸正常人的生活,有尊嚴的面對生命。
據了解,在新一輪醫改以來,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鎮痛的相關療法如脊髓電刺激療法和鞘內藥物灌注療法也同樣納入了醫療保障規劃內,惠及更多疼痛患者。“在這些治療為納入醫保前,治療費用昂貴,一個嗎啡泵需要10多萬元,一次脊髓電刺激的收費也不便宜。今年,在廣州、深圳,這些項目納入到醫保,以廣州為例,脊髓電刺激能報銷70%,嗎啡泵報銷90%,大大降低了病人的負擔。“放射介入科向賢宏副教授介紹。
家庭醫生在線(m.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王春蘭 通訊員:彭福祥、潘曼琪)
文章關鍵詞: 疼痛、鎮痛、癌痛
鎮痛藥顧名思義是能緩解疼痛的藥物,疼痛不僅僅影響到生活質量,而且也會因為長期疼痛而產生心理性疾病,只要正確用鎮痛藥就能立即緩解疼痛癥狀。……詳細>>
這個虎年,陳叔心情有點沉重:經常找自己嘮嗑的鄰居老李,前幾天竟然因為疼痛輕生了…陳叔既悲傷又絕望:自己一向對腫瘤治療充滿斗志,平時有意忽……詳細>>
一個病人要承受的疼痛能有多痛?持續的時間能有多長?平時身體健康的你可能無法想象。先來看幾個真實案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