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子宮肉瘤是一組來源于子宮間質、結締組織或平滑肌的惡性腫瘤,具有多種不同的組織學形態和生物學活性。主要的病理組織學類型有子宮平滑肌肉瘤、子宮內膜間質肉瘤和子宮惡性中胚葉混合瘤。子宮肉瘤臨床少見,約占婦科惡性腫瘤的1%~3%;但5年生存率僅30%左右。90年代以來,國外相繼報道了一些較大樣本的臨床觀察,對該病的臨床生物學行為及治療有了進一步了解。現就其治療的進展綜述如下。
一、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是子宮肉瘤最主要的治療方法。手術的范圍為全子宮及雙側附件切除術。由于子宮肉瘤目前根據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1988年修訂的子宮內膜癌的手術及病理學的分期方法[3]進行臨床分期的,因此,術中應留取腹腔沖洗液,探查盆腔及腹主動脈旁淋巴結并進行活檢。即使對于盆腹腔轉移的患者,切除子宮仍能有效的緩解臨床癥狀。
(一)保留子宮
子宮肉瘤原發于宮體,對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輕婦女,能否切除腫瘤而保留子宮呢?Levenback等認為,如腫瘤較小,低度惡性,并由肌瘤惡變而來,可以考慮保留子宮。但近年還未見保留子宮且完成生育的文獻報道。
(二)保留卵巢
年輕的子宮肉瘤患者能否保留卵巢的問題一直受到關注。Major等報道,在59例臨床I、II期的子宮平滑肌肉瘤患者中,2例(3.4%)鏡下觀察附件有轉移。因此,目前認為,保留卵巢應僅限于臨床期別早的平滑肌肉瘤,特別是由肌瘤惡變而來的年輕患者[3]。子宮內膜間質肉瘤因其表達雌激素受體,卵巢甾體類激素可以刺激腫瘤的生長,應常規切除卵巢。Berchuck等[6]觀察了19例低度惡性子宮內膜間質肉瘤患者,13例行全子宮及雙側附件切除術中有6例復發,復發率為46.2%;另6例保留卵巢的患者全部復發,復發率為100.0%。該12例患者的復發時間為7~192個月,平均30個月。子宮惡性中胚葉混合瘤惡性程度高,即使是臨床I、II期的患者,也有約12%的病例鏡下觀察有附件轉移、約40%的病例宮旁血管受累,應常規切除卵巢[5]。
(責任編輯:楊綺琴 )
文章關鍵詞:
子宮肉瘤占子宮惡性腫瘤的2-5%,好發年齡為50歲左右,而宮頸葡萄狀肉瘤多見于幼女。因子宮肉瘤早期無特異癥狀,故術前診斷率僅為30-39……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