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時下,歐洲杯如火如荼地進行,無數球迷通宵達旦地關注著緊張的賽事。忠實球迷不忘在看球的空檔到足球場上去踢上幾腳,重溫一下“綠茵夢”。需要提醒的是,在足球、籃球等激烈運動中,前交叉韌帶損傷總是難以避免地出現。
前交叉韌帶斷裂:手術還是保守?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以下簡稱“暨大附一院”)運動醫學中心李劼若主任指出,前交叉韌帶重建術是治療前交叉韌帶(簡稱前叉)損傷的成熟術式,成功案例比比皆是。但部分朋友認為反正能走能跑,遲點做手術不要緊,拖了許久才來做手術,結果增大手術的難度和延誤了術后恢復速度;部分朋友則以為只要做了手術,就能輕松恢復到術前狀態,忽視了術前處理和術后康復,影響了治療效果;以上都是前叉損傷治療的誤區,這里跟大家分享幾個真實案例。
案例1:術前打了不該打的石膏,讓膝關節僵硬了
35歲的張先生是籃球愛好者,從國外歸來結束隔離期后打了場籃球,結果樂極生悲場上摔倒,膝關節馬上腫痛厲害,隨之到附近醫院就診。接診醫生安排做了磁共振,并且用了長腿石膏固定、制動,讓膝關節保持在伸直位置。
過了1周后,張先生轉到暨大附一院運動醫學中心就診,李劼若檢查、閱片發現,前交叉韌帶斷裂明確,并且伴有半月板損傷。
查體中,李劼若發現了新問題,張先生由于石膏固定了膝關節一周多,膝關節已經固定在伸直位了,動彈不了,這是影響手術過程和康復過程的。李劼若幫張先生拆了石膏,通過手法和鍛煉調整了數天,盡量恢復膝關節屈伸的活動范圍,再幫他進行關節鏡手術重建前叉和修復半月板。
麻醉后,李劼若發現張先生膝關節的活動度只有伸15屈-70(正常伸0-屈120以上),還是有粘連、僵硬的表現,先給與了手法松解,基本恢復了關節的活動度,再進行了常規的前叉重建和半月板修復,術中看到內外半月板后角撕裂嚴重,這也是受傷時旋轉、屈曲并擠壓的力量導致的,引起損傷后膝關節腫痛、活動受限的原因也在此。
術后第2天,張先生就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了拄拐下床行走、膝關節活動度功能訓練,疼痛感不明顯,活動滿意。李劼若提醒張先生,由于術前存在粘連,術后的康復可能還會有點疼痛,還要繼續加把勁練習。
避“坑”指南:明確的前叉斷裂/損傷,術前不要石膏固定。即使石膏固定,斷了的韌帶也是長不回去了,這和骨頭斷了固定能長上是完全不一樣的,是由韌帶的組織結構(斷了麻花樣散開斷端對不上)、韌帶中間血供少、關節腔內比鄰的組織的特點決定,而且這已經被大量臨床、實驗事實證實的。
石膏固定不僅沒有,還會導致像張先生這樣的關節僵硬、粘連,非常影響手術治療、康復的效果。對于不需要手術重建的前叉損傷(年齡較大、運動需求不大、損傷程度較輕等)的朋友也不需石膏制動,可以通過佩戴膝關節支具來保護就能達到保守治療的效果。
案例2:能走能跑就拖著,讓關節增生厲害了
43歲的何先生也是運動愛好者,由于踢球時外傷,明確是前交叉韌帶斷裂有兩三年了。醫生早就建議何先生行手術治療,由于工作繁忙,加上自覺能走能跑,不影響日常生活,于是一拖再拖。
最近,何先生感覺膝關節上下樓梯時也出現不適,下定決心抽時間來暨大附一院運動醫學中心進行了手術治療。術中,李劼若看到,前交叉韌帶早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且由于長期的慢性不穩定,半月板也有比較嚴重的撕裂(不穩導致磨損),髁間窩的骨質增生非常明顯,耐心將增生的骨頭一點點打磨后,才順利完成了重建。平時1個小時左右的手術,這次光打磨一步就用了快1個小時,明顯增加手術難度和時間。
術后,何先生表示納悶:為何前叉斷裂后還能正常走路、跑步,甚至不影響運動呢?
