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當哺乳期婦女需要用藥的時候,往往會非常緊張,不僅擔心藥物會影響乳汁分泌,而且很害怕藥物隨母親乳汁進入嬰兒體內,從而對乳嬰產生影響。
其實能夠影響母親哺乳的藥物并不多,除了以下藥物外,大多數藥物并不會通過母親乳汁對寶寶產生影響。
(1)中藥炒麥芽、花椒、芒硝等,西藥左旋多巴、麥角新堿、雌激素、維生素B6、阿托品類和利尿藥物。這些藥能使母親退乳,故母親在哺乳期中不可輕易服用。
(2)青霉素族抗菌素。這類藥很少進入乳汁,但在極個別情況下可引起乳兒過敏反應,應予以注意。
(3)磺胺類藥物,在哺乳期不宜長期。
(4)氯霉素,乳兒特別是新生兒,肝臟解毒功能尚未健全,若通過乳汁吸入氯霉素,容易發生乳兒中毒,抑制骨髓功能,引起白細胞減少,甚至引起致命的灰嬰綜合征,應禁用。
(5)四環素和強力霉素,這兩種藥都是脂溶性藥物,易進入乳汁。特別是四環素可使乳兒牙齒受損、琺瑯質發育不全,引起永久性的牙齒發黃,并可使乳幼兒出現黃疸。所以也應禁用。
所以大部分情況下,母親并不需要因為用藥而停止母乳喂養。其實新手媽媽們往往沒有意識到,停止母乳喂養會給孩子帶來不小的損失,母乳可以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營養要求,還可以提供免疫性抗體,保護孩子遠離疾病,停止母乳喂養等于讓嬰兒少了一層保護。
但是,還是會有人擔心媽媽用藥后藥物通過乳汁傳給寶寶,也會擔心媽媽的疾病通過哺乳傳染給孩子,有這些擔憂可以理解。哺乳期的母親用藥不同于一般人群的用藥,其主要原則是:
首先要有明確的用藥指征,用藥盡量用有效最小劑量,不隨意停藥或加大劑量;
其次在不影響治療效果的情況下,盡量用入乳汁少,對新生兒影響最小的藥;用藥時間在哺乳剛結束后,間隔4小時以上哺乳,或根據藥物的半衰期,調整哺乳間隔;
對用藥時間長或者劑量較大可能造成不良影響的情況,要隨時監測孩子的血藥濃度。如果哺乳期的母親患病,應該盡量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用藥,爭取盡快痊愈。
以抗生素類藥物為例,很多媽媽都特別擔心,怕藥物成分會從奶汁傳給寶寶,所以感冒發燒、細菌感染都不敢吃藥,其實這種擔心完全沒有必要。首先乳汁中抗菌藥物的含量很低,不會高于母親用藥量的1%,嬰兒從母乳喂養中可能接受的藥量遠遠低于直接服用或注射。
哺乳期的母親如果患病,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千萬不要自作主張,因為害怕藥物通過乳汁影響嬰兒而不吃藥。一來拖延病情、導致自身疾病加重,無法照料襁褓中的嬰兒;二來疾病影響體力、影響乳汁分泌,反而會影響母乳喂養。
(責任編輯:黃莉莉 )
文章關鍵詞:
女性在身體處于特殊時期時是不能隨便使用藥物,如經期、孕期、哺乳期,也正因此讓很多女性認為在這些時間段身體有問題也要死扛,服用藥物會傷害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