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痛經是婦科常見病與多發病,指在經行前后或月經來潮之際出現的下腹疼痛 ,有的伴有腰部疼痛,有的人可出現面色蒼白、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惡心嘔吐,甚至可出現兩眼昏花、昏厥休克。痛經是伴隨著月經周期而發作的,有的嚴重影響工作和學習。
痛經有原發性與繼發性之分,原發性痛經是指月經初潮后不久即發生的痛經,多數沒有明顯器質性病變,因此又稱為功能性痛經,這種痛經多發生在青春期及未婚的女性 ,應在排除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畸形等生殖器官異常的情況下,再進行相應治療,才能取得較滿意的療效。
繼發性痛經多見于已婚婦女,是指原來無痛經,后因種種原因而導致的痛經,這種痛經常伴有器質性病變,如盆腔炎 、子宮內膜異位癥等。繼發性痛經患者應當去醫院作進一步檢查,以了解病變的性質與程度,對癥下藥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對于原發性痛經,就是說對于多數功能性痛經者可以不去醫院診治,而在家用藥治療。為使痛經能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不能僅僅依賴止痛片,如果每次痛經都服止痛片,日久除有依賴性外,還會使藥效大大降低。有病人反映,常服止痛片可影響記憶力。
為使痛經患者掌握好家庭用藥,現介紹一些簡易可行的方法:
紅糖生姜水:取新鮮老生姜約3克斬成碎末,紅糖50克,紅糖最好選用咖啡色的板糖,這種糖含鐵劑較多,二者共水煎成200毫升汁,連同生姜一起服下,可治因寒而引發的痛經,常見癥狀是腹痛 ,喜暖喜按,經行時常常用熱水袋暖敷于下腹部的患者。
益母草生姜水:取益母草沖劑一袋,(或益母草膏一匙),加拇指大小的一塊生姜(斬成細末狀),二者共煮成200毫升汁,連同生姜一起趁熱服下,適于經行有血塊,腹部陰冷的痛經患者。
艾葉益母糖姜水:去中藥店購艾葉6克,益母草30克,紅糖、生姜適量共煮水去渣后服用,治經行不暢、腹部脹痛、經血夾有血塊的痛經者。
痛經散:參三七15克,肉桂粉30克,失笑散60克,共裝膠囊,每次服4.5克,一日二次,在經前5天即開始口服,服完為止,治經行不暢,經血淋漓,腹部脹痛或下腹冷痛的痛經者,并有預防作用。
熱敷療法:用粗鹽(呈粒狀),250~500克,加小蔥5~10棵共炒熱,用紗布包裹后,趁熱敷下腹部疼痛處,或用麥麩250~500克加食醋50克,炒熱后用紗布包裹外敷腹痛處,用治腹部冷痛,痛連腰骶,經血黯紅的痛經者。
針灸治療:取穴三陰交、氣海、關元、合谷等,腹痛甚者可強刺激,用治各種原因所致的痛經者。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痛經是大部分女性都會出現的癥狀,那痛經有哪些治療偏方嗎,痛經要如何調理呢,一起來看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