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反復發作需警惕 小心患上直腸癌
責任編輯:燕君 家庭醫生在線綜合 2011-11-22
據最新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每年直腸癌新發病例已超過17萬,在癌癥排行榜中躍居第二位,在胃腸道惡性腫瘤中僅次于胃癌。但由于直腸癌和痔瘡的常見癥狀都是便血,人們的疏忽致使很多直腸癌被發現時已是中晚期,延誤了診治。
痔瘡反復發作需警惕
家住李家村的劉大爺便血半年多了,起初他以為自己患了痔瘡,一直忍著,嚴重了就去附近的藥店隨意買些治痔瘡的藥,但最近不知道怎么了,劉大爺便血癥狀越來越嚴重了,一般還要大便四五次,還伴有腹痛、腹瀉等癥狀,精神也不如以前了。他來到附近的西安東大肛腸醫院檢查,專家通過肛腸直檢和電子肛腸鏡檢查,確診其患有直腸癌,已經發展到了晚期。劉大爺聽了這個噩耗心如刀絞。
西安東大肛腸醫院院長關世敏介紹,在臨床中,類似劉大爺的患者不在少數,臨床上發現不少患者的直腸癌在痔瘡的“掩護”下,不斷“生長”,直至發生明顯梗阻癥才會被確診,但此時已錯過了直腸癌的最佳治療時間。因此,痔瘡病人及家屬一定要提高防癌保健意識,若痔瘡反復發作,多次治療沒能治愈的情況一定要當心,千萬別讓癥狀相似的痔瘡掩蓋了直腸癌。即使不是直腸癌,痔瘡引發的長期出血易讓身體出現貧血。
專家談到,女性痔瘡疾病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更大,痔瘡不僅會加重女性的便秘癥狀,引發女性缺鐵性貧血,痔瘡出血或發炎往往會導致病菌大量繁殖進而引發婦科疾病。如果有痔瘡久治不愈的患者最好能夠及時到專科醫院檢查,以排除直腸癌疾病。
做有心人可盡早發現
雖然很多患者誤把直腸癌當成痔瘡,但是只要細心觀察,這兩種病癥還是有一些差別的。關世敏指出,一般痔瘡造成的便血顏色鮮紅,便紙粘血,或排便時滴血、噴血;因腸道腫瘤出血主要是大便摩擦所致,所以多數血色暗紅,并含有黏液,呈黏液狀血便,有時僅為大便表面粘血跡,但便血的現象并不一定每次都發生。痔瘡患者一般不會有大變化;腸癌患者常出現排稀爛便,大便變細或有溝槽痕跡的情況也較多見。
另外,痔瘡患者一般排便習慣不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腸癌患者大便次數明顯增多,而且時間拉長,實際上是由于腸道受腫瘤脫落物的刺激,令患者老有便意感,老覺得未排盡所致。
針對性檢查排除疾患
“針對性檢查對于排除疾病至關重要,如果已多次出現便血問題,就應該提高警惕,及早到醫院做腸道的相關檢查。”西安東大肛腸醫院主任醫師趙倩稱,臨床上最常用且最為簡單易行的直腸指檢往往就能檢查出直腸癌。醫生戴上指套,幫患者探查6-8厘米范圍內的低位直腸是否存在腫塊,根據腫塊位置、大小以及指套上是否粘有血跡等情況,就可以獲得相關信息。
趙倩提醒,對于長期不明原因的便血、貧血,長期慢性腹瀉或便秘,以及腹部有腫塊和有家族性腸癌遺傳病史、結腸息肉病史等人群,最好做腸鏡查個清楚。40歲以上的普通人群,也應每隔三、五年做一次肛腸鏡檢查以便及時排查相關病變,腸鏡前端有電子攝像頭,伸入體內后能將經過的腸道相關信息拍攝下來,醫生可進一步觀察和分析腸道內部的變化進行診斷。整個電子肛腸鏡檢查過程無痛苦、快捷方便,正確診斷率很高,為后期對癥治療提供了專業的診斷資料。
健康互動聚焦
窺八卦知健康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
- 處理 SSI 文件時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