李劼若解釋道,走路、跑步及各種關節活動,靠的是肌肉的收縮,肌肉才是我們的“動力來源”。前交叉韌帶中間部分平均寬度為只有10~12mm,和強壯的肌肉比起來是非常非常細小的,它在膝關節里面,起到的是維持膝關節活動時的穩定作用,形象的說就是避免膝關節屈伸時晃來晃去。所以,前交叉韌帶斷裂,肌肉沒問題,正常走路、跑步是完全沒問題的。
前叉韌帶損傷/斷裂后,膝關節穩定性受到影響,關節屈伸、旋轉時失去平衡,晃來晃去,一段時間后,受傷的往往是半月板和軟骨。這時候會出現膝關節痛、活動范圍受限甚至突然間“卡”住動不了的感覺,這時候往往意味著傷得就不輕了,就是做手術修復也比早期受傷時修復要難。
避“坑”指南:前叉斷了是能走能跑的,但如果該做手術而拖著不做,長時間后會出現關節不穩定導致的半月板損傷、骨質增生、軟骨磨損等,這些改變有些是不可逆的,有些損傷會大大加大修復才成本和時間。所以,建議該手術時及時手術,千萬不要拖。
案例3:做完前叉重建就“躺平”,出問題才復診需再次手術
正在讀大三的小王同學,在兩年前因運動外傷致前交叉韌帶斷裂,受傷后及時手術,術后一兩個月恢復理想,便無按照醫囑進行康復鍛煉和定期復診。近2個多月來,小王覺得上下樓梯、跑步起步和轉彎時膝蓋使不上力,有時還會痛上幾天,覺得不太對勁,才到了醫院就診。
李劼若接診了小王同學,查體發現膝關節不穩很明顯,復查了X片和磁共振,發現重建的前叉韌帶已經松弛、失效,半月板有撕裂,怪不得小王出現了明顯的關節不穩和疼痛現象。
小王接受了前叉韌帶翻修術,術中需要清理了原來重建韌帶的瘢痕組織和增生的骨頭,把原來骨隧道的位置調整到了更合適的地方,讓新的韌帶重新在膝關節里安了家,修復了撕裂的半月板。
李劼若反復提醒小王,不能自己感覺沒什么不適就不遵囑進行康復鍛煉、不復診,這樣術后就“躺平”可能使很多隱患不能及時發現,發現了有可能需要再次手術。
避“坑”指南:前叉重建術后,需要科學、循序漸進、個性化的康復,這過程一般耗時9個月到1年之久。術后“躺平”,認為不痛、活動不影響就不好好康復的話,萎縮的肌肉難以長起來,即使韌帶長得不錯,關節功能也可能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如果康復早了、過量了可能造成韌帶的松弛、失效,康復晚了、做得不夠,可能使關節粘連、力量恢復差。
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的科學康復,是前叉術后非常重要的一環,不是做好手術等著,關節就能恢復好的。而且要遵囑定期復查,醫生能夠及早發現可能潛在的一些問題,早發現早處理,讓病人有更好的恢復效果。
(責任編輯:廖惠 通訊員:張燦城)
腦梗是因為某些因素所引起的局部腦組織區域血液供應障礙,造成腦組織缺血缺氧性病變壞死,從而引發一系列問題。即使腦梗及時救治也會遺留后遺癥,……詳細>>
2023年1月18日,國家醫保局正式發布《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22年),輝瑞前列腺癌創新藥物注射用醋酸地……詳細>>
總分652,超一本線164分!因白血病休學一年并曾讓安徽安慶全城牽掛的歐陽程程,終于等到自己的高考成績。2019年6月19日晚一條“救救……詳細>>
腸癌是胃腸道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僅次于食管癌和胃癌。早期癥狀是大便中帶血、大便習慣發生改變以及身體消瘦和食欲不振等,50歲以上的人是……詳細>>
廣州荔灣區的29歲劉女士在今年年初查出畸胎瘤,但由于擔心手術后留下疤痕,一直沒有進行治療。半年后,發現腫瘤在繼續長大,劉女士徹底坐不住了……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