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來自清遠的61歲患者陳女士在五年前切除了乳腺腫瘤,術后沒有發現腫瘤復發的跡象,卻在半年前出現右側胸壁腫脹、疼痛,后來在當地醫院被診斷為“乳腺化生性癌并侵犯右腋窩淋巴結”。巨大惡性腫瘤向上侵犯至腋窩,腋窩又是全身血管和神經集中地之一,手術難度非常大。
陳女士來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就診后,整形外科主任張金明教授組織多學科大會診,為陳女士制定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最后,通過介入手術栓塞腫瘤部分供血血管,再進行腫瘤擴大切除術,陳女士的腫瘤被完整切除。術后陳女士康復良好,目前已順利出院。
張金明教授為陳女士實施手術
胸壁巨大腫瘤破潰、感染,侵犯腋窩手術難度陡增
據陳女士回憶,自己五年前因乳腺癌在廣州醫院接受了“乳腺癌根治術”,術后連續化療6次,病情基本得到控制,術后定期復查,也未發現腫瘤復發的跡象。可是,半年前陳女士在當地診所推拿理療后,突然出現右側胸壁腫脹疼痛,回家后發現右側胸壁皮膚紅腫、發燙,自行購買消炎藥口服,癥狀也未見好轉,并且還有加重的趨勢,部分病灶逐漸形成膿腫。
陳女士立即去當地大型三甲醫院治療,醫生為她切開膿腫引流,取組織做病理檢查,診斷為“乳腺化生性癌并侵犯右腋窩淋巴結”。但是手術后陳女士右側胸壁惡性腫瘤仍持續增大,伴有破潰、化膿,并且有陣陣惡臭。面對日益增大的惡性腫瘤和逐漸加重的病情,陳女士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更讓人擔心的是,增大的惡性腫瘤壓迫神經,陳女士的右上肢活動越來越困難。由于手術風險和手術難度極大,陳女士幾次求醫未果,幾經輾轉后來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整形外科。
張金明教授回憶,陳女士來院時面色蒼白,精神狀態極差。檢查發現右側胸壁巨大腫瘤,直徑大約20cm×18cm,向上侵犯至腋窩,周圍邊界不清晰,瘤體組織表面可見組織壞死、破潰、化膿,并且有血性液體滲出,右上肢偶有麻木不適,活動能力稍差。
胸部MR和CT檢查提示,右側胸壁巨大腫塊伴破潰、感染,結合病史,考慮惡性腫瘤,可疑累及右側背闊肌、前鋸肌和肩胛下肌。此外還發現右肺結節,考慮轉移瘤的可能。“陳女士的巨大惡性腫瘤向上侵犯至腋窩,腋窩又是全身血管和神經集中地之一,極大地增加了手術切除腫瘤的難度。”張金明教授表示。
多學科會診制定“最優方案”,栓塞血管“縮瘤”后切除
面對陳女士復雜的病情及手術難度,張金明教授決定組織醫院介入科、胸外科、乳腺內科、乳腺外科、影像科、麻醉科和營養科七大科室進行多學科大會診,為陳女士制定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
介入科主任許林鋒教授會診后建議手術切除腫瘤前可先行腫瘤部分血管栓塞,縮小腫瘤的同時減少術中出血,為下一步手術切除腫瘤提供一定的便利,胸外科、乳腺內科、乳腺外科、影像科、麻醉科和營養科教授也分別提出了寶貴的建議。
綜合各個科室會診建議,7月19日,張金明教授為陳女士先實施介入手術栓塞腫瘤部分供血血管,介入術后第二天再進行腫瘤擴大切除術。切除腫瘤后的皮膚缺損達到25cm×20cm,一期通過腰部帶血管蒂皮瓣轉移修復巨大皮膚缺損,術后第二天陳女士已可以自行下床活動。
“大腫瘤、大創面已經是我院整形外科常見的疾病,腫瘤整形外科所涉及關于功能、美學的綜合修復重建也為整形外科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張金明教授表示。通過多學科會診,多個科室共同協作、綜合治療,為巨大腫瘤整形修復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堅強的后盾,同時也為患者提供最佳治療方案。
張金明教授提醒廣大市民朋友在體表發現腫物后,切勿盲目推拿理療,一定要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對于一些惡性腫瘤,重在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手術切除之后定期復查,能夠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責任編輯:王云彤 通訊員:張陽、黃睿、蘇正)
今年25歲的小雅(化名)從今年5月開始體重突然增加了不少,肚子也比之前大了一大圈,起初一直以為自己只是吃多發胖了,便沒有在意。直到近期,……詳細>>
今天世界癌癥日。世衛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乳腺癌已經取代肺癌,成為全球第一大癌癥。在我國,每年新發乳腺癌病例約為42萬……詳細>>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可如果是突然發現,自己變丑了,下巴上翹、嘴唇腫大、鼻子變寬、皮膚粗糙,連平時穿的鞋子都穿不上了,這時候就要上心了。廣……詳細>>
今年2月份,中國國家癌癥中心發布了最新的中國癌癥報告《2016年中國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當年,中國新發癌癥約406萬例,相當于每分鐘有……詳細>>
4月15日 - 4月21日是第27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健康中國健康家 — 關愛生命科學防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