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腎虛證,以腎陰虛為主,亦有陰虛及陽證。
1。腎陰虛證
主證:經間期出血,量少或稍多,色紅無血塊,頭昏腰酸,夜寐不熟,便艱溲黃,錦絲狀帶下較少,舌質偏紅,脈細數。
治法:滋陰養血,清熱固沖。
方藥:二至地黃湯(《實用婦科方劑學》)加減。
女貞子、旱蓮草、山藥各15克,生地、山萸肉、丹皮、茯苓、地骨皮各10克。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1劑,于經凈后5天開始服用。
加減:若兼潮熱、盜汗者,加知母、黃柏各6克以滋陰清虛熱止汗;兼乏力、便溏、脈細弱者。加砂仁(后下)5克,菟絲子、川斷各15克,以補腎氣,調陰陽;若頭暈耳鳴者,酌加珍珠母、生牡蠣各30克;夜寐不寧者,酌加遠志6克,夜交藤15克;出血期,酌加旱蓮草15克,炒地榆15克,三七3克。
2。陰虛及陽偏于腎陽虛證
主證:經間期出血,量少,色淡紅,無血塊,頭昏腰酸,神疲乏力。尿頻,大便或溏,脈細軟,舌質淡紅,苔薄白膩。
治法:滋陰助陽,益氣攝血。
方藥:健固湯(《辨證錄》)加減。
黨參、白術各15克,黑當歸、白芍、干地黃各10克,杜仲、菟絲子、鹿角霜各10克,黃芪、茯苓各10克,甘草3克。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1劑,于經凈后5天開始服用。
加減;若兼大便溏泄,次數較多者,上方去干地黃、黑當歸,加砂仁3克,炮姜5克;若胸悶,煩熱口渴,上方去黃芪、黨參,加黑梔子、炒柴胡各6克,丹皮炭10克。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中醫痛經辨證分五種證型:氣滯血瘀、寒濕凝滯、濕熱瘀阻、氣血虛弱、肝腎虧損。下面為大家介紹中醫對痛經的辨證施治。詳細>>
專家指出,在治療上,中醫將痛經大致分為四種類型。根據不同癥狀,治療方法各不相同。詳細>>
很多女性在生理期間,出現痛經需要中醫的治療方法,這些很常見的問題。對于有痛經的問題。中醫認為,女性在生理期要想徹底解決痛經的難題還是需要……詳細>>
1、屬氣血虧虛型的宜補氣養血,可用八珍益母丸、人參歸脾丸或烏雞白鳳丸。2、屬氣滯血瘀型的宜行氣活血,可用婦科痛經丸、益母草膏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