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藥物升高血糖的潛在不良反應,在正常人群,通常會被胰島素代償性的分泌增加抵消,血糖仍可維持在正常水平,但對特殊體質的人在使用這些藥物時,由于糖耐量損害,就有可能引發藥源性糖尿病。
1、激素類藥物
(1)糖皮質激素
糖皮質激素是參與血糖反向調節的重要激素,通過促進脂肪生成和糖原異生、減少機體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減少糖原合成等而降低胰島素的敏感性,導致血糖濃度的升高。如醋酸可的松、潑尼松等。
(2)性激素
有資料表明,服用口服避孕藥者糖耐量損害的發生幾率會高于不用藥者,主要是由于避孕藥片中含有炔諾酮和炔諾孕酮,服用炔諾孕酮,可能會使血糖輕度升高,使隱性糖尿病變為顯性,對患有糖尿病的女性會產生不良影響。
(3)生長激素
對于生長激素水平降低的老年人,采用生長激素治療可使體內的脂質構成發生有益的變化,但是這種療法的不良反應是引起關節痛、腕管綜合征和血糖升高。
2、擬交感神經藥物
擬交感神經藥β-腎上腺素受體激動劑如沙丁胺醇等經常被用于哮喘的治療,但它們可能引起高血糖癥,尤其在與糖皮質激素合用時,更容易發生。與普通健康人群相比,如糖尿病病人在使用沙丁胺醇時,會出現更高的血糖、游離脂肪酸、酮體和甘油三酯水平。這些不良反應可以通過減少藥物劑量而改善,終止治療則可消失。
3、茶堿類藥物
如氨茶堿過量,可使兒茶酚胺釋放,導致血糖增高。所以糖尿病合并哮喘的患者使用茶堿類藥物要注意用量。
4、抗高血壓藥物
某些抗高血壓藥可增加發生糖耐量損害的風險,引發糖尿病或惡化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
(1)噻嗪類利尿劑:如芐氟噻嗪、雙氫克尿噻等,研究顯示利尿劑在用于降壓的同時會導致低鉀血癥,抑制胰島素的分泌,從而增加高血糖的危險。
(2)吲達帕胺: 吲哚帕胺是利尿類降壓藥中最常用的一種,有利尿擴血管作用,有報道稱該藥會引起個別人血糖升高,但對于沒有糖代謝異常的輕、中度高血壓患者的血糖影響很小。已有糖代謝異常,如胰島素抵抗、糖耐量異常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要慎用。
(3)β受體阻滯劑對糖、脂代謝均可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其可通過作用于β2 受體,抑制胰島素分泌,并影響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從而引發或加重胰島素抵抗。
5、抗精神抑郁藥物
許多精神藥品可引起高血糖,如奧氮平、氯氮平等。這類藥物均可不同程度的產生胰島素抵抗、降低胰腺β細胞的反應性,從而引起高血糖。但它們升血糖作用通常并不嚴重。
6、抗病毒藥
如奈非那韋、茚地那韋等,無論患者有無糖尿病,在開始用蛋白酶抑制劑抗 HIV 病毒治療后或長期使用后,均有可能發生高血糖癥。所以對于 HIV 感染者在應用蛋白酶抑制劑控制病毒時,在開始蛋白酶抑制劑治療之前和第一年治療中每 3~4 個月檢測基礎血糖水平。如果血糖水平保持穩定,則可減少血糖監測次數。
7、免疫抑制藥
他克莫司、環孢素A,該類藥物在用于器官移植后預防排異反應時,會引起胰島素分泌減少,且引起高血糖。血糖升高的機制可能為其導致胰島細胞壞死、空泡樣變,減少胰島素的分泌、增加胰島素抵抗,這種升血糖作用可逆,并呈時間和濃度相關性。
8、化療藥
化療可引起血糖異常升高,嚴重者可誘發糖尿病。除化療中使用的糖皮質激素、性激素類藥物可升高血糖外,化療藥物也可引起血糖異常。化療藥的直接和間接毒性可能是造成血糖異常的原因:鉑類、門冬酰胺酶、甲氨蝶呤、環磷酰胺等對胰島B細胞的直接毒性作用可抑制胰島素的合成及分泌導致血糖升高;化療藥物所致肝、腎功能受損可間接干擾血糖代謝。
9、他汀類調脂藥
糖尿病患者使用他汀類調脂藥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但新發糖尿病等不良事件發生率也隨之上升。他汀類藥誘發新發糖尿病的具體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他汀類導致胰島 B 細胞膜結構受損,引起胰島素分泌障礙有關。
10、其他藥物
除上述列舉的藥物外,其他能引起高血糖的藥物還有許多,如抗結核藥異煙肼、利福平;還有煙酸、硫噴妥鈉、苯妥英鈉、鋰鹽、左旋多巴、甲狀腺激素、二氮嗪、恩卡胺、乙酰唑胺、嗎啡、阿司匹林、消炎痛、胺碘酮、α干擾素、萘啶酸、加替沙星、奧曲肽、甘油等均可能引發高血糖。
總之,深入了解以上這些藥物對糖代謝的不良反應和它們的機理,有助于更好的指導我們臨床用藥,也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
(責任編輯:沈麗娜 )
過敏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現象,引起過敏的原因有很多,有的人本身就是過敏體質,一旦接觸到過敏原,就會導致過敏現象的出現。過敏的程度不同,患……詳細>>
糖尿病和高血壓都是常見的慢性病,臨床上,不少高血壓患者經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也不少伴有高血壓,這類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應該怎么用藥……詳細>>
一些抗高血壓要之間聯合使用,往往能加強作用,減少用藥的劑量,相互抵消或減輕不良反應。哪些藥可以聯合使用呢?詳細>>
適量運動能降壓。運動首先能降低體重,而肥胖是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通過飲食和運動降低體重之后,可以使收縮壓降低5-20mmHg,這與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