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狀核變性常見的臨床分型有哪些?
肝豆狀核變性 (HLD)由于銅沉積引起的病變在體內各臟器分布極為廣泛,但無論是起病急緩、各臟器受侵的先后順序和損害程度,造成患者臨床表現復雜多樣,常常導致誤診,為便于臨床診斷及鑒別診斷,我們根據有關文獻將不同臨床表現的HLD患者進行歸納,分型如下:
1、潛伏型:
潛伏型又稱無癥狀型、癥狀前期型。患者無任何肝、神經損害的癥狀,在進行體檢或銅代謝篩選檢查時發現。
2、腦型:是以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為核心癥狀。
(1)廣義肝豆狀核變性型(Wilson型) 臨床特征為:①典型肝豆狀核變性型;②發病年齡大多≤14歲;③肌僵直較重,表現為動作笨拙,言語納吃和不清等,震顫較輕或缺如;④幼年往往有一過性黃疸史,病程常伴有輕度至中度肝臟損害,晚期多發生高度黃疸、中高度腹水和嚴重肝功能損害。
(2)扭轉痙攣型 是以肌僵直為主征,但病程發展迅速,于短期內呈現中高度全身扭轉痙攣狀態,并早期發生四肢攣縮、畸形及語言嚴重障礙。此型亦可歸入肝豆狀核變性型的急性進展型。
(3)舞蹈手足徐動型 是指以舞蹈運動、舞蹈-手足徐動或舞蹈手足徐動-肌張力障礙為初發癥狀和主要表現。早期常無明顯的肝癥狀和震顫、肌僵直等錐體外癥狀。本型特征為:①多于兒童、少年期起病;②主要表現為擠眉、弄眼、扭鼻、咂嘴、擺頭、扭頸等頭面部不自主運動或/及四肢多部位扭轉、舞動等異常運動,臨床表現酷似小舞蹈病。肌張力減低或輕度鉛管樣增高不等。隨病程進展,常可能轉為典型肝豆狀變性型。
(4)假性硬化型 臨床特征為:①大多于20歲以后起病;②以姿位性震顫為主的全身震顫進行性加重,而肌僵直較輕;③肝臟癥狀較輕,出現也遲,一般達末期才發生明顯肝臟損害的臨床表現。
(5)精神障礙型 大多數各型的WD患者在病程中都程度不等地伴有欣快、情緒不穩、性格暴躁或主動性減少等癥狀。而精神障礙型是指以重精神病樣癥狀為初發癥狀或核心癥狀者。主要癥狀如狂躁或抑郁、有豐富幻覺或/及妄想,可有拒食、毀物、自傷、傷人等行為。
3、骨-肌型:
具有以下特征:①發病年齡5~20歲;②常以骨關節疼痛、四肢近端為主的肌無力、肌萎縮等骨-肌癥狀為首發癥狀;③早期較少并有神經癥狀與肝臟癥狀;④病程進展緩慢,入院時平均病程5年;⑤如不進行規律的驅銅治療,則隨病程進展亦可出現肌僵直、言語不清等錐體外系癥狀。
4、內臟型與腦-內臟混合型:
(1)腹型肝豆狀變性 臨床特點為:①大多于5~10歲前突然起病;②病程急劇進展,迅速出現明顯食欲不振、高度黃疸和腹水;多于起病后2~4周內死于肝功能衰竭。常易被誤診為暴發性肝炎。
(2)肝型與腦-肝型 肝型的臨床特征為:①起病隱襲,進展較緩慢;②表現為食欲不振、輕度黃疸、少量腹水或脾功能亢進等癥狀;③實驗室檢查,可有ALT輕至中度增高,血漿總蛋白降低,尤其白蛋白降低和球/白倒置明顯;④B超示各型肝豆狀變性的肝臟特殊聲像圖。多數患者在上述肝臟癥狀加重過程漸漸出現錐體外系為主的中樞神經癥狀,則稱肝-腦型。
(3)腎型與腎-腦型 以下肢水腫、尿蛋白增多、肉眼或鏡檢下血尿為首發癥狀而無明顯神經癥狀和肝臟癥狀者稱腎型。腦型WD患者在病程中出現蛋白尿、血尿等腎臟損害或/及腎功能障礙者稱腎-腦型。
5、脊髓型與肝性腦脊髓型:
脊髓型的臨床特征為:①大多于10~20歲起病;②以進行性兩下肢對稱性痙攣性截癱為主征,少數可并發末梢神經病變。本型多數同時伴有慢性肝腦綜合征,后者稱作肝性腦脊髓型。
(責任編輯:劉曉 )
相關文章推薦
合作醫生
相關問答
專家答疑
肝臟常有郁氣難以排解怎樣有效治療?
2024-10-24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經期能吃安絡化纖丸嗎
2024-10-24恩替卡韋片和六味五靈片治乙肝病毒效果
2024-10-24乙肝患者能否用賀普丁拉米夫定片治療?
2024-10-24周圍有乙肝,自身無乙肝但可能脂肪肝且
2024-10-24表弟轉氨酶高服藥降低后想鞏固,能否再
2024-10-24肝炎患者服用茵梔黃顆粒期間能否喝酒?
2024-10-24HBeAg 和 HBsAg 陽性,肝
2024-10-24
熱門文章
治療肝硬化有什么藥物?治療肝硬化西藥好還是中成藥好?
2024-10-14病毒性肝硬化的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
2024-10-14膽囊炎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1膽結石肝硬化的癥狀和治療方法
2024-10-10肝不好,嘴知道?嘴巴如果有這4個“癥狀”,多是肝功能異常了
2024-10-08膽汁肝硬化的治療和注意事項
2024-10-08我國乙肝臨床治愈門診已超500家
2024-09-30肝硬化能治好嗎?做好這3點,掌握“逆轉”機會
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