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痛經不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疾病,也不是一種無可逃避卻毫無用處的身體障礙。痛經時強時弱的發作使女性比男性具備更強的抵御痛苦的能力,經過痛經的鍛煉,女性比男性的健康狀況更佳,情感體驗也更為細膩豐富。
在疼痛難忍時,應該選擇那些用藥量較少、副作用較小的藥物。盡量少用或不用麻醉性止痛藥物,以避免人體產生抗藥性及成癮性。
但是繼發性痛經有可能往往與許多婦科疾患有關,比如: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盆腔感染管腔粘連以及不恰當地使用宮內節育器等均能引起疼痛,如果一有癥狀就吃止疼藥,可能會忽略治療而延誤病情。
有一項針對14-25歲年輕女性所作的調查顯示,該年齡階段的女性中有高達88%的人有痛經、經期不準、腹脹、腰痛等困擾,其中最常見的為痛經。調查中還發現,很多女孩在每次來月經時服用止痛藥。為此,專家指出,止痛藥更會造成神經系統功能紊亂,記憶力降低、失眠等不良后果。
下腹疼痛當心盆腔炎
家住虹口區的31歲的金女士,近半年來反復出現左下腹隱痛,伴腰部酸痛,經期也有腰腹脹痛或酸痛,以往也是吃止痛藥來緩解疼痛。到醫院檢查,被診斷為盆腔炎。
專家指出,一些女性在出現持續性下腹疼痛或腰痛時,應警惕是盆腔炎。好發人群為30-50歲的中年女性,但現在有越來越年輕的趨勢,目前有很多20多歲的女性,尤其是一些上班族的女性長時間坐,缺少活動,導致血液循環減慢,盆腔靜脈回流受阻,淤血過多也可引起急性盆腔炎,臨床癥狀常見下腹隱痛及腰骶部酸痛、白帶量增多、不孕;急性發作時發熱、肚子劇烈疼痛等。
月經前痛經的常見原因
(1)月經期間痛經,子宮頸管狹窄主要是月經外流受阻,引起痛經。
(2)月經期間痛經,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發育不佳容易合并血液供應異常,造成子宮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經。
(3)月經期間痛經,子宮位置異常若婦女子宮位置極度后屈或前屈,可影響經血通暢而致痛經。
(4)精神、神經因素部分婦女對疼痛過分敏感。
(5)月經期間痛經,遺傳因素女兒發生痛經與母親痛經有一定的關系。
(6)月經期間痛經,內分泌因素月經期腹痛與黃體期孕酮升高有關。
(7)月經期間痛經,子宮內膜以及月經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PGE2)有作用于子宮肌纖維使之收縮引起痛經。經患者子宮內膜組織中前列腺素含量正常婦女明顯升高。
(8)月經期間痛經,子宮的過度收縮。雖然痛經患者子宮收縮壓力與正常婦女基本相同(正常者壓力約為4.9Kpa),但子宮收縮持續時間較長,且往往不易完全放松,故發生因子宮過度收縮所致的痛經。
(9)子宮不正常收縮。月經期間痛經,痛經患者常有子宮不正常收縮,因此往往導致子宮平滑肌缺血,子宮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宮肌肉的痙攣性收縮,從而產生疼痛而出現痛經。
(10)月經期間痛經,婦科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子宮腺肌癥、子宮肌瘤等。子宮內放置節育器(俗稱節育環)也易引起痛經。
(責任編輯:陳曉 )
文章關鍵詞:
一般來說,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原發”即月經初潮后的1~2年就痛經,沒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而“繼發”則是初潮后數年才出現,在……詳細>>
子宮內膜異位癥:即子宮內膜“跑到”子宮以外的地方,受卵巢激素影響會不斷增殖、出血。由于經血不能流出體外,刺激周圍組織,會誘發痛經。子宮內……詳細>>
痛經很多女性都遇到過,很多女性不了解痛經的原因是什么?專家說,痛經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常依附于一些婦科疾病。女性出現痛經后一定要引起重視……詳細>>