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關節炎臨床表現是什么
1、手的骨關節炎是最常見的,其特征表現有以下幾種:通常在手指遠端指尖關節背側出現骨性增生的結節,稱為赫伯登結節;繼而在近端指間關節出現類似結節,稱為布卡得結節。由于結節性增生,手指各節可向尺側或橈側偏斜、構成蛇樣手指。由于大魚際萎縮,第一掌腕關節半脫位而呈形手指。骨性結節一般無疼痛,先為單個,爾后逐漸增多。手部操勞或下涼水,可誘發疼痛或伴發結節周圍軟組織紅、腫、疼痛或壓痛,經休息或抗炎藥物短期治療后可消失。
2、膝關節也是骨關節炎最常受累的關節。患者主要感覺關節酸痛,脹痛,尤以長距離行走劇烈運動,受涼或陰雨天時加重。下樓困難,下樓時雙膝發軟,易摔倒。蹲起時疼痛,僵硬,被動運動時膝關節有響聲或觸及骨摩擦音。少數患者可出現短暫的關節腫脹和積液。關節X線片檢查可發現骨質增生,關節間隙變窄,一般無關節破壞。
3、頸椎是骨關節炎的好發部位,也是骨關節炎中可能導致嚴重并發的重要部位。通常將頸椎骨關節炎引起的癥狀稱為頸椎病。國內將頸椎分為以下6型:
(1)、主要為頸椎局部疼痛,少數可反射性引起頭、頸、肩疼痛。
(2)、神經根型:指增生的骨刺和壓迫神經根引起感覺,運動功能障礙,又分急性和慢性型。
(3)、脊髓型:指脊髓受壓或缺血引起的脊髓傳導障礙,又分中央與周圍兩型。前者發病從上肢向下肢發展,后者則相反。此兩型又分輕、中、重三度。
(4)、椎動脈型:指椎動脈受壓引起供血不足。
(5)、交感神經型:指頸部交感神經受壓迫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癥狀者。
(6)、其它型:如食道受壓型。X線片改變為椎體及椎小關節骨贅形成以及椎間孔變窄和變小。
4、腰椎是骨關節炎的好發部位,以第三、四腰椎最為常見。累及椎間盤、椎體或后骨突關節的骨質增生,引起腰椎及腰部軟組織酸痛、脹痛、僵硬與疲乏感,甚至彎腰受限。鄰近的神經根受壓,強想起相應的癥狀,如局部疼痛、發僵,后根神經痛、麻木等。壓迫坐骨神經可想起坐骨神經炎,表現為患肢劇烈的麻痛、灼痛、抽搐、竄痛、向整個下肢放射。壓迫馬尾神經,查引起括約肌功能障礙的馬尾綜合癥。
(責任編輯:家醫編輯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腳輕微骨折打石膏十多天腳面有小紅痘咋
2024-10-24腳腕多次扭傷怎樣能快速恢復?
2024-10-24想補鈣補腎,骨化莼和十六味地黃丸可行
2024-10-24左手腕莫名疼痛且腫,活動加重,怎么辦
2024-10-24類風濕關節炎長期不疼是否意味著康復?
2024-10-24一年多前腳踝扭傷現仍疼痛,如何處理?
2024-10-24常見的骨質疏松癥治療藥物有哪些
2024-10-24足跟痛服藥兩盒效果不佳,如何有效治療
2024-10-24
熱門文章
出現骨轉移癌要治嗎?醫生:綜合治療可延長生存期
2024-10-25這5個頸椎病信號要警惕,怎樣預防頸椎病?
2024-10-14關節炎或會增加慢性疾病發病風險 醫生支招如何預防關節炎
2024-10-14扁平足有危害嗎?扁平足的表現癥狀
2024-10-11哪些原因導致O型腿?O型腿的危害
2024-10-11怎么治療強直性脊柱炎?日常護理需做好這些點
2024-10-11小兒佝僂病的表現癥狀和日常護理
2024-10-10佝僂病如何治療?佝僂病的病因
2024-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