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青光眼是全球第一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一旦致盲后,患者就再也沒有重見光明的機會,對患者的身心會造成巨大的打擊,對于青光眼的防治不可懈怠。
為了讓更多人知道青光眼、了解青光眼,達到早發現、早治療的目的,從而避免永久性的視力喪失,世界青光眼聯合會和世界青光眼患者聯合會共同發起一項全球性活動——世界青光眼周(每年3月的第二個星期),今年的青光眼周是3月7日至13日,主題為“視野不丟,生活無憂”。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科于2021年3月10日下午舉辦了青光眼科普講座及青光眼科近年科研成果媒體發布會,青光眼科學科帶頭人、眼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終身名譽主任、原中心主任葛堅(專家預約)教授,中山大學黨委副書記余敏斌教授,中心副主任卓業鴻教授,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科主任林明楷教授等出席了活動。
提防“盜取視力的小偷”,青光眼的誘因要了解
青光眼常被人們稱為“盜取視力的小偷”,因為它在早期時癥狀并不明顯,往往被發現時已是中晚期,已經對眼睛造成了不可逆的損傷。想要提防這個“盜取視力的小偷”,應從誘因方面著手,提前開始預防。卓業鴻教授指出,青光眼的誘因主要有以下3個:
1. 有青光眼或某些疾病的家族史,會增加患病風險。若是家族中,曾有人患上青光眼,其直系親屬患青光眼的概率會高于普通人。此外,高度近視,糖尿病患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人群,患青光眼的風險也更大,這些人群建議定期查眼壓,篩查青光眼。
2. 年齡因素。數據表明,45歲以上的人群,青光眼的發病率也更高,總人群發病率為1%,而到45歲以后則上升至2%。這個年齡階段的人群尤其要注意正確用眼,不要長時間低頭玩手機。
3. 不良的用眼習慣。生活中有一些大家習以為常的用眼方式,也可能是青光眼的誘因之一,如在黑暗的環境下長時間玩手機、趴在桌子上午睡、長期在昏暗的環境下用眼。
4.情緒因素,青光眼也與個人的情緒因素有關,遇事急躁、易緊張焦慮或是多愁善感、情志抑郁,在一定程度上也會誘發青光眼。
由此可見,青光眼來得并不是毫無緣由,要想提防它,可從誘因著手。高危人群定期檢查眼壓,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確用眼,可以讓“盜取視力的小偷”遠離你。
青光眼對視力的損傷不可逆,但可控!
青光眼是一組以特征性視神經萎縮和視野缺損為共同特征的疾病,最終會導致視力損傷甚至致盲,主要與病理性的眼壓升高有關?!扒喙庋垭m然是首位不可逆致盲性疾病,但可控。只要在早期發現并進行干預,可以阻止病情進展,維持患者視功能?!弊繕I鴻教授表示,青光眼在早期沒有明顯癥狀,當病情進展,部分患者可出現眼睛干澀、疲勞、視力模糊、視野狹窄,而當眼壓升高至25-30 mmHg時,可出現角膜水腫的情況。此外,近視人群若是在短期內近視度數不斷增加,不要單單以為是度數增加,也有可能是青光眼來臨的癥狀,應提高警惕,及時到眼科接受檢查,進行有效干預,控制病情進展,挽救視力。
在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科近年科研成果媒體發布會上,卓業鴻教授介紹了近三年(2018-2020)科學研究的新突破,包括37項科研立項(含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如干細胞與新型組織工程材料、青光眼致病基因與遺傳學研究、青光眼發病機制與分子靶點等。在臨床診療的新技術方面也有新的進展,制定診療規范:臨床指南與專家共識,進行新型青光眼藥物臨床試驗,運用新手術、新技術治療青光眼,如CLASS、 Xen、UCP、KDB等。這些新技術的運用,對控制青光眼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防治青光眼,要像監測血壓一樣監測眼壓
“青光眼是全球導致失明的第二大病因,僅次于白內障,卻是第一位不可逆致盲眼病。白內障患者經過手術治療后,還有機會重見光明,而青光眼所導致的損傷并不可逆,致盲后患者無法再恢復視力。因此,早檢查、早發現并在早期進行治療干預,可以控制青光眼的發展,防止視功能進一步損害。” 葛堅教授表示,青光眼一旦出現,就會長期存在,防治青光眼,要像監測血壓一樣監測眼壓,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避免在昏暗的環境下用眼、長期低頭伏案、或是用眼過度。減少情緒上的波動,保持良好的心態。此外,葛堅教授建議,青光眼的高危人群,無論年齡多大,都應該每年做一次眼底和眼壓檢查,檢測眼睛的健康狀態,發現問題及時進行干預。畢竟“視野不丟”,才能“生活無憂”。
家庭醫生在線(m.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 通訊員:邰夢云)
文章關鍵詞:
“所有人員即刻做好防護,馬上有一位高處墜落的患者要送進來!”6月7日9時許,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以下簡稱廣中醫三院)急診科主任李……詳細>>
6月25日,全國均無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其中廣州已經連續7天沒有本土感染病例,說明此前的一輪疫情已經得到很好的控制。但顯……詳細>>
近期,廣東陸續出現新冠肺炎病例,疫情防控工作正緊張有序地開展。正確佩戴口罩、勤洗手、少走動是行之有效的保護好自己的方法,對推進疫情防控有……詳細>>
2021年11月27日,全國冠心病中西醫結合學術會議在廣州召開。此次會議涉及中西醫結合心血管內外科、介入治療、心臟康復、基礎研究、胸痛中……詳細>>
2023年7月31日,Ⅲ期GLOW研究(NCT03653507)中期分析結果全文發表于全球頂級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雜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