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是指在靜息狀態下動脈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謝紊亂以及心、腦、腎和視網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以器官重塑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如果癥狀不明顯,不難受就不用吃高血壓藥了?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抗高血壓藥主要有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鈣拮抗劑等,不同病情的患者用藥方案可能有所差異,但治療高血壓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長期用藥,控制血壓水平。
高血壓病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高血壓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其往往還可引發多種并發癥。
廣州紅十字會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吳同果教授此前接受家庭醫生在線采訪時介紹了幾種常見的危害:
1、血管硬化。高血壓引起動脈病變是其損害心、腦、腎等臟器的病理基礎。高血壓病初期,全身細小動脈痙攣,但尚無明顯病理形態改變。隨著病情的發展,長期的血壓升高,使全身細小動脈發生硬化。中等及大動脈出現內膜脂質沉積,形成粥樣硬化斑塊和血栓。這種病理改變多發于冠狀動脈、腦動脈、腎動脈,從而引起心、腦、腎等臟器的損害與功能失調。
2、冠心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臟病。而高血壓可冠狀動脈出現內膜脂質沉積,形成粥樣硬化斑塊和血栓,引起冠心病。
3、心力衰竭。
4、中風。(1)高血壓可直接作用于顱內細小動脈,形成微動脈瘤,動脈瘤破裂是腦出血的主要原因。(2)高血壓可通過機械性刺激和損傷大動脈血管的內皮細胞,使之發生粥樣硬化,血栓形成,導致腦梗塞。高血壓病常見的頭痛、頭暈和頭漲等癥狀也是腦動脈硬化、血管擴張或痙攣、腦供血不足及內耳迷路血管性障礙等的表現。
5、腎損害。血壓未得到控制的高血壓病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腎臟損害,發展至后期則可出現慢性腎功能衰竭等。
不難受就不用吃高血壓藥了?
高血壓患者的主要治療目標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腦血管的并發癥發生與死亡的總體危險,治療所有可逆性心血管危險因素、亞臨床靶器官損害以及各種并存的臨床疾病。
如患者自覺癥狀消失,不難受了就自行停藥,容易引起高血壓水平波動,反正加大出現上述并發癥的可能性。因此高血壓患者需按療程堅持用藥,控制血壓水平,盡可能避免上述并發癥的出現。
(責任編輯:蘇雅婷 )
患者若因為各種因素,例如可能用了一段時間藥物發現血壓已經“控制好了”,或藥價太貴、每天吃藥煩心,或怕服藥時間長對肝腎造成影響,而擅自停藥……詳細>>
“是藥三分毒”,抗高血壓藥物也不例外。β受體阻滯劑,作為高血壓治療的一線用藥,在臨床中應用廣泛。β受體阻滯劑有很多,大致分為β1、β2受……詳細>>
高血壓的診斷是在不同一天,數次在安靜休息時,測血壓值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即可確診。高血壓有原發性和繼發性之分……詳細>>
隨著高血壓發病率逐年升高,服用治療高血壓藥物的人也越來越多。使用高血壓藥物應該注意哪些原則呢?高血壓患者在使用抗高血壓藥物時,應注意以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