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關于美國的窮人最近又有了個新的說法,叫做美國正成為食品券國家,理由呢?美國現在有有4600萬人在領取政府發放的食品券。食品券體系是美國政府最主要的反饑餓項目,也是政府為窮人提供的一種社會福利。
政府每年撥出專門款項為窮人家庭提供食品上的經濟補貼,也就是政府發銀子,讓窮人別餓著,肚皮得填飽了。簡而言之,食品券是美國政府為保證低收入家庭能夠達到政府規定的飲食健康標準而實施的營養資助項目,食品券本身是一種內部流通貨幣,供低收入家庭在超級市場購買各種食品。
有人認為美國窮人的生活水平要好過中國中產階級,這種看法比較片面。當然一個四口之家年收入2萬多美元(將近13萬元人民幣)在美國就叫窮人家庭,在中國一個家庭年收入10萬元人民幣以上可能會過上個小康生活。由于美國生活成本較高,一個四口之家要過上小康生活水平,年收入7萬美元才說的過去,所以年收入2萬美元的家庭屬于窮人一點也不為過。
但是如果仔細觀察美國社會窮人的生活狀況,有一個不能說是有趣但卻較為復雜的現象,那就是美國窮人“發福”的人多,越窮的人家胖子越多。
${FDPageBreak}
在人們的印象里,瘦骨嶙峋才是窮人的特征,人越窮還越胖,這就有點倒行逆施。不過根據統計數據,2008年,美國成年人中患上肥胖癥的比例為34%,2歲至19歲兒童和青少年肥胖癥的比例為16.9%。肥胖成為美國人的一種“富貴病”,而窮人患上這種“富貴病”的比例還偏高,這就讓人頭大了。
2011年7月,美國人健康基金會發布了一份名為“F就是肥胖”的研究報告,專門談到了美國窮人面臨的肥胖問題。該份報告的統計數據顯示,窮人家庭肥胖癥的人群比例遠高于中等和高收入家家庭比例。
在年收入1萬5000美元以下的家庭,肥胖人口的比例為33.8%,年收入1萬5000至2萬5000美元的家庭,肥胖人口的比例為31.8%,年收入2萬5000至3萬5000美元的家庭,肥胖人口的比例為29.9%,年收入3萬5000至5萬美元的家庭,肥胖人口的比例為29.5%,年收5萬美元以上的家庭,肥胖人口的比例為24.6%。上述數據似乎顯示一種趨穩。收入越高的家庭,肥胖人口的比例越低。反之,收入越低的家庭特別是窮人家庭,肥胖人口的比例越高。
從營養學上來看,高脂肪、高熱量的食品容易造成人身體肥胖。而窮人家庭在飲食結構上確實攝取更多高脂肪和高熱量食品,而食用蔬菜和水果的比例偏低。究竟是窮人買不起蔬菜和水果,還是他們更喜歡吃高蛋白的食品,醫學界的研究還無定論。
${FDPageBreak}
貧困的家庭似乎更容易出現營養不良的情形,但為何美國窮人更多是患上肥胖癥呢?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表明美國人的肥胖癥與貧困有直接關系,但統計數據表明,美國貧困人口比率高的州,肥胖癥的人群比例也高。美國貧困率最高的10個州,民眾肥胖比例均超過14.9%,有6個州肥胖率占居前列。而在美國貧苦人口比例最低的10個州,民眾肥胖比例均不超過9.2%。
肥胖癥是影響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肥胖癥可以引起多種慢性病,例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根據2006年的數據,美國每年花在治療肥胖癥上醫療開支高達1470億美元。
美國健康部門呼吁人們多運動,每天散步是個好辦法。如果一天慢走1萬步,相當于5英里,這對人的健康是有益的。為了減少肥胖癥人群比例,政府制定了很多指導性政策標準,興建社區公園,鼓勵民眾多運動。健身房生意火紅,為了減肥一些窮人花錢來消耗吃的太多而產生的脂肪。
窮人肥胖癥人數多,這就形成一個特殊的現象,一方面政府為他們提供食品券和免費的食品,另一方面政府還要出資推動減肥運動,建立相關設施,最后成了免費吃飯,花錢減肥。
