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瘺危害甚大 四小療法教你遠離肛瘺
肛瘺是指肛門周圍的肉芽腫性管道,由內口、瘺管、外口三部分組成。內口常位于直腸下部或肛管,多為一個;外口在肛周皮膚上,可為一個或多個,經久不愈或間歇性反復發作,是常見的直腸肛管疾病之一,任何年齡都可發病,多見于青壯年男性。發病率僅次于痔,多見于男性青壯年,可能與男性的性激素靶器官之一皮脂腺分泌旺盛有關。
肛瘺一旦形成,一般無自愈可能,手術治療便是惟一的治愈性手段。但近年來有人采用人工材料填充瘺管的辦法治療肛瘺,認為療效較好而不須手術治療。手術的原則是將瘺管切開或切除,使其成為開放的創面而達到逐漸愈合的目的。治療中應強調弄清內口的部位及與外括約肌深部的關系,以避免損傷括約肌而致肛門失禁。常用的手術方式 有以下幾種。
肛瘺對人體危害大
1、成人患有肛瘺后自愈的機會極少,患者因為痛癢,影響工作和學習,而且肛瘺拖的時間長了還會使身體虛弱消瘦、精神不振、抗病能力下降,甚至出現貧血。
2、肛瘺的多次反復發作,膿液可穿破管壁順括約肌間隙蔓延而成多發性、復雜性肛瘺,不但給治療帶來困難,而且也影響到肛門的生理功能。
3、肛瘺感染發炎后,肛門疼痛劇烈,潰破后膿水污染內褲,膿汁刺激局部皮膚,肛門瘙癢劇烈。久而久之可使身體虛弱消瘦,精神不振,抗病能力下降,發作亦越頻繁,形成互為因果。
4、肛瘺的多發性,可形成直腸陰道瘺、直腸尿道瘺和直腸膀胱瘺,危及周圍臟器,并且多年未治或誤治的老肛瘺有瘤變的可能。
四大療法如何治療肛瘺
1、瘺管切開術:適用于單純性低位肛瘺,手術時用探針查清瘺管全程,循探針瘺管全部切開,刮去瘺管內肉芽組織,使創面呈V 形。創面內填塞油紗布,2~3 天后每天用1∶5000 PP 粉或熱水坐浴,創面清潔。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要注意保證切開創面的肉芽組織由基底部向淺表生長,最后全部愈合,因此經常性觀察創面和換藥就顯得很重要。術后2~3 天局部使用生肌膏或生長激素制劑換藥可加速創面的愈合。
2、掛線療法適用于高位單純性或復雜性肛瘺。此法可避免括約肌一次切開斷裂收縮致術后肛門失禁,臨床上應用廣泛,操作簡便,可在門診施行。其缺點是術后復發率較高,這主要與術者探查分支及內口部位不徹底有關。高位復雜性肛瘺可經多次掛線使其變為單純性肛瘺。手術方法:麻醉下先用探針從外口插入,順瘺管經內口穿出,在內口端探針上縛一橡皮筋,然后將橡皮筋從內口經瘺管在外口引出。切開內外口之間的皮膚,拉緊橡皮筋予以結扎。術后3~5 天可再緊線一次。一般在術后2 周內橡皮筋脫落,留下敞開創面逐漸愈合,如2 周后橡皮筋不脫落,此時可用剪刀將橡皮筋縛扎的組織剪斷。
3、肛瘺切除術一般適用于低位單純性肛瘺,但近年來有許多學者將此法應用于高位肛瘺及復雜性肛瘺。方法為一次性將全部瘺管切除,創面為健康的正常組織,并呈內小外大狀態。較淺表的創面可作全層縫合,5 天后拆線,多可一期愈合,較深的創面宜敞開。高位肛瘺作切除術時,宜分出外括約肌深部,需切斷者應注意將其縫合重建。
4、中醫療法中醫療法也有其適用范圍,一是初起內痔、外痔患者;二是年老體弱不適合手術的人;三是內外痔中后期且兼有其它嚴重疾病的人(如肝病、腎病、腹部腫瘤等);四是肛裂、肛管直腸周圍膿腫、瘺管發炎期及一切肛門感染初起者。
(責任編輯:詹遠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便血的定義是什么?
2024-10-21小孩大便出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024-10-21肛門旁屁股上長硬痘是痔瘡嗎
2024-10-21大便時痛且便后肛門有肉,不出血,是何
2024-10-21肛門有塊肉肉不痛不癢是怎么回事
2024-10-21心臟不好且痔瘡疼痛難忍,如何應對?
2024-10-21大腸息肉切除后存在復發的可能嗎?
2024-10-21肛門外長肉疙瘩且疼痛,如何處理?
2024-10-21
熱門文章
懷孕脫肛能生小孩嗎?這是需要注意的
2024-10-11痤瘡長什么樣
2024-10-10長痤瘡怎么樣治療
2024-10-09臉上總長痤瘡怎么辦?一文教你科學應對
2024-10-09痤瘡的治療費用大概是多少錢
2024-10-09膿包型痤瘡怎么治療?專業攻略大揭秘!
2024-10-08告別反復長痘,揭秘長效預防臉部痤瘡的秘訣
2024-09-29結節性痤瘡怎么治療?專業攻略大揭秘!
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