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小兒慢性便秘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臨床癥狀,表現為大便次數減少、便質干硬,且排便困難或不暢??捎稍S多因素引起,如平滑肌源性、神經源性,代謝性或內分泌疾患等,稱繼發性便秘;當排除了這些因素后的便秘稱為功能性便秘。國外資料表明小兒便秘發生率3%-8%,其中90%-95%為功能性便秘。國內流行病學調查顯示,2-14歲小兒功能性便秘的發病率為3.8%,城區高于農村,女童高于男童。功能性便秘是影響小兒生活質量及身心發育的胃腸動力障礙性疾病,經常困擾患兒及其家長。
慢性便秘的常見原因
1。 膳食結構不合理:蛋白質食物攝入偏多,如肉類、蛋、奶;含碳水化合物食物(主食)攝入少且過于精細(粗糧少);含膳食纖維食物攝入不足,如蔬菜、豆類、水果。此外,飲水少亦為重要原因。
2。 腸道菌群失調:腸道內有益菌減少,如雙歧桿菌、嗜乳酸桿菌和糞鏈球菌等,而有害菌增多,如革蘭氏陰性桿菌、梭狀芽孢桿菌及其它腐敗菌,而產生大量腸毒素和有害物質,使腸蠕動減慢,腸功能紊亂。
3。 環境、生活習慣改變:入幼兒園后,由于環境陌生,生活方式變化大,部分兒童因為害怕,盡量避免在幼兒園解大便;學齡期兒童由于上課等因素,經常試圖抑制排便。糞便往往儲留于直腸,久而久之,盆底肌疲勞而致收縮無力,肛門括約肌松弛。液態糞汁自糞塊周圍滲漏,而使糞便污染內褲或大便失禁。有時伴有腹痛、食欲下降等。
4。 活動量少:現今社會生活內容及節奏變化,兒童每天活動量亦受影響,特別是7歲以上兒童,白天大部分時間上課學習,回家后做作業、看電視、操作電腦等,使活動量大為下降。
5。 缺乏正規排便習慣訓練:排便習慣訓練是指在餐后半小時內胃結腸反射最活躍期間,有目的地使小兒入廁(或坐便盆等),逐漸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使其由反射性排便過渡到規律性排便以適應社會秩序,防止功能性便秘發生的良好生活訓練方式。以18個月左右開始為宜。
6。 精神因素 20%的患兒有精神因素,有學者稱之為精神性便秘。在發生便秘前遇到突發事件,如家庭不合、父母離異,搬遷新居、轉學、面臨考試或升學等,患兒情緒差、焦慮或抑郁,影響正常排便。
便秘的癥狀
便秘的癥狀主要是指糞便干結、排便困難或不盡感以及排便次數減少等。便秘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常見病癥,包括胃腸道疾病、胃及消化道的系統性疾病,許多藥物也可引起便秘。不少便秘無器質性病因,如功能性便秘、盆底排便障礙及便秘型腸易激綜合癥。
一,癥狀
便秘不是一個病,而是多種疾病的一個癥狀,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含義,其包括:
1。大便量太少、太硬,排出困難;
2。排便困難合并一些特殊癥候群,如:長期用力排便、直腸脹感、排便不完全感或需手法幫助排便;
3。七天內排大便次數少于3次。
二,分類
在臨床上,便秘按病因主要分為三類:
1。梗阻性便秘。
這種便秘病人原有痔瘡、肛竇炎、直腸炎等肛腸疾病,由于長期受慢性炎癥刺激,導致肛門處肌肉(恥骨直腸肌)肥厚痙攣,或直腸前突,松弛下移,形成肛門不完全性堵塞,表現為“開門”困難,病人排便顯得格外費力,甚至蹲一個小時也排不出大便,即使排出,還常有排不凈或下墜感。
2。無力性便秘。
此種便秘多由于結腸傳導無力,或過長、扭曲、下移所致,表現為大便次數少或無便意感,糞便堅硬,排出困難,多見于年老體弱或育齡期婦女。
3。痙攣性便秘。
多與精神因素有關,如焦慮、抑郁導致,常常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當出現便秘時具有梗阻性便秘和無力性便秘兩種類型的特點。
(責任編輯:汪博宇 )
文章關鍵詞:
便秘作為癥狀是指比健康時的便次減少、糞質堅硬、病人有不舒服的感覺而言。在正常情況下,食物通過胃腸道,經過消化、吸收,所余殘渣的排泄常需2……詳細>>
便秘的原因常不是單一的,直接發病的原因可分為兩種,即結腸運動遲緩或痙攣引起的結腸性便秘和直腸反射遲鈍引起的直腸性便秘,又稱排便困難。還有……詳細>>
便秘是臨床常見的復雜癥狀,而不是一種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數減少、糞便量減少、糞便干結、排便費力等。上述癥狀同時存在2種以上時,可診斷為癥……詳細>>
對于便秘我們都不陌生,便秘嚴重影響著患者的健康,所以當出現便秘的癥狀時,必須及時的上醫院就診。便秘起病緩慢,病程較長,患者更離不開家屬們……詳細>>
便秘是指排便不順利的狀態,包括糞便干燥排出不暢和糞便不干亦難排出兩種情況。以下因素都是發生便秘的重要原因:①攝入的食物或水分過少,使腸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