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國外有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身材苗條的女性更容易患痛經。
很多有減肥經歷的女性一定非常熟悉一個詞——BMI指數【BMI(Body Mass Index)指數=體重值(公斤)/身高的平方(米)】。BMI指數反映了身體總的脂肪含量,是衡量肥胖與否的一個國際標準。若BMI指數超過23表示過重,超過25表示肥胖。專家在對2萬多名痛經女性的調查后認為,BMI指數跟痛經關系密切。BMI指數在21.3-23.2之間的婦女患痛經的機會相對較少,而BMI每下降1個點痛經概率增加12%-14%。
多吃酸味食物可緩解痛經
婦科專家說,像痛經這樣大多數女性
女性在月經來潮前的數天內,飲食宜以清淡易消化為主,不要吃得過飽,尤其應避免生冷食品,那會刺激子宮、輸卵管收縮,從而誘發或加重痛經。行經期間,更要避免一切生冷、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可適當吃些有酸味的食品以緩解疼痛。在國外,有人認為適量飲酒能改善痛經,想來酒能通經活絡,擴張血管,使平滑肌松馳,從而減輕疼痛。
另外,平時飲食應該多樣化,經常食用些具有理氣活血作用的蔬菜水果,如薺菜、香菜、胡蘿卜、橘子、佛手、生姜等。身體虛弱、氣血不足者,宜常吃補氣、補血、補肝腎的食物,如雞、鴨、魚、雞蛋、牛奶、動物肝腎、魚類、豆類等。
過瘦或過胖
身體的胖瘦,影響著月經。肥胖的人容易月經不調還容易出現多囊卵巢。但太瘦的女人也容易出現月經不調,過少的脂肪會減少雌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影響內分泌系統的正常活動,大概體脂肪要保持在17%的比例之上,才能保證正常的月經周期。所以,過胖和過瘦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國外有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身材苗條的女性更容易患痛經。詳細>>
為什么苗條女性更容易患痛經,據調查,被診斷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婦女,無論是確診當時還是在過往的時間內,體形往往偏瘦。詳細>>
痛經是一種十分普遍的女性疾病痛經的發病率很高,尤其是體型過瘦的女性更容易受到痛經的困擾,這是為什么呢?研究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引起痛經的……詳細>>
凡在經期前后或行經期間,出現小腹及腰部疼痛和其它全身不適,以致影響工作及生活的,稱之謂痛經,亦稱經行腹痛。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