${FDPageBreak}
肥胖癥產生多與人的飲食習慣有關,吃的好不意味著吃得健康。研究顯示,肥胖癥也與人們接受教育程度有關聯,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肥胖癥的比例低,教育程度越低的人群肥胖癥比例也越高。在美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人群中,肥胖癥的比例為32.8%,高中文化程度人群中,肥胖癥的比例為30.4%,高中以上、大學以下文化程度人群中,肥胖癥的比例為29.6%,大學以上文化程度人群中,肥胖癥的比例為21.5%。
那么美國窮人在吃上到底是吃不飽還是吃得不健康呢?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統計,在美國貧困家庭中,有92.2%的家庭在過去4個月中有足夠的食品,盡管有26%的家庭認為有時有些食品并不是他們最喜歡的食品。6%的貧困家庭稱他們有時沒有足夠的食品,1.5%的家庭說他們經常沒有足夠的食品。
吃和住是一個家庭維持基本生活不可或缺的兩大方面,美國窮人既然有政府食品券的補助,在吃上不僅不用花錢,而且大多數窮人家庭還可以同收入高的家庭一樣達到美國農業部規定的家庭食品營養標準。2008年,美國75.4%的家庭可以保證在飲食上滿足家庭成員的健康需要。在飲食上不能滿足家庭成員健康需要的家庭有16.6%,而這些家庭大多并非無力購買食品,而是在飲食上吃的不健康,如多喜歡大魚大肉、而較少食用水果、蔬菜。
${FDPageBreak}
對于貧困家庭而言,食品短缺和營養不良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食品短缺會造成營養不良,而營養不良卻也可能是由于飲食不合理造成的。食品短缺的家庭在美國貧困人口中戰的比例不是很高,更多的貧困家庭往往是在飲食上按照營養學來衡量不合理。貧困家庭特別是兒童,食用肉類的比例較高,而在食用蔬菜和水果上較少。
美國衛生部門呼吁民眾減少脂肪、細化谷物、鹽和糖的攝取量,而更多食用水果、蔬菜、全谷物、低脂牛奶和奶制品。2010美國政府提出的營養大綱--“食品金字塔”,并不是鼓勵人們多吃大魚大肉,而是呼吁美國人多吃含鉀、富含纖維、維生素D和鈣的食品。按照食品金字塔,人們在日常飲食中,應多吃也是最基礎的食品是米、面,接下來應大量食用蔬菜和水果,再往上才是各種奶制品,各種肉類、魚類、雞蛋和堅果等,最后是油類和糖。
饑餓在美國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這并不僅僅是吃得飽的問題,反而更是如何吃得健康、吃得有營養的問題。特別是對于窮人,首先是要吃得飽,然后才能考慮吃得好。在金錢短缺的情況下,窮人多放棄有營養的飲食,而是以高熱量的食品和飲料來滿足需要這或許是美國窮人胖子多的一個原因。
(責任編輯: )
文章關鍵詞:
全脂牛奶換成低脂牛奶、不允許吃漢堡、以飲用水代替含糖飲料、早餐吃葡萄和蘋果片、晚餐必備各色蔬菜——第一家庭的減肥家規跟我們平時所知曉的減……詳細>>
多數女性在25-30歲之間懷孕生子。此時人體的新陳代謝率已經開始降低,生育后又告別了經常鍛煉、拼命工作的時代,即使飲食數量不變,發胖的可……詳細>>
一個肥胖美國人屢屢求職失敗,無助的他竟然選擇切胃手術來減肥……詳細>>
女人對于懷孕除了喜悅之外還有一種莫名的擔心!那就是害怕生小孩之后身材會變胖,身材走樣變形。從中醫的角度看,肥胖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減去……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