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幾乎是眾所熟悉——性活動期婦女的尿路感染遠較其他人多發;妊娠婦女比起一般非妊娠者又明顯增多。盡管人們已充分注意了這一客觀現實,也多懂得如何講求衛生和預防,但畢竟這是一種生理上的薄弱環節,縱然“做足了功夫”亦未必能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態勢。幸好,尿路感染只要提高警惕,及早診斷和及時治療,絕大多數得以治愈,不會導致過多的損害。
妊娠尿路感染則又有別于非妊娠者,因為除了母體之外,還有一個正在不斷發育中的小寶貝。無論醫生或是孕婦本人,頭腦里必須增加一根弦,注意藥物對幼小生命的近期和遠期影響。——懼怕藥物的不良影響而有病不用藥,不行!因為感染對母子都有威脅。不考慮胎兒之承受力而單純追求殺菌,甚至濫用不適宜藥物,也不行!因為“玉石俱焚”簡直是罪過。
尿路感染的治療主藥離不了抗菌藥物,目前也無其他藥物(包括中草藥)可以取代。因此,應認識各類抗菌藥物對孕婦和胎兒的不良影響,以便趨吉避兇,確保母子平安。這里不可能很詳盡地分析每一種藥物的利與弊,但提綱挈領地分析一下某些常用抗菌藥對胎兒的不良影響,應是有益的,最少不至糊里糊涂受到損害。
第一類:氨基糖苷類(常用有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可以引起胎兒將來的永久性耳聾,在現實生活中恐怕有一些先天性聾啞者可能與用此藥有關。此外還會引起腎臟損害,因此,除非特殊需要,否則不應使用。
第二類:喹諾酮類(常用有氟哌酸、泰利必妥,各種“某某沙星”),這類藥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可引發小鼠的骨骼發育障礙,甚至出現軟骨壞死,在人類則未有研究報告。因此,不用為宜,真的要用的話,服藥時間也不應太長。
第三類:四環素類(常用有四環素、土霉素、強力霉素等)可以引起胎兒骨骼發育不良和將來牙質發育不良。幸好,此類藥已逐漸被淘汰而少用,但在某些邊遠地區,由于醫務人員接受醫學信息較緩慢,也仍有使用者,應予注意。
第四類:氯霉素,會引起灰嬰綜合征,也就是出生時,全身灰紫,缺氧而死亡。
第五類:磺胺類(包括多種磺胺,常用為新諾明,又稱百炎凈),在孕期6個月以上時服用,將來胎兒出生時易發生核黃疸(一種較嚴重的新生兒疾病)。
總之,孕婦用藥必須在腦中多增一根弦。合理用藥至關重要,抗菌藥是如此,其他藥也是如此。不怕累贅再強調一點,盲目濫用藥物是不對,但因害怕藥物不良作用而不用藥也是絕對錯誤的。物極必反,必然者也。正確之道,應該是取得醫生的指導,根據疾病的程度、體質情況、孕期的長短而合理選擇藥物。
家庭醫生在線(m.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梁燕瓊 )
文章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